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作《哥儿》中的师生关系解读

2011-08-15 00:42吴宦熙宜宾学院外国语言学院四川宜宾644000
名作欣赏 2011年24期
关键词:哥儿衬衫师生关系

⊙吴宦熙[宜宾学院外国语言学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夏目漱石的前期代表作《哥儿》,是一部学校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该作共十一章,除第一章描写主人公哥儿少年时代的经历外,其余的十章都是写哥儿在四国一所中学任教期间与教育界的腐朽、邪恶势力做斗争直至最后愤怒离开的经历。从表面上看,主要是写哥儿与以“红衬衫”为首的邪恶势力的斗争,因此很多学者都将研究重心放在了所谓正邪斗争上面。诚然,这样的研究很有价值,但在主人公哥儿在进入松山中学后,首先遇到的是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作者先写的是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并以此作为铺垫,进而叙述后面的和以“红衬衫”为首的教育界的邪恶势力的斗争的经历。看来作者在故事情节上做如此的安排绝非偶然,必然是有目的的。毫无疑问,哥儿和“红衬衫”等邪恶势力的斗争是极其尖锐的,但作为教师的哥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作者交代主人公和学生的关系后进而再写和邪恶势力的斗争又是什么目的呢?在笔者大量翻阅有关《哥儿》的研究文章后,发现很少有研究《哥儿》中师生关系的文章。为此,笔者通过捕捉主人公哥儿和学生发生的一连串事件的现象后,明确哥儿和学生的关系,继而探究其原因,最后指出其根源。

一、非正常的师生关系

中岛国彦在《漱石幽默的源流》中指出“《哥儿》从东京的人和乡下的人,教师和学生等简单的对应关系,语言上的紧张关系也在多个层次上得以发展”。同时齐藤英雄也在《哥儿的世界》一文中指出:“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哥儿完全不爱学生。而且不是不爱某一特定的学生。不仅是对所有的学生无亲近感,甚至还憎恨学生。”

由此可见,主人公哥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师生互爱的关系,而是“学生愚弄老师,老师不爱甚至恨学生”的非正常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哥儿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中得以印证。

首先,从哥儿第一次见到学生时,就表现出了对学生的轻蔑。接着在第一天的课堂上,学生提出听不懂,但哥儿却说:“如果讲得太快了,俺可以给你们慢点讲,不过俺可是‘江户儿’,说不好你们的话……”这至少表明作为老师的哥儿以大都市的“江户儿”自居,从心底就没打算耐心对待学生。

其次,从哥儿上班的第二天及以后的几天里,学生挑起了一连串诸如“对虾面事件”“蝗虫事件”“踏楼板事件”等愚弄、侮辱,甚至挑衅哥儿的事件。作为学生,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或目的,对一位新来的老师挑起这样的事件,对正常的师生关系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由此可见,学生对老师是极端失礼的,至少看不出对老师的丝毫尊敬之意。而作为老师来说,也没有采取一些耐心教育学生的行为,而是针锋相对地采取了相应的强硬态度和措施。在“对虾面事件”上,哥儿的骂语由“真是一群可怜虫”逐步深入到“这是一种卑鄙的玩笑”。而在“蝗虫事件”上,先是问学生情况,在学生不承认的情况下,哥儿对学生可谓是骂语连篇:“他娘的,他倒满沉得住气哪!”“他娘的,厚着脸皮来对付你。”“他娘的,你们都想错了,以为只要进了学校,扯谎、蒙人,在背后偷偷搞鬼,干些尽是馊主意的事,然后大摇大摆地毕业,就自认为自己是受过教育的了。真是群不通情理的混账东西!”继而在“踏楼板事件”上,更是骂出了“人即使卑鄙也不该卑鄙到这个样子了,简直就是一群猪”,“猪这种东西,你就是打它骂它,终归是猪”等话语,把学生作为猪来对待。由此可见,哥儿对学生的骂语程度是在逐步增强,从而显示出哥儿对学生讨厌、憎恨的程度达到了极限。

二、非正常师生关系产生的表层原因

众所周知,日本人的等级及语言待遇意识非常强烈。也就是说,对本应该尊敬的老师在语言上和行动上也应该表示出相应的尊敬之意,但学生非但没有采取相应的态度和行动,而是一味地愚弄老师。同时,作为老师,更是丝毫显示不出对学生的一点关爱和耐心。这说明这种师生关系极不正常。但其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从学生角度来看。对于一位大城市出身的新任老师,也许是出于一种好奇而对老师做出了一些试探性行动。比如在“对虾面事件”上,哥儿认为“如果是天真式的玩笑,那俺也未尝不可跟着一起笑笑,可这怎么解释呢?”同时,齐藤英雄也在《哥儿的世界》中指出:“这些大概是因乡村学生对大城市出身的新任老师的好奇心而引起的吧。”但事实远非如此,而都是以“红衬衫”为首的邪恶势力指使学生制造的一连串愚弄和欺负哥儿的事件,企图迫使哥儿服从命令和指挥。这在小说的第五部分中“红衬衫和画家说的悄悄话时断时续地传到哥儿的耳朵”的场景中可以得到体现。由此可见,从学生角度来看,一方面是乡村学生对来自大都市的新老师的一种好奇,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以“红衬衫”为首的邪恶势力在作祟。

而从主人公角度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主人公哥儿根本就没有当老师的动机和能力。从“俺读了三年书,说老实话,从来就没有想过当老师,更没有想过要到偏僻的地方去当老师”,这个场景可以看出哥儿没有主动当老师的想法和意愿。同时哥儿在学问方面也可谓不是学生尊敬的对象,比如在上课的第一天,当学生问哥儿几何数学题时,哥儿就未能当场回答学生而受到学生的嘲笑。第二,哥儿以“江户儿”身份自居,对乡村的人及一切都持轻蔑的态度,这一点可谓是非正常师生关系产生的重要原因。首先在和校长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中,哥儿就这样想到“那么高明的人岂能为了四十日元跑到这穷乡僻壤的地方来”;同时,对四国的第一印象竟是以“野蛮的地方”相称,由此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哥儿对乡村轻蔑的态度。其次,在对待乡村的人方面,他更是显示出一种来自大都市东京的优越感。从东京到四国的船靠岸后,哥儿对岸边的人以“真是个不开窍的乡巴佬”相称;对旅馆的人以“乡巴佬都是小气鬼”等相称;对同事都以绰号相称;特别是在第一天给学生上课的第一堂课上,哥儿初登讲台听到学生叫“老师”时显得非常胆怯,但在第二堂课再登讲台时,想到自己是“江户之子”,马上就有了勇气而变得底气十足起来。总之,主人公哥儿具有高高在上的、来自大都市东京的一种优越感,而对地方的人、事物、风俗习惯及语言都具有蔑视的心理。而这些都集中在对学生的态度和行动上得以了充分的体现。

从以上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来自大都市的新任老师的好奇之心及其背后“红衬衫”等邪恶势力的指使,加之作为教师的哥儿当教师的动机及对穷乡僻壤的极度蔑视构成了非正常师生关系产生的双面原因。

三、非正常师生关系产生的深层原因

从表面上来看,这种非正常师生关系的产生是由于上述学生和老师等人为原因,但笔者认为产生这种非正常师生关系的根源在于当时明治政府推行的腐败的教育制度。众周所知,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推翻了幕府的统治,采用了王政复古的政权形式,但它实际上是专制主义的天皇制政府,是一种强权政治。而在1889年,明治政府颁发了《教育敕语》,它要求全体国民效忠天皇并绝对服从。教育官僚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控制着一切权力并私结团伙,排挤着一切“异己”分子,极力推行盲从主义教育。而《哥儿》作品中的四国中学正是这一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的缩影。主人公哥儿是一个憨厚、具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青年知识分子,是当时教育制度下的“异己”分子。在哥儿看来,“似乎社会上的多数人,都在鼓励人去学坏,好像认为不学坏,就不会在社会上取得成功似的。”但哥儿不愿同流合污,并极力和邪恶势力做斗争。而这些又是腐败的社会和邪恶势力所不容许的,于是就有了以“红衬衫”为首的邪恶团伙利用学生无知的心理指使学生对哥儿制造了所谓的“蝗虫”和“踏楼板”等事件来愚弄和调戏哥儿,妄想使哥儿为此屈服。由此可见,主人公哥儿和学生这种非正常的师生关系是当时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专制主义天皇制及其抑制个性的盲从主义教育下的必然产物。

通过《哥儿》作品中的主人公哥儿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连串事件的现象来看,可以得出哥儿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学生愚弄老师,老师不爱甚至恨学生”的非正常师生关系。如果仅从表层现象来看,一般都会认为是学生和老师人为造成的,但从其根源来看,势必会得出“四国松山中学现象是当时日本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的缩影,哥儿和学生之间的非正常师生关系是其必然产物”的结论

[1]刘振瀛.日本文学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李光贞.一篇讨伐日本教育界腐败的檄文[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3]吕兴师.论日本近现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的前期作品[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5).

[4]徐一平等.中日对译语料库[M].北京: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2003.

猜你喜欢
哥儿衬衫师生关系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李哥儿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狐女
狐女
时髦衬衫穿搭提案
格格不入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针织衫&衬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