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盈 余清华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从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互动式教学)。因此,传统的“以讲为主,一讲到底”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
关于什么是互动式教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但大都认为“互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师生之间双向沟通的教学方法。它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包括学生与课程资源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学环境间的互动等。与传统的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师生之间双向沟通与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本文拟就对历史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作初步探讨。
一是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响应就是互动式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反而忽视了基本历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是以问代讲,完全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来完成教学。有一些教师在整整一节课内,总是拿一些思维含量低的问题来发问不止,看似师生互动频繁,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诸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的问题多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哪一年发生的?是谁发动的?”之类没有多少思维价值的问题,至于需要认真探究剖析的“英法为何要再次发动鸦片战争”等深层次问题却一带而过了。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热闹之外能给学生多少启发呢?
三是任何问题一律分组讨论。在教学中不管需不需要,合不合适,一概讨论,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讨论,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讨论,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一、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始终如一的贯彻互动式教学。既然互动式教学是新课改下的唯一出路,那么教师必须积极应对,尽快熟悉、了解新理念,通过不断的实践,真正适应互动式教学。从教学备课到教学授课都应该按照互动理念去设计,并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
二、跳出认识上的误区,避免课堂流于形式。如果课堂问题的设计仅仅停留于多,停留于简单肤浅的问题上,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有效课堂。只有提出有层次、有深度,真正能让学生参与,认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投入其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避免以问代讲,虽然新课改标准倡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但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教师的精细讲解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应特别注意,不能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过于凌乱。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尽管新课程在教材设置上也设置了很多有启发性的图片、材料、问题等来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参与。但由于高中学生的认识、思维水平有限,并且各地区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新课程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有效课堂,关键还在教师。教师首先应当从备课环节开始做起,备课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考虑在教学中该设置哪些问题,多少问题,又该如何提问,如何让学生参与到问题中。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就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适度原则,既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教育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方式。
四、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是学生个体知、情、意多向交流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会“燃情”,要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情投入到历史课的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在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探究时空,让他们有体验、感悟、实践的机会。如:讲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时,按组分成两派,进行一个简短的辩论。这样即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真正体会新课改精神,真正贯彻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1]傅道春,徐龙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欧阳芬,黄小华.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