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和传承

2011-08-15 00:42徐大珂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44
名作欣赏 2011年11期
关键词:原生态民族音乐民歌

⊙徐大珂[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44]

谈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和传承

⊙徐大珂[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44]

原生态民歌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完整地继承和科学地发展原生态民歌才是对艺术本质的理解,作为我国的文化财富,乃至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护并传承它,使其真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

原生态民歌 生存 崛起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歌音乐文化。民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原生态民歌”这个词是近几年出现的,它是为了区别民间流传的歌曲和近现代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原生态就是指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现代社会发展飞速,就像一列风驰电掣的火车,而原生态民歌就像放在车窗边一个一次性纸杯,窗户一开,纸杯就掉下去。而这就是目前我国原生态民歌所面临的形势。”保护原生态民歌是当务之急。

1.原生态民歌是中国民族声乐创作的源泉。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文化的基础、土壤和母亲。在民歌的改编创作中,以原生态民歌为素材的运用非常广泛。诸如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源于内蒙古民歌《墙头上跑马》的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等等。这些民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无法估量的发展潜力,是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情感思想的艺术形式。正如中央音乐学院周青青教授在《中国民歌》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民歌不仅是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也是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基础。”民族声乐的创新与发展,绝对不能丢掉民族艺术的个性特色,它的继续发展,必须不断从原生态民歌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这才是民族声乐避免走向衰落的唯一出路。

2.研究原生态歌手的唱法是改变现代民族声乐现状的法宝。青海的民间歌手“花儿歌王”朱仲禄八十岁了还能唱,其歌声依然动听,气息依然很长;蒙古族长调、“呼麦”唱法,藏族民歌“振谷”的唱法,原生态歌手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很轻松就能唱出高音,这些都是民族声乐的奇葩。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声乐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教他们如何运用特殊的用嗓方法去表现传统的、地域的、某些品种的演唱风格。从兄弟民族借鉴技巧和多元化的艺术手段是走出声乐教育理念的误区,改变现代民族声乐“千人一面”的现状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期望我国的民族声乐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更具有风格多样性、鲜明的时代性和群众性,使我们民族声乐在良好的环境中发展壮大,进而走向世界。

3.原生态民歌促进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创新。从近年来看,出现了相当多的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并在各自不同的理念上运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创作的歌者和歌曲,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刀郎就是成功的典型,他创作的部分歌曲中融入了西部民歌木卡姆的旋律。冯晓泉、曾格格的新民乐乃至“女子十二乐坊”、女子“红樱束”打击乐团相继获得成功等,都证实这些一手伸向民间,一手伸向现代歌手的不断努力,不仅使得原生态民歌越来越受到中国民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也使我们的民族音乐增加亲和力,摆脱单一化的困境,呈现出一种多元发展的趋势。

4.原生态民歌是现代生活的需求。市场经济的繁荣使歌曲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加之现代人们已经厌倦了那种忙碌而复杂的都市生活,回归自然的渴望越来越强,人们对音乐的要求逐渐由喧嚣转为自然。从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到一场场原生态民歌演唱会,那高亢飘逸或深沉沧桑,充满着原生态的乡土野性气息的演唱,不染铅华,不事雕琢,使久居都市的人们,近距离感受到了民间音乐的魅力。

5.原生态民歌对中国传统教育具有很高的价值。原生态民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它的内容除了娱乐功能外,在社会生活中还具有礼仪、祭祀、驱邪、交际等作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首民歌都对我们了解这个民族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它与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孜族的《玛纳斯》等英雄史诗一样,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它既是维吾尔族的音乐盛典,同时还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原生态民歌不只是以古朴的风格向观众呈现各式各样源于乡土的鲜活艺术形态,更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积淀成的文化传统,将长期作用于这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作为我国的文化财富,乃至世界文化遗产,它的存在价值及其传承和发展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从2004年8月开始的全国民歌南北擂台赛在山西左权举行;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首次将原生态唱法与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并列,单独评分进行比赛。原生态民歌比赛通过电视媒体,电台媒体、纸制媒体网络媒体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使人们对原生态民歌有了更为全面、更为本质的认识。央视的《艺术人生》《星光大道》等栏目也都有关于原生态民歌的节目推出。当受到艺术的一次次的震撼后,人们充分感到了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品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以及它给现代中国人带来的独特的艺术享受和精神的抚慰,于是人们对民族音乐有了新的判断和评价,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更为深刻地感到民族音乐才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伴者和不可替代的文化食粮。那么原生态民歌该如何传承呢?

1.以点带面从自身做起。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传统,丰富的民族语言和独特的民俗风貌,孕育了风格迥异的民歌艺术。原生态民歌绝大多数都是用本地区的方言进行传播的,对于本土民族语言的保护就成为构建原生态民歌自然传播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应借鉴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形成有利于保护原生态民歌和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当地教育部门必须明确教育思想,立足于本地区本民族原生态民歌,如西北地区的陕北民歌,青海、甘肃的花儿,新疆的少数民族民间歌曲,宁夏回族的民歌,学校和教师专门进行地域特色民歌教学,使当地中小学生、高校学生熟悉本民族民歌,而且会唱原生态民族歌曲,使民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不能由于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汉语普通话的推行、流行文化的冲击,使原生态民歌失去赖以生存的文化和演唱环境,那样就等于舍本求末了。

2.重视民歌的保存、民歌手的保护和培训。近些年来,做音乐采风这项工作的人越来越少了,这就导致许许多多偏远地区的民歌由于没有良好的音乐记录而逐渐地消失。更可惜的是,就连老一辈音乐工作者已经整理过的许多民歌资料,也存在着失传的问题。对于优秀的原生态民歌歌手,政府应视为国宝高薪聘养,让其安心传承原生态民歌。还要培养对当地生态环境熟悉的、了解当地方言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传承的行动中来。我们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技术媒介对一些濒危的原生态民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抢救和保护,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依托现代化的保存手段是原生态民歌充分实现其艺术价值的最有效的通道。

3.加强推广与普及。把原生态民歌引进全国学校的音乐课堂。在中、小学就开始对学生进行民歌艺术的普及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接受民歌艺术的熏陶,对民歌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在更高一级的学校我们可以通过民歌艺术讲座、演出的形式进行民歌艺术的普及。这样,我们便可以将民歌艺术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受教育阶段中,使民歌艺术教育能够从“娃娃抓起”,唤起他们对原生态民歌的兴趣,实现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这也是学校进行美育、民族民间文化熏陶的一个方面。

4.注重开发创新。我们不能一味地停留在发掘整理这一过程中。民歌的再创作也是很重要的课题。我们应该做到既要推陈,又要出新。一些专业音乐工作者开始以民间传统音乐为素材,大量写作“民族、古典、流行音乐语言三位一体”的“民歌翻唱”或民乐改编式的作品。这种所谓的“新民乐”,对原生态民族音乐元素的吸收与改造,不失为对民族音乐进行创新的一种有益尝试。在流行歌坛占有一席之地的创作型歌手腾格尔,把本民族音乐融入到流行音乐中,用自己独特的嗓音、演唱技巧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认可,起到了推广民歌的作用。温家宝总理指出:“民族音乐,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5.依托旅游业提供展示平台。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新秀而蒸蒸日上,旅游业成为市场需求而如火如荼,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旅游资源,通过有特色和充满民族风情的艺术作为载体,发展地方经济,将保护原生态民歌、改善人民生活与满足人们对异地和异民族音乐文化的消费需相结合,从而改善民间艺人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产业、旅游经济的双赢。纳西古乐为纳西族、丽江古城带来的丰厚回报;南宁民歌节成为广西经济振兴、旅游业兴盛的助推器等,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国际著名学者、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认为:“民间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使一个民族能深层地感受自己”的重要内容,也是“使一个文化在世界文化日益广泛的交流中保持自己个性”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必须强化保护和传承意识,使原生态民歌在商业与艺术、传承与借鉴、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成为历久弥新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艺术瑰宝,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艺术的惊喜和享受。

[1]黄允箴:《生存与释放———论遗存原生态民歌的传统功能与观念》,载《音乐艺术》2003年第4期。

[2]庄元:《论音乐大众传播载体》,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3] 夏榆、石岩:《中国原生态民歌首次亮相》。

[4] 乔建中:《“原生态民歌”琐议》,载《人民音乐》2006年第1期。

[5] 刘晓真:《专家谈“原生态民歌”》,载《艺术评论》2004年第10期。

[6] 王小平:《谈“原生态民歌”的现状与发展》,载《剧影月报》2005年第4期。

作 者:徐大珂,河南城建学院艺术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声乐教学研究。

编 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sina.com

猜你喜欢
原生态民族音乐民歌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穿花衣 唱民歌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