荩马嘉悦
渊源流长的甘肃历史文化
荩马嘉悦
甘肃历史文化,或称之为河陇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等一起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国内其他省区相比,甘肃所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数量巨大。在甘肃众多的文化资源中,历史文化资源是最具特色、最有竞争力的,也是甘肃历史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突出的特征。综观数千年的河陇文明,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开放性。河陇位处世界上几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区,汉唐中国盛世以其恢宏的气魄、灿烂的文化向世界展开胸怀,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位处文化体系汇流之区的甘肃,开风气之先,畅开大门,广接八方来客,海纳外来营养,表现出对外来文化强大的融合力。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格林·丹尼尔所著《最初的文明:关于文明起源的考古研究》一书写道,世界上最古老的六大文明是两河流域、埃及、印度、中国、墨西哥和秘鲁;这六大古老文化中唯独中华文明从未间断,绵延至今。而在旧大陆三大洲上主要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辽阔的中国大西北处在世界四大文化区的中间,一直是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过渡地带,成为唯一从陆上将四大文化体系联结起来的地区,在世界文化地图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与扩张,都是从一个文化场进入另一个新文化场的过程,必然要经过新文化场的中介物的过滤和折射,中国西部的甘肃和新疆正是这个“文化场的中介物”。中国文化西传波斯、阿拉伯、希腊、罗马及欧洲,西亚、中亚文化的东渐,甘肃是必经之地;中国文化传向印度和南亚,印度文化传入中国,甘肃亦是主要通道。总之,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四大文化区域交流的枢纽。
二是多元性。主要表现在多民族的聚居和杂居,多种文化体系的交错融合,多种宗教的并存和互相渗透,多种风俗习尚的交互熏染等方面。由于开放性,河陇历史文化必然表现为多元融合的格局而不会只有单一成分。从总体上看,它既有中国文化,又有域外文化。进一步说,在中国文化中既有中原传统文化,又有西域文化、吐蕃文化等;在域外文化中则有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叙利亚文化、朝鲜文化等等。就拿来自中亚、西亚的胡文化来说,早自西汉张骞“凿空”不久,粟特等中亚、西亚民族就大量涌入河陇,及至唐五代时期达到高潮,粟特等民族胡文化亦随之传入,遂为河陇当地的社会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和营养,使这里的文化面貌呈现出新气象。敦煌当地的民风习俗诸如赛袄、婚丧、服饰、饮食、乐舞、体育等等,无不受其浸染。河陇文化的多元性为古代丝绸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生动缩影和典型范例。
三是浑融性。它有极强的包容性,它并不排斥外来的同质或异质文化,这方面的有关例证不胜枚举。浑融不是混合,也不是取消差异,取消民族特色,文化的认同并不等于文化的同化,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广范围内的优势互补和发展进步。著名学者姜亮夫先生在论及敦煌艺术时说,敦煌艺术“包罗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也包罗了中西艺术接触后所发的光辉,表现了高度的技术,及吸收类化的精沉的方式方法,成为人类思想领域中的一种最高表现。它总结了中国自先史以来的艺术创造意识,也吸收了印度艺术的精金美玉,类化之,发挥之,成为中国伟大传统的最高标准,它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发扬”。不独敦煌艺术如此,整个河陇文化亦鲜明地表现出这种特征。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自由交流,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汇合,使得甘肃历史文化不但是本乡本土的产物,而且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范例。
历史上,多种文化在甘肃碰撞、交融,而甘肃纷繁复杂的历史文化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物遗迹。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甘肃境内遗留下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遗迹,使甘肃成为全国文物大省之一。甘肃是中国早期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这已是学术界的共识。甘肃是中国最早开展田野考古工作的地区之一,也是探索和解决许多史前考古和历史时期考古重大学术课题的关键地区。自现代考古工作在中国开展伊始,甘肃就成为国内外学者密切关注的地区。通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工作,甘肃省的考古工作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在近代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现在,以在甘肃境内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命名的古文化类型多达十几个。其中属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有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属青铜器时代的主要有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四坝文化、沙井文化马文化等。其年代由距今7000多年一直延续到距今2000多年前。这充分说明甘肃古文化遗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类型丰富,特征典型,序列完整,保存完好。通过对这些古文化遗址的发掘和综合研究,既可以看到相同于晋、陕、豫等中原地区华夏古文明的共同特征,又能够找到甘肃史前文化所独具的个性。它们以比较完整的形象,展示了由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揭示了黄河上游地区原始氏族社会发展、解体和阶级社会产生的过程,填补了文字产生之前史料记载的空白,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二是丝绸之路。它是一条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欧亚大陆通道,象征着古老文明的辉煌和梦想。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为这条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达地中海东海岸安都奥克,全长7100余公里的线路,取了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开辟于公元前2世纪末,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它沿途所经之地产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花剌子模文明、印度文明与中国文明,也是当今世界主要文明的母胎。
甘肃是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一千多年中,丝路中国段两头都曾多次改道,东部陕西境内有南道北道之分,西段新疆境内有南道、北道和新北道之分,唯独在甘肃境内,一千多年一直走一条线路。所以,丝绸之路文化在甘肃的遗存最多、最丰富也最珍贵,因而甘肃则被誉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甘肃境内长达1600余公里的景观长廊串起了河西四郡、嘉峪雄关、金城古渡、麦积烟云……位于丝绸之路黄金路段的甘肃,是历史上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萃,留下了丰厚的历史宝藏。汉唐两代,从当时中国首都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西通中亚、南亚、欧洲和非洲的国际通道十分繁忙,使臣和商旅往来不绝于途。这条道路所经过的今甘肃省境的河西陇右地区相当富庶和繁华。故史书云:“唐自武德以来,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开元中置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诸节度使以统之。岁发山东丁壮为戍卒,增帛为军资,开屯田,供模粮,设监牧,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丝绸之路所经过的今甘肃省境,当时是相当富庶和繁华的地方。
三是红色文化。甘肃省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从整体来看,甘肃省红色文化可以分为红军长征、西路军抗战和红色政权三大类别。对于甘肃来说,在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铸就的伟大民族精神,转化为加快甘肃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为加快甘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
马嘉悦,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