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画欣赏”——幼儿审美心理培养的初探

2011-08-15 00:47:00南京大地幼儿园江苏南京21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1期
关键词:西洋画想象力情感

金 霞 (南京大地幼儿园 江苏南京 210000)

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括敏锐的感知能力、透彻的理解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等方面的内容。幼儿审美心理的培养主要依赖于长期的艺术熏陶、艺术教育活动和审美环境的影响。激发幼儿产生审美需要,形成特定的审美情感,推动创造美的意志行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

西洋画的许多作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它给了我们美的感受和无限想象的空间。那么,西洋画是否适合幼儿园孩子欣赏呢?它的积极意义又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了修拉、柯罗、马蒂斯、米罗、康定斯基等世界大师的代表作引导幼儿欣赏。我们力图从培养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入手,使幼儿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和协调发展。经过一年的尝试,我们惊喜地发现西洋画欣赏活动在培养幼儿审美心理方面不失为一剂良方,其积极意义在于:

一、西洋画欣赏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审美感知能力是审美心理结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是进行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必不可少的,是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透彻的审美理解力和活跃的审美创造力的基础,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情感的重要手段。幼儿对审美的感受是直观的、整体的;其对事物特征的认识也是在于对感知经验的全面依托,以直觉行动为主。幼儿对事物的感知是从笼统到分化的。因此在组织幼儿进行西洋画欣赏活动时,教师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其次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不能直接告之幼儿,欣赏作品的内容,以及画家创作此画的意图,而是较多的选择与幼儿对话的方式,和幼儿一起在活动中讨论所欣赏的艺术作品,帮助幼儿把感知到的、接受到的相关知识整合化,使得幼儿能从日常感知向真正的审美感知方向发展,培养其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这种敏锐的感知能力表现在:“幼儿可以在获得对作品最初印象的基础上,再次认真细致地欣赏、观察艺术作品;”“能观察作品使用的材料特征”,如某种色彩或表面的质地等,“能观察作品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如丛林或是海边,清晨或是傍晚,战争或和平的背景。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引导,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对艺术作品做出审美反应,让其学会该如何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这也正是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主要方面。例如:欣赏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教师先出示作品,让幼儿观察。然后以一连串的问题加以引导。从“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这会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样看出来的?”让幼儿感受作品的表现内容;从“你觉得画面中的线条、色彩怎样?构图如何?”让幼儿感受作品的形式;从“你心里觉得怎样?”让幼儿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从“请你给作品起个名字”,让幼儿回顾对整幅作品的感受;从“猜猜看,这幅画出自哪个画家的作品”,让幼儿感知了解画家的风格。幼儿开始从轻轻议论到积极主动地表达,他们说:“画上有许多人,有的在散步;有的正在晒太阳;有的在看风景;有的在照看孩子;有的在聊天……”“我听见他们在说话,我听见海浪的声音了……”“我感觉他们很幸福、很轻松、很悠闲”等等。这幅画使幼儿感受到人物多样、色彩丰富,看上去五彩缤纷又很有规律。同时画家用了点彩法给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效果,使幼儿感受到画面构图不对称的均衡美。因此,西洋画的欣赏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采用西洋画做欣赏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培养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环境的美化,成人的衣着打扮还是家人的生活起居、社会上人们的言行举止,还有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变化,都能引起幼儿最初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但这些毕竟是有限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加欣赏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西洋画欣赏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

在实践中,我们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一开始就喜欢欣赏、懂得如何欣赏,其间有一个情感的改变过程:即从不懂得欣赏方法,也不爱看到喜欢看,但缺少方法再到喜爱欣赏活动并具有初步的理解能力。从这一发展过程能看出幼儿情感的激发在于幼儿的审美能力,即对作品的感知、理解能力。而随着幼儿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又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审美情感的提高还依托与于教师对作品内容的选择与理解,以及采用怎样的活动组织形式。歌德曾经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因此无论选择什么形式的作品,最优秀的和具有较强情感表现性、易于儿童理解的艺术作品都是幼儿欣赏的首选。例如:米罗的作品比较符合幼儿审美趣味而深受幼儿的喜爱;波洛克的作画方式比较接近幼儿的游戏而能吸引幼儿的主动参与。还有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富有生命力的、与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及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也都能给幼儿带来新奇和愉悦。如马蒂斯的《舞蹈》和《音乐》两幅画所传达的热烈的情绪。当教师出事第一幅作品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便被吸引了。有个孩子大笑着说:“天啦,这么多不穿衣服的人,还光着脚丫呢,他们好像在跳舞。”有的孩子说:“我觉得他们跳舞很有劲,腿上还有肌肉,我爸爸也有。”有的孩子说:“天好热,他们手拉着手在跳舞,好像要飞起来一样。”出示第二幅画时,幼儿说:“这两幅画可以编一个故事。第一幅,他们太热了,想去游泳;第二幅,他们游泳后上来了。”在幼儿的分析过程中他们的理解力也逐渐提高了。又例如:欣赏《有绿色靠垫的圣母》《教音乐》《母女俩》《母与子》等作品。我们活动前,将这些表现“爱”的作品制作成电子画册,配上优美抒情的音乐,让幼儿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态度,愉快地进入对“爱”的自由谈论之中。教师用“你最爱谁”的提问来引导孩子,使孩子们能够比较具体地谈论爱的对象。通过对爱的对象的谈论,孩子们一点一点地感受爱,不断加深对爱的体会,慢慢地积累爱的经验和感受,直到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爱的涵义。然后再展示作品,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并讨论画家为什么要画这些画,使他们了解爱的情感是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的。由于幼儿已经具有爱与被爱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画自己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戏;有的画爸爸妈妈在照顾生病的自己;有的画了自己长大了,陪着妈妈 散步;还有的画了一只小鸟把自己的爱心送给生病的同伴等等。在活动中幼儿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审美情感也因此得到了激发。

三、西洋画的欣赏活动有利于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潜能开发

幼儿都是具有创造潜能的,只是由于年龄和认知的不完整,所以呈现的事物仅仅只是部分的。而且他们还会将许多没有关联的东西合并在一起。幼儿表现出的独特的方式重新组合、排列成的图式和新奇意象决不是成人能代替的。

多年来,我们在美术活动中,较多的都是使用范例,在某种程度上对幼儿想象力、创造性的表现,都有较多的局限性。为了打破这样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现在每次组织欣赏活动时,我们都会增添许多与幼儿画相同题材的创作画,便于幼儿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而后幼儿通过自己的画笔尽情地创作、发挥,实际上也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比如,在欣赏了柯罗的作品《孟特芳丹的回忆》之后,我们请幼儿画一幅自己记忆中的风景画,绘画结束后,大家一起相互欣赏,几乎所有幼儿的作品各不相同。部分幼儿还能尝试用清晰的线条来表现近处的景色,用块状的、模糊的线条来表现远处的景色。画面上清晰与朦胧的效果一下子显现出来了。部分幼儿在色彩上作了大胆的尝试,有的画红色的树干,绿色的叶子;有的画黄色的树干,蓝色的树冠,褐色的树纹……孩子们的画中运用了很多平时我们未曾使用过的颜色,作品创新、大胆。再例如:我们欣赏过《蒙娜丽莎》之后,让幼儿画一幅自己好朋友的画像时,幼儿所呈现出的作品,想象力、表现力都及其丰富,他们为好朋友穿上蒙德里安式的“红黄蓝构成”的衣服,用红、黄、蓝色涂背景,用“棋盘式”图案来装饰画面等。在多次这样的活动中,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无拘无束地创作,使得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作品变得更有个性。

经过一年的实践与尝试后,我们认为西洋画的欣赏活动是可以在幼儿园开展并持续下去的,它对幼儿审美感知的增强、语言的发展、注意力的稳定、想象力的丰富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把“西洋画欣赏”作为一种工具、一剂良方、一把钥匙,并通过它进一步以感知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在不断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幼儿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让他们的心灵在美中和谐发展,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猜你喜欢
西洋画想象力情感
看见你的想象力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打开新的想象力
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 03:50:04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析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艺术差异
论西洋绘画与天文科技知识对朝鲜后期社会的影响
华文文学(2016年1期)2016-04-05 03:08:03
赵建成水墨人物画的中西方元素
艺海(2015年4期)2015-11-02 16:13:41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