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鹏 (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 海南海口 571127)
一、该课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上蹲组合。课程主要采用言传身授的方式进行授课。
二、进行新课之前,课程首先复习前节课内容:
复习擦地,该课程只是单一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组合,并没有在此过程中,详明细致地把擦地主要出现的错误与不该再次讲述,而是一带而过,虽然也是点到,但是只是略微的。
我觉得此前应先进行地面活动组合:让学生放松身体所有部位,尽情舒展肢体,跟随音乐节奏,活动身体各个机动环节,起到课前活动、热身作用,让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舞蹈状态。
其实舞蹈课堂,我们都知道,学生在下课后自己的练习中,大部分学生往往会忽略课程在课堂上讲解到的要领,动作的要求和质量也会有所下降,所以我觉得在第二堂新课的推入之前,要先把上节课的内容巩固住,这是最起码的舞蹈课堂要求,否则上一堂课丢一堂课,到学期结束再回头复习,学生早已忘乎所以!我觉得在此阶段的授课应该是:
那么在复习阶段就应该是巩固与加强阶段:(如果学生完成的质量没有预想中的满意,应该延长此阶段的教学,教授新课可以推后时间)
1.让学生跟随音乐完成,课程根据学生完成的质量,进行二度重难点分析;
2.巩固与加强的最终目标时提高,课程二度讲解后,让学生再次完成,从中领会、逐渐提高。
三、教授新课教学流程的首要步骤就是在推组合之前,先把该组合的训练目的与重要性、重难点向学生一一讲述。
该课程在教授新课之前,忽略了讲解蹲组合的教学目的,而是直接讲解蹲组合的教学重难点,没有讲述出蹲组合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明确学习目的。
蹲组合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将来把下中间部分内容的完成。蹲主要训练腿跟踺、踝关节、膝关节柔韧的能力,训练腿屈伸时肌肉的韧性和弹性,特别是对跳跃动作极其重要,它能给跳跃带来反推力及落地时的缓冲控制力。解决蹲的规范性,可以令其完成其他组合或舞蹈剧目时,髋关节部位的打开,舞蹈动作出腿时的延伸美感,增加小腿与大腿的肌肉韧性,有助于动作的控制。
该课程讲述了蹲组合的重难点有3点:
1.下蹲与起收过程时的大、小腿肌肉韧性,注意匀速;
2.大腿内侧(跨跟)、膝盖骨冲旁的打开;
3.一位、二位、五位脚位交换时,重心的转移
细细思考之后就会发现课程讲解基本是点出了要领与注意点,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是点到为止!舞蹈课,课程讲到要领,学生没有按照课程的要求做出来,那是学生的错失,但是课程没有讲到,就是课程自身的问题了。
我们仔细分析以上要领,除了肌肉任性的匀速,还应该更仔细讲解到首先是不可借助上身力量,这是蹲组合的首忌;其次是丹田的发力,尾椎往回收;注意手位的摆放、手型的形状,眼神的跟随;脚位交换时重心的转移,注意发力点的正确、要用膝关节的屈伸连续性来完成。
接下来的教学过程,课程进行了示范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该课程的教学步骤分别是:
1.课程分解蹲的动作,边讲解边示范;
2.学生跟随课程学习动作,课程在过程中强调重难点;
3.学生跟随音乐,完成组合;
教学环节的三个情节环环相扣,顺序也合乎逻辑,我再进行细致分析之后,理顺出的教学步骤应该是:
1.课程讲解:蹲的作用以及要领;
2.课程分解蹲的动作,边讲解边示范;
3.学生跟随课程学习动作,课程在过程中强调重难点;
4.课程数节奏,指导学生完成组合动作,在过程中纠正学生错误之处;
5.学生跟随音乐,完成组合;
6.根据学生完成的质量,课程可令学生反复练习。
该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值得肯定的!课堂顺序的清晰与合理,是舞蹈教学环节中的重点,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简要了顺序,虽然在教学上并没有体现出差错,但是不能达到细致、细微地教学。教学成果将来在学生身上得以展示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不规范性的拙态,相信课程在授课时,其实自己是心里明白的,但是并没有讲述给学生,导致了学生的不规范,如果该课程在讲述过程中,详细地讲解了各个要领,那么我们的教学基本要求才算是到达合格。
四、该课程在结束本节课之前,进行了教学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把上的蹲组合,我们知道把上练习都是为了把下服务,那么蹲练习,就是训练我们腿部肌肉的韧性,解决跨的开度。所以,同学们回去后要勤加练习,下节课课前我们要检查复习的情况。
课程在课堂结束之前,应该再次明确地告诉学生,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的与重难点,有利于学生下课后自己的练习!在做出细致的课堂教学环节分析之时,我还想提出的课堂新要求是:一、课程能根据需要,大胆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二、教学手段应该是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三、在教与学的环节中,更应充分发挥互动的功效,在交流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