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界的民族之声合奏
——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赏析

2011-08-15 00:42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成都610015
名作欣赏 2011年14期
关键词:新世界交响曲捷克

⊙胡 茵[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成都 610015]

跨国界的民族之声合奏
——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赏析

⊙胡 茵[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成都 610015]

杰出的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安托宁·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以非凡的才华创作出盛演不衰的优秀作品——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它反映出德沃夏克作为19世纪民族乐派代表音乐家独特的创作风格与才能。本文从德沃夏克所处的时代背景,作曲家身份背景以及音乐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和谐与独特的角度来着手探讨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作品中所体现的音乐家独树一帜的音乐创作风格和审美趣味,以及蕴涵在作品背后的精神内含,实现对德沃夏克及《新世界交响曲》更细致、深入的理解和体味。

德沃夏克 《新世界交响曲》 浪漫主义音乐 具有世界性的民族音乐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德沃夏克音乐创作的一生,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这样的艺术创作风格的定位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自身的身份背景相关联的。

(一)影响其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

19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思潮,让理性思维走向幻灭,人性得到解放。而浪漫主义音乐追求个性化的音乐风格,作品具有很强的描绘性和民族特色。正如李斯特所言:“音乐是最纯的感情火焰。”那时作曲家的音乐出于个人的内心冲动和精神需要,其创作是独立自为的。①而《新世界交响曲》正是身在异乡的德沃夏克体验了19世纪美国带给他对追求自由民主人民的同情与淡淡的思乡之情的双重冲击所作的,所以说是盛行于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给予了《新世界交响曲》以出现的前提和机会。

(二)自身身份背景:浪漫主义音乐影响下蓬勃发展的捷克民族乐派

浪漫主义发展到后期,民族音乐备受关注,出现了一批利用本国民间音乐素材表现强烈爱国之情与深厚民族情感的作曲家,而19世纪中叶形成的捷克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也在其中。不同于斯美塔那,德沃夏克不直接引用民间音乐的旋律,而是在充分理解不同民间音乐风格和其旋律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把这些旋律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中,创造出新的作品。《新世界交响曲》即是他糅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音乐元素,而非仅是捷克的音乐元素所创作出的,使其作品高度定位为世界性的民族音乐而被后人视为经典。当然,德沃夏克的优秀并不仅因他顺应了时代,还在于他个人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质朴的抒情,乡土般的“气息”,却表现着具有世界性的民族音乐——就这便与众多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不同,其创作的独树一帜还可就其本身音乐创作风格进行剖析。

二、德沃夏克作品的创作特点

其音乐作品旋律朴实无华却饱含激情,曲调优美,和声丰富,配器简洁生动;其创作体裁均与民间音调紧密联系,是以捷克民族音乐风格为主,同时融合斯拉夫民族和美国黑人音乐等多民族音乐元素进行实验性创作,达到意外的艺术效果,实现民族音乐范畴里的艺术再创造。而且德沃夏克音乐创作之路宽广且得到国际上好评,这样的成就在于他对民族音乐创作研究的用心与坚持,在于对国外音乐艺术探索和学习的积极与广泛。他了解并在创作中融汇了音乐大师的精华,他还访问过许多国家:从捷克到其他斯拉夫国家,再到欧洲、美国,这些国家的音乐文化无疑成了德沃夏克音乐创作的宝贵源泉与丰富素材,使他民族音乐的实验性创作空间更宽大,超越了国界,既充满了民族性特征,又具有世界性,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作,并再次印证了那句真理: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以下笔者将以《新世界交响曲》为例,对作品及其作者的音乐创作风格进行更详尽阐释。

三、《新世界交响曲》的作品分析

(一)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新世界交响曲》,1892—1893年写于美国,是德沃夏克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交响乐,也是欧洲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美国交响曲。作曲家在交响乐中真诚而激动地倾吐了两方面的思想情感:一个捷克人在美国这片陌生而又繁华的土地上的感受以及他对祖国、故乡无尽的淡淡的哀思。作品运用了大量民间音乐素材,有波西米亚的,美国黑人的,还有捷克民间舞蹈歌曲因素。整部作品以古典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写成,共有四个乐章,它的结构继承了古典曲式结构,因此显得明细、紧凑、精练。第一乐章: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序奏部分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主部主题贯穿全曲,它是由黑人灵歌《轻摇,可爱的马车》变形而来的,用黑人歌曲所特有的切分节奏,抒发着对那些居住在美国、争取着民族平等的有色人种的同情。第二乐章: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经典的,其中英国管独奏部分,接近波西米亚气质的旋律,再加上弦乐以简单和弦的完美伴奏,就成就了这一乐章的主题——感人的“念故乡”。它的感人来自于那份真情实意、质朴诚恳的力量。那浓郁的乡愁释放出令人难以释怀的美丽,不能不让人从心底涌出渴望回家的情感。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乐章中间主题部分悠长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且有两个主题,一是轻快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另一个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二者彼此应和模仿。第四乐章:如火般热烈的快板。乐章的主部由圆号、小号共同演奏,威武雄壮;副部主题由单簧管演奏,柔美抒情,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新大陆,抒发了作者想象中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情景,结尾处雄壮豪迈的高潮巅峰,气势雄浑刚健,乐思自由奔放,以雷霆万钧之势结束了全曲,可谓是纷繁的形式与丰富的内容的完美结合,其难以摹状的音乐美,给人以畅快淋漓之感。由此可见,形象鲜明、感情强烈、艺术完整而别具风格使《新世界交响曲》不愧被公认为“19世纪下半叶世界交响音乐的珍品”②。

(二)作品的艺术特点分析

《新世界交响曲》以极其丰满的音响效果和色彩纷呈的音色变化,展现出交响乐的恢宏气势和绚丽多姿,立足于使土著音乐上升为交响性音乐并更好地表达作曲家内心感触,德沃夏克运用了独特的创作技巧。第四乐章展开部,旋律上由原来的印第安调式转化为波西米亚调式,仿佛暗示人种范围的扩大——不止德沃夏克自己,还有波西米亚民族,乃至包括一切人种在内的各民族,都有对故乡的向往与思念,乐曲中吐露了对离开故土流浪着的人们的同情与理解,并用音乐表现形式述说了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作品中浓郁的人文情怀,表现了作曲家内心炽热的爱国情感与超民族范围的音乐手法。第四乐章尾声由短号吹奏出的主部主题旋律凝重空灵,有对那些积极争取自由平等权利却有着悲苦命运的勇士的哀叹,也有对民族的哀思,伴随着和弦的渐渐消失,那种“淡淡的忧伤”被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也不止是个人哀怨,而是对整个人类各种族争取自由平等过程的哀思——是民族的,是属于世界范围的。可见,真正激动人心的“交响性”并不是依靠人工制作出来的浩大声势,而是作曲家的激情喷发。也正因为《新世界交响曲》作品背后的这层“世界性”的民族意义,才使得它成为一部立意极高的作品。

在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下,将多种民族民间的音乐元素兼容并蓄,德沃夏克可谓“真正的勇士”——他极为正式而严肃地将被繁华与嘈杂掩盖了的民族悲哀公开化,这也是德沃夏克非凡之所在。同时,德沃夏克是朴实大气的音乐家,无论是交响乐还是室内乐,情感心绪的表露都在质朴的“音乐的话语”中自然流淌。他也是难能可贵地坚持走着独特艺术创作风格的音乐家,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始终贯穿在他的创作理念之中。“一个优美的主题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要抓住这个优美主题加以发展,而要写成一部伟大作品,这才是最艰巨的工作,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正是如此,德沃夏克的音乐作品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民族传统,可以说他是吸取其他国家民族音乐的养分,来培育捷克民族音乐的发展与成长。《新世界交响曲》让人们意识到德沃夏克不仅是杰出的民族乐派音乐家,也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倡导者,他把对民族精神的真切诉求深埋在旋律中,让世人为之动容,受之启发,获得深切的民族认同感与使命感。而这部作品就仿佛是他特意留给后人的充满民族精神魔力的“法器”,希望后人能握紧它,继续坚持世界范围内民族音乐融合的探索之路,让叙说着民族精神的音乐不止,让追求自由平等的民族精神永世不灭。

① 朱秋华.西方音乐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2-118.

② 宋瑾,李诗原.大学音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309-310.

[1] 卢建华:《音乐美学教程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2]牟林芳:《民族的精神心中的回响——德沃夏克〈e小调(自新大陆)交响曲〉的主旨》,《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3] 朱琴:《世界精神在德沃夏克作品中的体现》,《乐府新声》2006年第2期。

作 者:胡茵,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思潮与艺术理论研究。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新世界交响曲捷克
我的捷克朋友
《红楼梦》年画在捷克
神话新世界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P”出个新世界
厨房交响曲
色彩交响曲
数字猎人
人生交响曲
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