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作品在青年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2011-08-15 00:42冯淑毅
飞天 2011年2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广大青年汶川

冯淑毅

报告文学作品在青年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冯淑毅

报告文学发端于19世纪中期,从其萌芽开始,在内容上便体现出较强的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表现火热生活等特点。由于报告文学自身在立意、题材、叙述方式等方面的独特性,使其比其他文学形式更加注重思想性,也更容易为青年接受。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载体,通过在青年群体中间大力宣传、普及与他们的生活体验相近或能引起共鸣的报告文学作品,用优秀的作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达到弘扬正气,抵制不良思想的目的。

报告文学作品选题十分注重当前发生或刚刚过去的社会热点、重大事件,选取的人物或事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关仁山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何建明创作了《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李西岳描写自己眼里的汶川大地震的《大国不屈》,张蜀梅的《生死八天》、李春雷的《夜宿棚花村》等报告文学作品,或描写抢险救灾的生动感人场面,或歌颂生命崇高、永不言弃的坚强人性,或叙述军民团结共渡难关的细腻情感,在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此外,随着与中国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奥运、航天、社会改革、工业发展等重大题材,都是进入报告文学作家创作的视野。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重大事件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体接近,鼓舞士气、凝心聚气的创作目的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

报告文学作品具有新闻通讯的纪实性特征,在创作过程中,报告文学作家需要在大量采访调查的基础上写真人真事、追踪事实,因此,报告文学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刚发生的震撼人心的事件及时传达给读者。李春雷的报告文学《摇着轮椅上北大》,讲述了河北残疾女孩郭晖,凭借惊人的毅力和父母的帮助,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计划内统招博士,成为北大建校百年以来第一位残疾人女博士的感人故事,此书曾先后8次印刷,发行近30万册,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反映大学贫困生生存状态的作品《落泪是金》,是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历时一年、采访了40多所高校和300余名贫困生后写成的,直接引发了全国各界向贫困大学生的捐款就达2000多万元,何建明说:“《落泪是金》的题目想了很久,这纯粹是整个采访过程的经历所得。诸多贫困大学生的经历叫人落泪,他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叫人落泪;社会上有那么多好心人无私地援助他们的动人事迹同样叫人落泪。我相信,这些用金子凝成的泪水,会让更多的人像关注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希望工程’那样来关注高校贫困生。”

青年群体一般已经达到成熟的年龄阶段,对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形成了相对稳固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地靠说服教育和舆论宣传等具有明显教育倾向性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往往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和叛逆心理,难以实现教育的目的。而报告文学作品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通过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细致的描写,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情感性。例如,在《生命第一》这部报告文学中,作者蘸着深情和血泪写道:“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一位哲学家说过,死亡是每一个人的必然经历。痛苦的死亡,更比快乐的死亡多出一些精神和史学方面的参考价值”,“莫让地下亡灵孤寂,活着的人依然在心颤。要让活着的人更坚强,生活更绚丽。”关仁山在他创作的《感天动地》中说:“因为经历了毁灭,才更加珍惜拥有;因为目睹了死亡,才更加热爱生命;因为感受过博爱,才更加懂得感恩。汶川地震这一刻,唐山人看见了,汶川的废墟上伸出了一只手,那是一个孩子的手,像一朵素淡的花,却比所有的花都娇贵,从废墟里伸出来的时候,瞬间湿润了我们的眼睛,于是,这座城市怀着不愿回首的悲壮,关注并支援汶川……”这些作品在饱含深情写人叙事的同时,用细腻的文笔抒写独特的生命体验,更容易引起广大青年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针对不同领域青年群体的特点,在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青年群体集中的地方,大力宣传英雄教师谭千秋,英雄机长邱光华,英雄少年宋雪等报告文学作品主人公的感人事迹。适时邀请报告文学作家或作品主人公深入青年中间做专题报告,作家讲述他们的采访感受、创作经历,作品主人公讲述自身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促进广大青年与作家、英雄们近距离接触,对青年们的内心思想产生触动。也可以通过组织网络论坛、开设交流邮箱、短信互动等方式,使教育者与青年群体建立一种真诚的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和谐的对话中交流情感,形成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人的道德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吸纳各种信息,辨别是非美丑,去伪存真,内化自认为美的部分而逐渐养成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道德养成的过程。2008年初南方部分省区的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涌现出一大批展现全国人民在大灾面前全社会同心协力、互帮互助、共克时艰、共渡难关精神风貌的报告文学作品。结合相关作品,组织开展研讨会、座谈会、向灾区募捐等主题实践活动,调动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长篇报告文学《灵魂的温度》以发端于贵州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春晖行动”为题材,展现了在“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背景之下,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春晖使者”,用热血去融化冰冷、用真情去滋润贫瘠,通过各种大爱无私的义举反哺故乡的感人事迹。高校在宣传开展“大学生走进西部,奉献西部”这一主题活动时,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阅读《灵魂的温度》,配合作品组织青年学生亲身赴西部采访采风,让学生亲身感受西部贫困地区群众对知识的渴望,从而使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精神智慧与精华,保持时代精神与历史民族精神的血脉相连,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习和丰富科学文化知识,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洗礼。利用重大活动纪念日、党团活动日等,向青年人发放《南京大屠杀》《根本利益》《长征》等报告文学名家名作,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大家研读,并要求撰写心得体会和读后感,增强理性认识。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参与,吸引更多读者相互分享读书感受,在青年中间培育“感恩社会,崇尚英雄”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的力量和魅力。

总之,在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通过报告文学这一特殊的文学类型,以广大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鼓励青年欣赏、阅读、普及报告文学,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利用报告文学作品这一载体对青年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美育具有的感染力强和生动活泼的特征,教育范围广,易于在短期内收到良好的效果。

冯淑毅,集中能源邢矿集团党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广大青年汶川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十年汶川祭(组诗)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5·12”汶川大地震10年记(上篇)
원촨(汶川)대지진 10주년 기념일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辉煌与重生
汶川樱桃熟了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