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树湘 (平远县文化馆 广东平远 514600)
近年来,在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指导下,各级政府对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重视,文化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完善,文化投入逐年增加,人才培养机制转入正常轨道,文化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但是,由于各级政府对发展公共文化事业重视的程度不一,一些欠发达地区受经济制约,投入少,加上历史上旧欠多,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仍至已经到来的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原因和认识上的差距,在文化设施建设中,偏重于对城市文化设施的投入,政策上也对中心城区倾斜,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相对少,造成了城文化设施基础完善、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陈旧老化的畸形局面。实际存在的状况是,在广大农村,大部分村一级没有建立图书室、文化室,农民无法得到最起码的公共文化服务。就是建立了文化站室的村,但缺少文化设施,功能不齐,难以开展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没有在人民群众面前实现一碗水端平,这将不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和谐社会。
2.文化人才缺乏。由于受体制制约以及经济待遇影响,文化人才在引进、培养、重任方面得不到有效解决。文化馆、站,群众文化辅导、文艺创作、艺术表演、文物考古等专业人才严重缺少,现有的文化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文化结构不合理,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在乡镇农村,由于没有配备职素及经费来源,文化人才更是缺乏,文化设施无人专管,文化服务无法满足农村基层的需求,大大影响和制约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3.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待加强。当前,存在着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流于形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考核。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观念尚未形成,片面看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地位与作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活动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主要体现在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现象相当突出。
1.提高认识,加强规划。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建设是衡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要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快速发展,使文化设施建设得到改观,服务手段得到提高,服务内容得到充实和完善,服务形式明显改善,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符合新形势要求,基本形成满足人民群众要求的大文化发展格局,让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首先,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文化主管单位,要高度重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做到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经济上给予扶持,在人才上给予重视,在发展上加强规划。其次,文化单位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尽快适应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使自己成为合格的文化工作者。再次,社会各界要密切支持配合,大力扶持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2.加强培养,重视人才。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培养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急需专业人才,特别要注重培养文化复合型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文化人才来基层服务,创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服务人才的奖励办法,可改中层干部的任命制为聘任制,推行文化骨干竞聘制、职工合同制,使之“人尽其才,能上能下,激发活力”。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服务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文化服务人才的积极性,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活力。
3.加大投入,多方筹资。推行公共文化服务,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一是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逐年兴建一批高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并重点保障文化事业正常费用,逐步加大公益文化事业经费返还力度,逐年提高返还额度。二是发挥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民间资金充裕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域外资金准入门槛,吸引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等民间力量,共同发展文化事业,以弥补政府财政文化经费投入的不足。三要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探索以市场运作方式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新途径。
4.加快改革,增强活力。推行体制改革,逐步增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竞争力。一是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对部分文化事业单位采取剥离方式,明确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从而在政策上、奖金上更加明确地加强扶持,集中资源优势,更好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领导方式,加快国有文化企事业的改革步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机构,作为非营利性机构,财政予以重点支持;剧院、艺术表演团体、新华书店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采取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和拍卖出售等方式,逐步实行企业化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核算单位。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单位的活力,找准位置,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从而充分地为公共文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有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