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重自我

2011-08-15 00:42张守仁
湖南文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选材散文

■张守仁

散文重自我

■张守仁

在近半个世纪从事散文写作、编辑、翻译、评奖工作中,我形成了自己的散文观,那就是如下九个字:“要有我,写独特,独特写。”审读闫文盛的散文集,感到他的写作,和我的散文观颇接近,因此感到异常亲切。

我统计了一下,收入本书的三十八篇作品中,就有十七篇散文的第一句里,都包含着一个“我”字。如第一篇《生年》中的开头:“从什么时候起,我回故乡的次数是越来越少了。”第二篇《寻常巷陌》中的首句是:“我住在这巷子里,夜阑更深听到鸽子叫,然而自我醒来,天色仍旧漫漫地亮了。”文盛的散文,几乎篇篇有我。有我的散文,就有了个性,有了灵魂,有了独特性。散文就是要写自我。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世上每一个自我,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天下没有第二个和我相同的我。每个人的出生、籍贯、教养、阅历、兴趣、爱好、职业、体验都不同,所以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回忆、识见、情感写成的散文,就有独特的品格,就决不会与别人重复,就散发出个性的光芒。正如“五四”以来的经典散文作家郁达夫、巴金、沈从文等所说,散文就是要“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不忘自我”、“我的每一篇散文中都有我自己”。连中外不少散文经典的篇名里,都有一个“我”字。如胡适的《我的母亲》、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朱自清的《我是扬州人》、吴伯箫的《我还没有见过长城》、丁玲的《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冰心老人的《我的家在哪儿》、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分》、川端康成的《我在美丽的日本》等等。这些中外散文史上的杰作,都突出一个“我”字。散文有了我,就有了真实的心灵,就有了丰满的血肉,就像汁液饱满的水果那样,洋溢着鲜艳的色彩,散发出独特的芳香,蕴含有甘美的味道。

内秀、文静的闫君,因家贫而早慧,因早慧而文盛,因文盛而以此谋生,用他自己的一支笔,打开进入社会的通道。他真切地记叙、描述了他观察到、听闻到、思考到、回忆到的日常生活的碎片和印象,并剖析、挖掘当时自己的心态、感悟和苦楚,把它们一一呈示给读者。他是一个观察者、倾听者、静思者,是他自己已逝时光散片的收藏者,是善于捡拾、捕捉生活现象的有心人。

文盛的语言很有表现力,委婉有致,自然朴素,文脉细密,纤毫毕露。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点情绪、一缕思绪、一两句简短的对话,在他笔下就能铺展成一篇颇耐人寻味的千字文。他还年轻,就有这样的写作能力、这样独特的风格,我既欣赏又感佩。

也许是文盛早年写诗的缘故,我读他的某些短章,颇有散文诗的印象,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他内心真切的波动。散文诗式的散文小品,是散文和诗熔炼成的合金,对它们不宜快速浏览,而是需要在安静的环境、深夜的阅读中慢慢品尝。

文盛的写作,受到他书写对象的限制,格局窄小,只在一个童年、故乡、亲人、漂泊、围绕他身边的日常生活的圈子里打转,囿于视野的局促,缺乏宏博的气象。散文要有我,但不仅是小我,更应有大我。不能只写一己悲欢,顾影自怜,杯水风波。你忧己的同时,更要忧天忧地忧社会忧人生。何况不是生活中你见闻到的一切,都是值得你细写的,都是值得进入艺术散文的,都是值得读者费时去关注的。一个成熟的作家,要懂得选材;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作品才有分量。这犹如农民必须选种,选出籽粒饱满的种子播下去,才能获得丰硕的收获;又如三晋大地的煤窑老板,择取储藏量丰沛的矿区开挖,才有赚取巨额利润的机会;更如将士们在临战前必须仔细侦察、选定并占据有利地形,才能出奇制胜。如果你是一位山水画家,必须搜尽奇峰、遍览秀水,择优而描绘之,才获得锦绣丹青。不仅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还要充分酝酿,精心构思,才能写出隽永之作。创作不能匆忙,也不宜多产。以少胜多,以质取胜,才是作者应有的追求。

闫文盛是位才思敏捷的青年作家。我祝贺他已取得的成绩,但如果他能增长阅历,扩大视野,拓展写作空间,又能对作品不断锤炼,反复修改,必能渐入佳境,成为散文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本文为张守仁先生为闫文盛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10年卷的散文集《失踪者的旅行》所作的序言,该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选材散文
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管道布置和选材分析
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管道布置及选材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我爱你,妹妹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选材“碰头”好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