⊙李小莉[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爱丽丝·蒙罗是加拿大文坛上的一位文学巨匠,以短篇小说享誉国内外。蒙罗生于1931年,驰骋文坛数十年,发表小说百余篇,大部分收集在她的十一部短篇小说集中。她三次获得加拿大文学总督奖,也曾获得加拿大图书奖、文学新秀奖及加澳文学奖,并于2009年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
《荨麻子》是她晚期的一篇作品,描写的是一个中年妇女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对儿时的朋友、打井人的儿子麦克追求爱情的故事。文章首先叙述了女主人公和麦克儿时在一起的天真、烂漫、快乐的童年生活,以及麦克的离开对她精神上造成的巨大冲击,和随后那种不可名状的难以控制的思念。接着写了多年后她到好朋友赛妮家度假意外地见到了麦克,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方式接触他、感受他,从他的一言一行中去寻求和体味人间那美好的爱与情。通过与麦克的接触和深入了解,最后她决定“将爱封存”。这其中有儿时的甜蜜回忆和恋情,有成年后较极端女权主义现实的苦涩和迷茫,有追求爱情时情绪的浮躁和冲动,有激情中意想不到的无奈和窘境……其妙不可言的情感味道,像一席丰盛的情感大餐,细细品尝,给人以独特的美的感受。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欧美一些国家女权运动的影响,加拿大国内的女权运动蓬勃兴起。在风起云涌的女权运动洪流中,一些比较极端的女权主义者把自己受束缚、受歧视、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根源归结于家庭。因此,纷纷离开丈夫、离开孩子,独自到社会闯荡,试图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不久她们就陷入生活贫困、精神迷茫和困惑的境地。在《荨麻子》中,作者塑造了一个中年女性——女主人公在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毅然与丈夫分手,离开女儿和家庭,独立走向社会。她住在多伦多的一幢房子的二楼。街道上老式砖结构的房子里住的都是微褐色皮肤的人,他们以一种“我”不熟悉的方式说着英语。空气中从早到晚弥漫着这些人又辣又甜的烹饪气味,使人觉得这街道的气味令人作呕,这些噪音令人发怵。小女儿埋怨,哭诉着“为什么你不在家里住?”大女儿辛酸地告诉她“因为妈妈恨爸爸”。她忍受着与男人有关的苦痛,更使她不能忍受的是与女儿有关的苦痛。特别是窗外天色渐暗,后院的聚会将会开始,先是音乐声、喊叫声和挑衅声,之后可能会发生吵闹声和打架声。“我”会感到害怕,以至于感到自己的不复存在。这种生活的痛苦和极度的孤独,使她实在无法忍受。她拨通了好朋友赛妮的电话,到她家去度周末,并在此遇到了小时候曾在一起的好朋友麦克,引发了女主人公对麦克爱情的追求。作者通过故事中女主人公离家后的境遇,向社会提出了“离开家庭又能怎样”的问题。这对当时乃至时下社会上那种主张女权、抛弃家庭的极端女权主义思潮无疑是一盆冷水,进而促使人们对“妇女解放究竟该如何做”的深入思考。这是本篇小说最大的现实社会意义所在。
1.设计精巧,情节流畅 本文采用双“拱门式”结构,即女主人公与好朋友麦克童年在一起和1979年在好朋友赛妮家里两人相见的两个“拱门”的结构形式。这种构思和设计,显示出文学巨匠蒙罗文学创作的精巧。在“水井——小狗——农场——河流”这纯朴自然的乡下小镇,八岁的女主人公和九岁的麦克下雨的时候一起爬进汽车的驾驶室;八月的河流,他们光着脚,蹦着从一个雪白的石块上跳到另一个上。然而,在这天真无邪的相处中,女主人公对麦克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在放学的路上,做战争游戏,当麦克喊到她的名字,她会紧张万分,全身噌地像过了电似的。而麦克的离开,在她的世界里,就像发生了山崩……以至于几周后,她随母亲去鞋店试鞋,听见一个女人喊“麦克”,突然间,她认为她是麦克的母亲,跑出商店希望马上看到他。到此,“第一拱门”结束。时隔多年,在好朋友赛妮家他们意外相见,“第二拱门”开始。“是你。”他们异口同声,微笑着奔向对方,握住对方的手……很快,她就莫名其妙地对麦克产生一种爱的强烈追求。虽然在两“拱门”之间的日子里,女主人公已结婚生子,并同丈夫分手;麦克也已成家,且生儿育女。但她全然不顾,向麦克一次又一次发起“进攻”。由于女主人公不知麦克家中发生的悲剧——麦克倒车轧死了小儿子,而深陷悲痛,情感悲凉。因而在他俩的“交往”中,女主人公一次次地遭到冷遇:对待童年的回忆,麦克只记得泥球和战争游戏;她急于告诉麦克她生活中的矛盾、痛苦和贫穷,她说“想她的孩子”,可麦克什么也没有说,一直走着,“我们”几乎什么也没有说。这对于急切追求爱情的女主人公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而对于麦克来说,女主人公每次问及家庭尤其是孩子,都是对其心理深深的刺痛。直到后来,女主人公明白了一切,决定“将爱埋在心中”,至此,第二“拱门”结束。这期间,作者特意设计了一场暴风雨。为避雨,女主人公和麦克钻进杂草丛中,被荨麻刺中,小说又以“荨麻子”作为文章的标题,统领全文。从全文的情感感受来讲,这是何等绝妙的象征!故事采用双“拱门”结构,以第一“拱门”相处为情感的基础,以第二“拱门”相见求爱为发展,以两“拱门”之间的时间所发生的事件为玄机,创造奇特爱情故事为终点。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寻根有根,合情合理;故事过程,平中有奇,别有新意,意境独到;结局虽在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细细品味,真实可信,美不胜收。
2.心理描写,细腻真切 蒙罗以写女性心理见长,《荨麻子》更见其该方面的非凡功力。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去观察体验女性微妙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手法对其表现到极致。文中,作者除了对女主人公和麦克童年的天真无邪到有特殊感觉,再到难分难舍的情感变化表现得真切可见。此外,对多年后已到中年的女主人公对麦克追求爱情的心理状态的描写更使人赞叹不已。晚上,他们陪格雷戈到室外看星星,女主人公此时的心境:“麦克站在我的一边,稍微靠前一点。我很想靠近他——仅仅轻微地或是偶然地擦到他的胳膊或肩膀。”如此平淡的语言寥寥数笔,把女主人公此时热切和渴望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其感人的魅力似乎是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使人真切地感到女主人公“怦怦”的心跳和心情的急切。夜里,女主人公“躺在他睡过的床单上,我并没有享受一个安逸的晚上。我知道,即使风险很小,他也不会来找我……我睡得很浅,没完没了地做着充满情欲的梦,中间还穿插着令人不快的小情节”。作为中年女子的女主人公,躺在麦克睡过的床单上辗转反侧,她估量着麦克来找她的可能以及麦克不来找她的理由。她昏昏欲睡,欲睡非睡,“没完没了地做着充满情欲的梦”。作者对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采用朦胧和混乱的手法,使人透过朦胧的神秘,看到女主人公在床上辗转反侧和女主人公情欲之事的模糊身影。当女主人公和麦克一同去高尔夫球场时,作者以女主人公的口吻写到:“我喜欢他说‘我们’,并且我喜欢坐在他的身边,坐在妻子的位置。当感觉和他是一对儿时,我就会感到快乐——一种少女一样轻浮的快乐。这种为人妻的想法,让我迷迷糊糊地就像从来没有当过妻子一样。”如此真切的情感感受,如此细腻的情感表达,作者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感觉和他是一对儿时的快乐”,通过两个比喻,把人推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绝妙境地。作者文风的清晰之美、朦胧之美、意念之美,达到了令人赞叹的地步。
3.平淡质朴,返璞归真 通篇文章朴实无华,淡雅纯朴,使人充分体验到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作者以其真实的人生体验和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写人写事。其笔下的人物就像在我们周围比比皆是,笔下的事就像我们曾经经过一样。作品中写女主人公和好朋友麦克在一起的童年生活,环境是那么纯朴而自然,平常的乡下小镇、汩汩流水的水井……事情是那样常见的小事:下雨天一起在汽车驾驶室躲雨……作品写到1979年在好朋友赛妮家见到麦克,其环境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房屋的砖结构上留下被拆倒的凉台的痕迹”,“这里是唯一看到星星的地方”。事件是,他们一起看星星,一起到高尔夫球场……他们不同时期情感的变化也是沿着自然的路径一步步自然而然地发展变化的,这一切都是那样的纯朴、自然和真实,使人领略到一种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和纯真的美。由于自然而显其真实,由于真实而更显其美,这就是作品巨大的艺术魅力所在。
《荨麻子》这部作品以爱情故事为载体,蕴含对时弊的关注和揭露,寓意深刻,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文章淡雅纯朴,细腻的心理描写极具特色,其表现手法独到,令人赞叹称绝,的确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1]Alice Munro.Nettles from Friendship,Courtship,Loveship,Marriage,Penguin Books,2001.
[2]刘新慧.双面蒙萝——论艾丽丝·蒙萝的《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0, (05).
[3]刘秀杰,何淼波.艾丽丝·蒙罗小说中的叙事结构[J].求是学刊,2001, (04).
[4]赵慧珍.论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蒙罗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