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林森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因其操作的繁复性和见效的缓慢性使其成为语文教师欲说还休的话题。因新鲜素材的缺乏而导致内容的贫血苍白,因思想认识的浅薄而造成议论的空泛低幼仍是为数不少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高考满分作文,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曾出现于教材中的熟悉身影,有不少源于课本的经典语段。这些满分作文告诉我们:教科书就是一座储藏丰富的素材矿山。对这座矿山的挖掘、开采正是我们解决作文空洞幼稚的一条有效途径。
怎样帮助学生搭建一个作文命题与教材之间的思维通道,引领学生更深更广地去开采作文素材的原始矿山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我们的语文教材几乎覆盖了中外各种体裁的名著精华,蕴涵了古今许多名人的思想精华。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题材广泛。教材中常有许多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或是与这一作家相关联的文章。只是这些文章分散于各册课本中,并不集中。教师可引领学生先进行归类整理,比如:庄子类的有《秋水》《逍遥游》《庄周买水》《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陶渊明的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苏轼的有《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然后通过对作品的回忆、再读,教师带领学生对这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人的身世背景、品格风骨、胸怀抱负做深一步的解读、分析、探讨,从而使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理解不单单停留在他是某篇文章的作者。而能够使其在学生心中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饱满鲜活的立体形象。那些文章、诗篇便是撑起这个形象的血肉和骨骼。这种集中篇目的二次解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能力和对时代事件的感悟能力。
教材因涵盖面广所以对某些历史人物的涉及较少。想仅仅通过教材中的选文来深刻理解那些高尚的灵魂就显得有些困难。所以,在对人物及其作品梳理归整的同时,教师可向学生补充一些与之相关的课外文章,比如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蒋醺的《“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徐南轶的《郁孤台之魂》、胡学文的《屈原如果不死》等文。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应注意相关文章的搜集与整理。通过课外的补充、拓展。一来使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品格、风骨、志向的理解更为准确全面,在写作时能更好地把握、运用;二来使学生借着大家的眼光换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些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对课文中的诗文进行改写有益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多角度地对事件、人物进行解读,使学生在运用素材时能够游刃有余。翻看历年的高考作文满分卷,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考生将课本素材稍稍变换形式、转换角度,便轻松取得成功。
改写练习可以从体裁、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书信、剧本、记者专访、童话、寓言、科幻都可以进行尝试。打破传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一统天下,在形式上给人以新颖之感。历年高考满分作文就有许多成功的范例。譬如,2003年全国卷的满分作文《孔明挥泪斩马谡》就采用了独幕剧的格式,运用戏剧语言写了诸葛亮在马谡拒谏失街亭后在情感和法理之间艰难抉择,最后理智战胜了师徒之谊和众将的求情,挥泪斩了马谡。新颖的体裁,个性化的语言,深刻的主题,使这篇应试文获得了成功。学生若能熟练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就可以在考场上有较大的选择、发挥的余地。另外,语言表达的锤炼,尤其是引用与化用也应该作为训练的重点加以强化。
内容方面的改写可以是故事新编,也可以通过变化叙述人的角度或人物性格来进行。譬如,2004年江苏卷的满分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取材于名著,又不拘泥于原著,将原文中忠于爱情的焦仲卿变成了一个另觅新欢的负心汉,以新编的故事去阐释“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话题。
教师在布置了作文题目之后,并不要急于让学生去写。可以先组织学生对话题或材料进行分析,就该话题能够用到课本中的哪些人物、哪些材料,怎么用、从何角度切入做深入探讨。在讨论中,学生的不同思维相互碰撞,常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有一次写关于“恒心毅力(逆境成才)”这一话题的作文,学生经过讨论从课本中找了六段素材:
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勾践灭吴》)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欧阳修<伶官传序》)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面对着如此丰富的一座素材矿山——教科书,身为教师,除了对课本的内容进行讲授,更要做到读写结合,从作文的角度进行点拨训练,帮助学生搭建一个素材与教材之间的思维通道,引领学生深入开掘这座矿山,相信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感悟能力、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作文教学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欧锋.高考满分作文精选珍藏[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
[2]刘言喜.取材课本的高考满分作文[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