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忠义伦理悖论及其悲剧性

2011-08-15 00:44
文艺评论 2011年12期
关键词:忠义宋江梁山

宋 铮

近年来,《水浒传》常被以各种形式搬上荧屏。出于好看的需要,创作者对其中的打戏、情戏动了不少脑筋,几乎已将其打造为商业化的武侠情爱戏,而对思想性的挖掘却明显不足。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价值肯定不局限于武侠与情爱,且目前的创作倾向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它既影响了观众对作品的理解,更掩盖了原著的精神价值。比如,很多观众看完《水浒传》后还会有疑问,为什么样貌、文采、智谋、武艺都不出众的宋江却能被推举为梁山头领?为什么大家在梁山春风得意的时候非得接受朝廷招安不可?为什么宋江要毒死追随者李逵?创作者们应当在对此做出回应。

对《水浒传》特别是对宋江的理解和评价应当超越武侠、男女、权谋等传统批评意识,打破是“投降派”还是“造反派”的政治框框。应当从其思想意识入手特别是伦理意识的层面展开分析。《水浒传》的武戏、情戏其实不过是其精神意蕴的铺垫。《水浒传》以宋江等人对忠义伦理的践行及必然失败的奋争为对象,揭示了封建忠义伦理的逻辑悖论及愚民本质。其主要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是一部对中国正史“忠义传”的反省之作,更是一部批判封建忠义伦理的史诗性悲剧。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具体分析:一是从作品的叙事逻辑入手,分析《水浒传》忠义伦理的基本构架及思想内核,指出宋江能够成为梁山首领的伦理意识因素;二是分析忠义伦理的基本范式及其逻辑悖论。既考查其在《水浒传》中所反映出的具体悖论形态,也揭示梁山好汉践行忠义伦理必然失败的命运。重点是指出宋江等人以忠义为标榜,却不得不亲手破坏忠义而引发的精神危机。三是对封建忠义伦理观念进行反省,并提出忠义伦理的实质。即其并非儒学、理学所标榜的忠义的形上整体,而是忠与义两个伦理系统的辩证否定。

(一)

《水浒传》带有强烈的伦理意识。众所周知,《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而水泊梁山正堂梁上高悬的牌匾亦名曰“忠义堂”,可见忠义在《水浒传》中的重要地位。忠义是梁山好汉对内凝聚战斗力,对外展开政治、军事斗争的思想武器。忠义是作者所要传达和反省的伦理意识形式。一直有人疑问,为何宋江才貌文武并不出众,却能够在梁山坐上第一把交椅。即使在晁盖生前,宋江在梁山内外的影响力也几乎超过晁盖。所以有“宋江上梁山,架空了晁盖”一说。那么,宋江的魅力何来?

先从宋江的伦理意识来看。在“智取生辰纲”一节,宋江甘冒生命危险通风报信并私放晁盖等人。后又在乌龙院杀死阎婆惜,结果被刺配充军。从小吏到罪犯最后沦为强盗,此间遭受的种种磨难均由义而引发。虽然宋江在此之前就有“及时雨”的义名,但那都是一些小打小闹。从全书看,他在私放晁盖等人之前,并没有接济或结交过影响力较大的江湖人物。但这次不同,他不仅出于义气徇私枉法,不惜与以徽宗皇帝、蔡京、高俅为代表的统治集团划清了界限,还大义灭亲杀死内室阎婆惜。因此义名远播。宋江在上梁山之前更多的是讲义。他虽然是个小吏,但地位低微,后来又遭遇变故下狱充军,那时候大谈忠君不仅不合时宜而且还显得有些滑稽。上梁山后,随着个人影响力和势力的增大逐步提出了忠义的构想,特别是在晁盖死后才正式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并且着手统一梁山内部思想,希望藉此实现由义到忠的跃进,为招安做准备。宋江此举迎合了封建伦理所标榜的忠义原则。从而走上了由自立山头的强盗团伙向替天行道的忠义堡垒的形象转换的道路。忠义是一套由封建统治者炮制并极力标榜的伦理规范。自汉代起,特别是到宋代,忠义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封建伦理意识的重要范畴。自《晋书》至《清史稿》,其间正史均列“忠义传”,可见封建统治者对忠义伦理的重视程度。在《水浒传》中,坚决践行忠义的人物首推宋江。忠义伦理的力量把这个小人物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他同时也是忠义伦理的牺牲品。宋江的才智等局限使他注定无法看清忠义伦理的实质,无法掌控、扭转梁山的未来。所以其意识和行为都极具代表性。

再从《水浒传》的叙事结构来看。宋江私放晁盖,结果促成梁山泊迅速崛起,实现了义的武装割据,这在全书具有破题的意义;晁盖等人大闹江州劫法场,宋江上梁山小聚义则为全书的小高潮;宋江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众英雄排座次为全书总高潮;宋江被毒身死则是全书结局。可见,《水浒传》的叙事是以宋江的荣辱沉浮为主要线索的。但是《水浒传》的价值在于,它不同于正史的“忠义传”。它不仅不是对封建统治者所宣扬的忠义伦理道德规范的迎合,而是对其全面的反省和批判。而这种反省和批判又是通过对宋江等人悲剧命运的描述揭示出来的。同时,“忠义传”的正史背景也让《水浒传》带有了某种史诗的意味。

(二)

我们重点谈谈《水浒传》忠义伦理的悖论及其悲剧性。忠义一词出现于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的东汉。据考证,最早见于王充的《论衡·齐世》,正史中最早出现忠义一词的是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忠义是儒家伦理的重要范畴。既是道德理念又是行为规范。但是,历代封建统治者从未对忠义伦理的内涵和逻辑结构做过系统解释。在他们那里,忠义伦理只是作为一种道德理念而被悬置。即忠义作为一个逻辑整体的道德理念具有形上性。整个封建社会,第一个对忠义伦理逻辑进行反省的却是《水浒传》,它以生动的笔触向我们讲述,忠、义之间并非封建统治者所标榜的形上伦理逻辑体系。相反,忠义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否定的辩证关系。这一切都能够在忠义伦理的逻辑悖论中得到解释。

第一,忠义伦理与等级制度的悖论。《水浒传》忠义伦理悲剧的反省。其实,忠、义二字在先秦典籍里就已经出现。一开始并无明显的区别,可以互换。汉代以后忠开始专供君主使用,义也开始具体指向乡里、兄弟、朋友。一般来说,兄弟之间讲究义,君臣之间才讲究忠。也就是说,义具有明显的平等性,忠则带有较强的等级性。因此,由义到忠并不具有形而上的过渡性,因为它们的伦理基础不同。从历史来看,无论是刘邦、李世民还是朱元璋,在得到江山之后都对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痛下杀手,根本原因就在于君主必须得建立并坚决维系以他为权威的等级制。一方面使其他兄弟之间的义的联盟解体,一方面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在《水浒传》中,封建统治者是绝对不会允许有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义的集团存在,而必须动用各种手段消灭之。

同时,即使是梁山群雄也不免受到等级观念的影响,从而使兄弟之义的平等性大打折扣。比如,李逵、武松等人对宋江产生崇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己的等级地位低下。在宋代,娼、妓、隶、卒属贱民之列,而宋江能够看得起他们还跟他们称兄道弟,这对他们来说绝对会受宠若惊,进而感激涕零。而宋江本人也受等级观念的影响,他一直梦想能够实现从吏到官的身份转换。在宋代,吏与官的等级差异较大,难以过渡。所谓一日为吏终生为吏。再有,梁山排座次的举动本身也是等级制的一种变形。除此之外,梁山上也是派系林立,如实力较强的江州集团、二龙山集团、石碣村集团不仅排挤其他好汉,还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分歧,并在招安的议题中爆发。这不仅造成了梁山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削弱,事实上也使兄弟一处、快活到死的愿望成为画饼。所以,忠与义的伦理意识形态在等级观念之下是无法交融的。

第二,忠义伦理与封建伦理的实体性的悖论。任何一种伦理范畴都应当由相应的伦理实体支撑。伦理实体是伦理范畴取得自身合理性的基本要素。中国封建社会奉行家国伦理,由家到国具有伦理的过渡性质。而义往往会表现出对家庭伦理的否定。在义与家的冲突当中,义士的准则常会做出毁家全义的事情。也就是说,为了表示对义兄的诚意,常会出现义弟将自己家世杀死的情况,进而表示对义的维护。相传,刘关张结拜之后,关张二人就将自己家眷全部杀死,以全义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以,义与家庭伦理之间也存在着冲突的一面。从梁山内部的人员构成来看,其绝大多数人无家眷,无子嗣。鲁智深出家、李逵丧母、武松杀嫂、宋江杀惜、林冲家破人亡。其他人也不外如是。梁山的人员构成大多是一些无家可归之人,更有一些是对女人抱有成见之人。所以,梁山作为义的群体的先天不足在于后继无人。多数人上梁山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当时社会伦理秩序的失望和否定,这种否定也多表现为对其立身之本即家庭伦理观念的决绝态度。但是,兄弟之间的关系并不能构成伦理的实体。伦理实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具有自己的延续性。所以,伦理实体不仅需要夫妻结合,还必需以子女的降生作为其存在的基本条件。而梁山必需寻找到一条出路实现其伦理实体性。对于宋江来说,只有两种办法,一是造反,由自己当皇帝;二是接受招安,认同现在的皇帝。这两种办法的结果都是重回到封建忠义伦理的轨道,都必须放弃聚义的打算。所以宋江替梁山兄弟寻找的出路也就成为对其之前聚义行为的否定。另外,再加上朝廷的昏庸腐败,奸臣当道,这造成了梁山兄弟既不得不反(聚义),又不得不否定自己的反(聚义)。所以,宋江等人难以摆脱进退维谷、必然失败的结局。

第三,忠义伦理与其践行者的悖论。宋江是《水浒传》中忠义伦理的践行者。他被江湖上称为孝义黑三郎,说他对父母孝顺,对兄弟朋友讲义气。上梁山之后,他又提出了忠义的理想。既要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又要替众兄弟着想,使大家能够衣锦还乡。虽说其出发点是要维护忠义伦理,但其行为却造成了对忠义伦理的破坏。比如,私放晁盖、杀阎婆惜是枉法,毒死李逵是不义。宋江只能在忠与义的漩涡中挣扎。他的矛盾不仅使梁山兄弟离散身死,自己也被奸臣所害。其中,宋江毒死李逵一节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因为他怕李逵在他死后造反毁了他的忠义之名,但毒死李逵本身就是对义的否定。宋江在忠与义之间必须进行取舍,这是既无奈又必然的选择,作者正是以这种方式来否定宋江所一贯奉行的忠义伦理。同时,梁山被招安后奉命征方腊的战斗也是对其忠义伦理观念的反省和嘲讽。对于梁山好汉来说,方腊就是自己的另一面。

宋江在义之上冠以忠也是形势所迫。这不仅是从壮大梁山声势所作的考虑,其实也是对梁山兄弟道德规范的一种约束。因为梁山必须得迅速扩大影响、壮大实力,忠义之名在当时能团结更多的英雄好汉。只有自己的力量强大了,才能对抗官府的围剿。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像二龙山、桃花山等山寨一样被荡平。另外,梁山人物身份、身世各异。其中很有一些杀人越货、打家劫舍、鸡鸣狗盗之辈。大家虽然在义的大旗下聚集起来,但这种义明显表现出了圈子特点,缺乏普遍性。宋江提出忠义不仅能够美化梁山众兄弟的道德形象,使之成为约束众人的行为规范;也能使梁山与整个社会所奉行的伦理规范接轨。但是,忠义伦理在逻辑上存在诸多悖论,难以付诸实施,充其量不过是形而上的口号而已。

(三)

封建统治者大都希望将忠义作为一个整体,即赋予忠义伦理形而上的整一性。从这里能够看出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潜在影响。忠与义的合体很明显是对忠、义本意的篡改。是统治者打击反对派特别是农民起义的一道符咒。他们为了使忠义伦理获取表面的“合理性”,进而迷惑人民,推出了关羽、杨家将、岳飞等忠义典型。将其标榜为忠义两全的典范,纷纷写进正史树碑立传,即“忠义传”。但事实上忠义两难全。即使关羽、岳飞等也往往在忠义之间做艰难的选择,最终也都命运乖舛。可见,忠义不仅不是形而上的可过渡的整体,相反则是一种相互否定的辩证逻辑。即忠是对义的否定,登上权力巅峰的统治者不会容忍别人跟他讲义,也不容许义的集团出现;而义是对忠的否定,以义积聚的力量必将会对统治者造成威胁。两者难以达到交融的境界,既相生又相克。事实上,历代农民起义者往往就是以义的名义凝聚力量,并以对义的摧残完成向统治者的蜕变。在封建社会,忠义只不过是统治者们夺取政权、排除异己的御人之术而已。《水浒传》正是以宋江等梁山好汉必然失败的命运揭示了正史“忠义传”的愚民本质,宣告了封建忠义伦理的破产。由于他们无法看清其本质,不得不在此中挣扎,直至心神俱灭,从而造就了一部带有史诗性的伦理悲剧。

猜你喜欢
忠义宋江梁山
玉米转录因子ZmbHLH91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
传话游戏
数据挖掘技术在内河航道维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空中看梁山
上大梁山(外四首)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朋友的情谊
铁血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