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唢呐

2011-08-15 00:42赵文平
飞天 2011年20期
关键词:曲牌唢呐艺人

赵文平

旬邑只是渭北高原上一个贫瘠的小县。距旬邑县志记载,夏代后裔四世孙公刘曾立国于此,国号曰“豳”,是周代祖先最早活动的地区之一。这里在奴隶社会的末期,先民们就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民族文化。《诗经》中的《豳风》,就是当地这一带的民歌。旬邑县的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不仅流传着脍炙人口的民歌,还有形象生动鲜明的剪纸,而伴随人民生产生活的民间唢呐吹打乐(当地人称之为“吹手”),则以高亢嘹亮、气势磅礴的特性,扎根民间,久传不衰。周人先祖后稷四世公刘曾在此地开疆立国,开创了古代农耕文化。由于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文化积淀的厚重,便形成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生长和传承的特殊环境,对弘扬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旬邑唢呐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空间。

黄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外延广袤深邃。旬邑唢呐作为黄土文化海洋中的最富活力的一因子,其艺术魅力非常鲜活而独具一格。由于沟壑的自然分割地貌,旬邑的地理形成南、中、北三条大塬,分布于三条大塬上的唢呐吹打乐班,有千余“吹手”。由于艺人们在各自的塬区搭班长期合作,互相影响,便形成了南、中、北三条大塬三种不同的唢呐风格流派。

中塬以周、吕两派为代表的唢呐吹打乐是三大唢呐流派里最具实力的。周派鼓吹乐班世代承续,历史很长,具体起始于何时,虽无据可考,但据该乐班第十代继承人周拴和塬底乡南头村的周存儒讲,周派唢呐传到他,已是第九代了。另外,据了解周家原籍华阴县周家营,一次,周家艺人在为人顾事(为顾主服务)时,得罪了豪门富户,无法在当地,继续生活,兄弟三人只好逃亡出走。周拴娃的祖上到了旬邑县,落户于赤道乡魏洛村。周车儿生于一九零五年,按此推算,周家乐班约有二百余年历史。当源于清乾隆年间。其他有张洪镇皇楼村的潘进喜和潘刚子,秦家村的秦岁乾,赤道乡义井村的肖兴运,城关镇的魏新德、郭有金等。周派唢呐掌握的曲目多而广泛,约有三百余首。有传统曲牌,有以戏曲音乐改编的曲牌,还有根据民歌改编的小曲。周派唢呐在演奏风格上丰富华丽,细腻婉转,富于韵味而闻名于旬邑及县邻境内。周派全盛时期的代表艺人是周车儿,一九五七年二月,周车儿、潘进喜、周拴娃三人参加了陕西省第三属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奏了周家乐班代表性曲目《雁落沙滩》,获得音乐演奏一等奖。

北塬唢呐,以底庙乡前村的周凤梧老艺人为代表。徒弟有于家庄的万忠院,店子河的师德亮,东牛村的牛宏斌,产场村的郭平坤等人。特别是徒弟万忠院,他承传师艺,十岁时,就常给本村的鼓吹乐班敲锣打镲,由于他非常热爱鼓吹乐这门艺术,跟随周丰梧学习唢呐、海笛、板胡、二胡以及板鼓等演奏艺术非常刻苦,学得最好的是海笛和唢呐,到17岁时,就能独立领班顾事。经过多年的探索、苦练,艺人万忠院在海笛和唢呐演奏上的循环换气法、单吐、双吐、花舌音、箫音、打音、顿音、弹音、指颤音、滑音、咔腔等技巧,已达到相当娴熟的地步。万忠院在他的演奏实践中,既有对技巧的熟练掌握和自如运用,又重视对乐曲的理解和准确的艺术表达,他演奏的欢音乐曲,轻快活泼,流利顺畅,富有弹性而优美动听,而所演奏的苦音乐曲,则委婉缠绵,深沉悱恻,凄苦悲愤,如泣如诉。他善于博采众长和创新发展,在发展中又谨慎地保留传统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于粗犷泼辣、热情奔放中显出明快、潇洒的独特风格。《十对花》《五典坡》等,是他的代表曲目。他是旬邑县政府命名的十大唢呐艺术家之一。

北塬唢呐能摆脱旧时艺人间的门户之见,和不同流派的艺人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学习、吸收同行们的优秀曲目与演奏技巧。

旬邑唢呐吹打乐,除北、中两塬的二周一吕三大流派外,南塬的唢呐乐班,人数也在逐步发展,近几年很多有知识的年轻艺人据多。虽然他们的演奏技巧还不纯熟,且曲目多沿用中塬周派的曲目,但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唢呐艺人的队伍又有了更新的发展,这些新秀艺人,他们演奏的不仅有传统曲谱,还有更多的现代戏曲曲牌和一些流行歌曲和民歌曲牌,趋于和现代文化生活的合拍。对于今后旬邑唢呐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旬邑唢呐曲目、曲牌现存一百多首,曲目、曲牌主要分红事乐曲、白事乐曲两大类。每个曲牌曲目的吹奏对每个活动的事由礼仪形式都有严格的对应,诸如红事婚嫁迎娶上轿吹奏的曲目是《大开门》;迎亲吹奏的曲目是《小开门》;中午请客人入席的曲目是《挑水》;新郎新娘拜堂的曲目是《大升官》。白事丧葬吹奏的祭奠曲目是《吊孝》;献祭的曲目是《抱灵牌》;送葬的曲目是《祭灵》。其它如乔迁、祝寿、小儿满月、门面开张等庆贺之事虽没有红白两事那么严格的礼仪与曲目的对应,却有着驱邪、祈福、求富贵的寓意。吹奏的曲目基本是《大开门》《节节高》《大升官》《将军令》《纺棉花》等欢快、喜悦、热闹、红火的音调。

旬邑民间唢呐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得来的,其中既包含丰富多彩的有形文化遗产,也包括色彩斑斓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们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和重要的精神资源。艺术来源于生活,任何形式的艺术总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时光荏苒,当今世界经济、文化、艺术空前融合,音乐当然也不例外,东西方器乐的又一次融合交流也在悄然进行中。旬邑唢呐用来自生活深处凝练出的一声声呐喊召唤出黄土文化前进的无限伸展的脚步,它以相生相伴的忠实始终追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滚滚东去,永不停息。

旬邑唢呐一1957年荣获陕西省民族民间音乐大赛演奏一等奖;1982年5月在咸阳举办的秦都音乐会上荣获优秀节目奖;1990年与日本印度尺八访华艺术团在咸阳同台演出;1991年唢呐曲乐舞《孟姜女》《秦王出征》荣获咸阳音乐舞蹈大赛双奖;1991年8月,旬邑唢呐参加了省第9届农运会开幕式演出,那金声玉震,雄伟壮观的场面令观众掌声长鸣不息;1993年旬邑唢呐参加了陕西省春节文艺联欢晚会演出,受到全省人民的高度评价;1994年春节,旬邑唢呐首次走出潼关,应邀南下和户县锣鼓队,惠安化工厂秧歌对组成“陕西民间艺术团”赴广东湛江市参加国际欢乐节表演,中山市万人慈善行表演;1995年春节参加了咸阳市电视台春节晚会拍摄。同年十月参加了“中国西安古文化艺术节”的表演,荣获组织奖、编导奖、创作奖。同时旬邑县唢呐先后还参加了耀县2月2经贸洽谈会、临潼石榴节表演活动,1997年应邀参加江苏无锡太湖艺术节表演;2000年参加了中国·西安千面锣鼓迎千禧神州世纪游表演;2001年参加了中国·西安·香港艺术节表演;2003年参加了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西安行大型文艺晚会演出;2004年2月,陕西省文化厅命名旬邑县为“唢呐之乡”。2005年参加了咸阳艺术展暨海峡两岸文化研讨会开幕式表演等多项,国家、省、市大型演出活动三十余次,均获成功,受到海内外观众和国家领导人许嘉璐等高度赞赏。从而使旬邑唢呐成为陕西一绝,蜚声中外。

旬邑唢呐从五百多年的辉煌一路走来,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极不寻常的足迹,它的丰富内容,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唢呐整个吹打乐中实属罕见。因此,进一步挖掘,抢救、保护和发展旬邑唢呐音乐,使它走向世界,对丰富和完善中国和世界音乐史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作用。

猜你喜欢
曲牌唢呐艺人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唢呐手
关于唢呐类乐器历史的几个问题及试解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唢呐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
花灯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