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邦 俞宁 徐建俊
依据国家最新颁布实施的学科/专业对照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排列在自动化类学科9大专业的第1位。由高安邦特聘教授建议,学院批准,我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于2007年开始,已从机械工程系调整到电气工程系来办,使它从长期被束缚和捆绑的传统机械中解脱出来,获得了新生和独立自主大发展的空间。它是目前我院各专业中,学生人数最多,生源质量较好的一个最热门最紧俏的支柱专业,支撑着目前我院电气工程系的生存和发展。
我院敢为天下先,一方面按照国家对“机电一体化”工作的重点安排,重新调整了专业结构和培养方向,妥善安排学习内容,突出“机电”结合的特色和高科技新知识的内涵,发挥机械、电子、测控、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优势,体现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办学新特点。另一方面大胆引进世界高科技,设备投资120多万元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引进美国埃施朗最新推出的“LonWorks”现代智能网络测控技术;在全国高校中第一家引进了凌阳科技“32位嵌入式单片机技术”;凸现了我院办学和创示范建设的高品位。
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根本。我院在重拳出击,狠抓师资培养内涵建设的同时,还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的专家教授,形成了我院优质办学的整体合力。高安邦教授自来到我院,就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发挥特聘教授“传帮带”作用,以学术内核为纽带、以研究项目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带领一批志同道合的科技人员通过长期团结协作、相互依存、成果共享、共同发展的历练,已形成了具有稳定的人员结构、较强凝聚力和鲜明特色及优势的学术群体。该群体2008年被遴选为江苏省首批优秀教学团队(全省45个),获得省教育厅20万元建设专款。该团队已培养了7名中青年教师晋升为教授,十多名青年教师晋升为副教授,十多名青年教师晋升为讲师,培养了哈理工的7 名工学和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15名工程硕士研究生,改变了我院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年教师教授少,青年教师读学位的多”的状态。
科研工作是一所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指标和生命线,我院正处在创建“国内一流、世界出名”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的关键时期,科研工作对我院的创建工作能产生示范效应,起到引领作用。“科研支持教学,教学引导科研”,现阶段我院以教学研究为主,努力打造学术研究亮点的原则,最终形成认真备课,优质教学,高水平科研的良性循环。以此为出发点,我专业以引进的世界高科技为支撑和亮点,创建了“江苏省电子产品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分室”省级科研机构,引领和推动了我院教学和科研工作突飞猛进地蓬勃发展。近几年来我们申报成功并圆满完成的国家/省/市/院级科研课题有十几项,获得一批优秀科研成果,改变了我院科研工作相对薄弱和落后的面貌。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是教学。我专业以“机床电气与PLC”课程与相应教材建设为抓手,狠抓了建精品、创特色,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被评为学院级品牌专业,并被学院推荐参评江苏省2010年特色专业;“机床电气与PLC”课程被评为学院A类精品课程;“新编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三菱PLC版)”工学结合教材2008年由国家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现已4次印刷1万余册,2009年被遴选为江苏省高校评优精品教材;“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项目教程(三菱PLC版)”2010年由国家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一年之内两次印刷7000册,也深受社会欢迎;此外“LonWork技术原理与应用”国内外独版也由国家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基于德国西门子S7-200PLC版的“新编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和“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项目教程”也已交稿,近期仍由国家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我院在该学科的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方面都有所新突破。
我院要“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没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也是站不住脚跟的。以此为目标,我专业以自身的内涵建设为主导和根本,积极组织教师主持与参加科研、著书立说、发表科研论文、努力提升学院和本专业的学术水平和地位。近几年编著出版的学术专著、实用工具手册有8部,计900余万字,有两部为国内外独版;近几年来已发表教学和科技论文130多篇;公开出版了“LonWork技术专题集”;这些论文中有中文核心期刊十几篇,被EI检索的论文两篇;使本专业能以较高的学术水平屹立全国强校和名校之林。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成功经验和鲜明特色之一就是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校企合作的显著效果是建设现代化的高科技研发平台和实践基地。目前我专业已落成的有:“美国埃施朗苏北EIP教育培训中心”、“威世达公司LonWorks技术研发基地”、“LonWorks-凌阳嵌入式单片机研发中心”、“凌阳科技-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嵌入式联合实验室”、“控制系统集成实训室”、“GE Fanuc自动化系统实训室”等。它们既是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发平台,又是当代高新科技产业化的推广应用样板,还为机电气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基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新时代的人才竞争压力下,我专业团队大胆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四个嵌入”/“三层次递进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妥善地解决了“工学结合”中教与学、工与训的矛盾;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展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创新主体活动;指导大学生完成的创新实验作品和毕业设计综合实践,荣获了“江苏省首届职业创新大赛”的最高奖和优秀学校奖等多项团队及个人大奖。
学术贵在创新,创新重在交流”。我专业通过积极参加“中国电气工程高等教育百年庆典”,第五、六、七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气自动化专业教改研讨会”、“美国埃施朗公司大中华区用户会议”等高档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使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改论文多次登上全国本科论坛的大雅之堂而载入史册,有两篇还被评为优秀论文。把学院改革建设和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推向全国甚至全世界,极大地提高了学院及该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建设和创新发展,已获得了一批丰硕的显著成果,把它建成我院的品牌/特色/支柱专业;特别是在近年来我系的招生困境中它是我系4大专业中的一枝独秀,占据了我系80%以上的生源,支撑着目前我院电气工程系的生存和发展。一个专业如果招收不到学生还办什么学?我们衷心祝愿我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目前的激烈竞争中,能继续站在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永远屹立于全国强校/名校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