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华
行为主义政治学标榜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价值中立”论是其核心方法论原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行为主义政治学掀起了一场政治学界的革命,并推动政治学研究的发展。但是从政治研究的主体、客体、过程和结论来看,都很难做到“价值中立”。“价值中立”的缺陷带来的自身的衰落,也使得行为主义政治学走向衰落。
二战后,政治学界发生了一场所谓的“行为主义革命”,二十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行为主义逐渐成为西方政治学的主导范式,并迅速引导政治学研究思潮。在对传统政治学的扬弃过程中,发起于美国并逐步“走向世界”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得以发展壮大,它标榜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引导了一场学术研究的革命。在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影响下,构建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政治系统论、博弈论、精英理论等众多的理论分析模式,推动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强调纯科学、规则性、验证、技术、数量确定、价值中立、一体化和系统化,试图使政治学成为一门能够解释甚至预测政治现象的经验学科。但是,行为主义政治学在实践的考验中,弊端逐渐显露,特别是其核心的方法论原则—“价值中立”论对其衰落有极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衰落是内外因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拟通过对“价值中立”论的思考分析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衰落。
“价值中立”是政治哲学的概念,最早可以溯源到休谟提出“是”和“应该”的划分的问题,即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问题。他认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问题,二者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孔德和斯宾塞创立的实证主义认为,在研究过程中只需要描述客观事实,寻求客观规律,只需要做事实判断(即实然判断);不需要掺杂自身的主观好恶等感情色彩,不需要做价值判断(即应然判断)。
在与强调价值因素的学派的历史论争中,韦伯将“价值中立”思想系统化,认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在他表明自己的价值判断之时也就是事实充分理解的终结之时”①。
因此,韦伯提出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把握“价值中立”的目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当做自己的任务,做到不能有任何价值判断掺杂其中。
政治价值指“能够满足社会主体政治生活需要的客体的价值,也就是人们的行为对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对社会政治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意义和作用”。②
价值判断研究理性的、善的、美好的事物应该、应当怎样,是对个人情感偏好和审美好恶的表述。对于政治学研究而言,进行价值判断就是在政治价值观的指导下,对政治现实做主观的评判,并提出合理建议。鉴于此,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在政治研究中应该摒除意识形态的影响,保持客观立场以做到“价值中立”。在政治学研究过程中不应带有任何主观伦理色彩,应该站在中间立场上,“真正的知识,只有在没有偏见与成见的心理状态下,才能求得;而欲使政治学能对人类的福祉产生贡献,必须使它们成为一门由真正的知识组成的学科”③
行为主义政治学“价值中立”论有三层含义,具体表现在:第一,从研究的主客体角度看,应该研究政治现象的因果联系等经验事实,不应该研究好坏善恶等规范价值问题;第二,从研究过程的角度看,研究者不应该将个人的情感、情绪、主观判断等混入到研究过程中;第三,从研究结果来看,研究者应该只对结论作客观公正的事实判断,用事实说话。正如J·布鲁斯说的:“所需要的只是事实、事实、事实”。④
在传统政治学时期,一些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受主观偏见的左右,因而对结论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产生负面影响。“价值中立”在提出之初有一定正面作用,有利于帮助研究者从客观中立的角度剖析和理解政治现象。但行为主义政治学的问题就出现在它把这一主张的适用范围过分夸大,超出了一定限度,导致其丧失了合理性。而且,在政治学研究中要完全做到“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具体表现在:
1、人是社会的产物,受社会思想影响。
政治学研究的主体是人,即研究者。达尔说过,任何人在判断时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运用价值标准。人类生活在物质世界中,从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人们处于政治社会环境中,在漫长的社会化过程中已经被社会所“同化”,无法脱离社会实际。孤立、静止、片面的看待人类与社会的关系,在思想上难免会出现“先入为主”的情况。
2、人是感情动物,行为必定带有感情色彩。
研究者是有感情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无法完全从外部和用物理方法描述人的活动”。⑤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客观的和不带价值判断的科学家,不是理想的科学家。人们不可能剥夺这种科学家的党派性,同时也不可能剥夺他的人性。客观性和不带价值判断本身就是价值判断!因此,绝对不带价值判断的要求,是似是而非的自相矛盾的要求。”⑥道德准则、思考、个性等显然会影响研究者对所研究领域、所采取的研究方法的选择,这就注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无法做到绝对的客观冷静,无法完全将自己的行为与感情相剥离。要做到“价值中立”非常之难。
1、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问题无法进行绝对的划分。
社会科学研究的是社会问题,包括事实问题和价值问题。理论上说,需要将这两类问题区别开研究。可实际上,这两类性质的问题一般相互交织,很难完全分开。完整的社会科学应该既研究事实问题,也关注价值问题,如果将二者作出泾渭分明的划分,行为主义政治学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2、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不论是规范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通过感性认识获取的直接材料都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剔除糟粕汲取精华,由此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最后都要回归于理论研究,进行总结。有人认为实证研究就仅仅是实地考察调研,只分析、统计数据资料即可。其实不然,实地调研是以理论基础作支撑的,只有掌握了充足的理论,才能轻车驾熟,将理论成功运用到实证研究中,并将调研结果上升到理论层面,有效的完成实证调研,达到预想的效果。
1、搜集资料的过程无法做到“价值中立”。
行为主义政治学强调实证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搜集和整理,并对材料进行抽样和测量。这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做支撑,在这个人为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差,使得对结论的检验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科学的研究结果是应该经受住实践和时间的反复考验的,有选择性的研究作出的有选择性的结果是经受不住实践检验的“大风大浪”的。
此外,收集资料的过程有时甚至会与伦理道德发生冲突,受价值判断的影响而无法做到价值中立。比如,有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科研目的,在设计问卷时会主观的将问题选项向自己之前设想的结论中靠拢,诱导被调查对象选择自己设计好的答案。
2、研究者的意识无法做到“价值中立”。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能够有计划有目的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劳动;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行为。不可置否,研究者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必定有自己的政治和利益立场,受一定的价值观支配。施特劳斯认为,“不下价值判断,便无法研究政治现象,因而政治学不能够也不应该成为‘价值中立’。”⑦每一种选择行为基本上都是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可能做到“价值中立”呢。
此外,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无一不受到经济利益、政治立场和个人境遇等因素的影响,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也毫不例外的反映其所代表的阶级和团体的利益要求,所谓的“价值中立”仅仅是一种美好的乌托邦式的理想。
3、研究的性质决定不可能做到“价值中立”。
依据常规的政治学研究路径和框架,在正式着手进行研究前需要做出问题假定,也可以说是做出一种价值预设,然后顺着这个问题假定的思路进行研究。一位教授曾说过,做学问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敢于假设,才能有所成就。如果脱离了价值判断就无法发挥丰富的学术想象力,无法进行大胆的假设,政治学研究将会陷入一片阴霾当中,前进的脚步就会停滞。
1、政治学研究的结论必定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社会科学研究是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研究,不仅要对社会现象作出合理解释,还要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及本质,并且进行评价。施特劳斯说过,真正的政治学应该是评价的,而不应该是中立的。成熟的社会理论应该有全面的评价,既要评价理论的客观规律性,也要评价社会现象和规律的伦理道德性质,而且需要做到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相互交融。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事物是对立统一的。看到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别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的联系,不可忽略其一,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合理、全面的评价。
2、政治学研究的结论不能脱离社会现实
克里斯琴·贝认为,“行为主义所谓的‘价值中立’的政治学,其实是一种不顾社会的存在;而象牙塔中的政治学,它显示知识分子的不负责任与醉心于现实的既得利益”。政治学研究的目的本是通过研究调查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社会服务,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者在“价值中立”论的指导下,过度关注政治行为的细枝末节,极易忽视对重大政治现实问题的研究,最终导致政治学研究与社会现实的脱节,使政治学研究失去现实意义和价值。要使政治学研究与社会实际相关联,就很难完全做到“价值中立”。
注释:
①马克思·韦伯.学术与政治[M].上海:三联书店,1998.38.
②陈刚.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价值中立”观评述[J].探索,2003(02).49.
③吕亚力.政治学方法论[M].台湾:三民书局印行.
④徐大同.20世纪西方政治思想[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⑤[美]艾伦·C·艾萨克.政治学:范围与方法[M],郑永年等译.杭州:杭州人民出版社,1987.
⑥[德]克劳斯·冯·柏伊姆.当代政治理论[M],李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⑦[美]利奥·斯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A].杨淮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叶娟丽.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罗爱武.行为主义政治学实证方法的内涵、困境和启示——基于哲学视角的分析[J].岭南学刊,2010(5).
[3]王宗礼.论政治学研究的实证模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4]沈湘平.价值中立原则与价值判断勇气[J].理论探讨,2004(4).
[5]丁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价值中立论”与西方政府中性化理论评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6).
[6]叶娟丽.行为主义政治学派的终结论略[J].天津社会科学,2003(6).
[7]陈刚.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价值中立”观评述[J].探索,2003(02).
[8]叶娟丽.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之再检讨[J].中州学刊,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