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可持续发展教育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道德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本文主要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出发点,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战略,是时代的新的要求,它的核心问题在诸如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上,摒弃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走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道路。它还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大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骨干力量,大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对于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已成为全世界发展战略的共同选择。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也应适应时代要求,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要看长远,看发展趋势,从发展的角度培养和评价人才,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运用理性和道德的视野看待自然,正确理解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认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必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人和自然的统一性,决定了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与自然界处于持续不断的交叉作用过程。人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由于人具有自觉能动性,在自然面前是处于主动地位的。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强调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遵守两条基本的价值原则:第一,在开采自然资源上要有节制,不能持只顾眼前的“功利主义”,随意开采,而应当为子孙后代着想。第二,对于物质生产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必须以节约和再生为原则,并在可能的范围内促使其再生和更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还认为,人类所拥有的没有束缚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道德能力也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它不仅能帮助人类摆脱困难,而且能使人类永无止境地不断发展,使人具有无可比拟的发展潜力,因而也可创造出日新月异的价值。
可持续发展道德观,要求人类善待自然,对自然界要有“理性”、要有“道德”,它把人的精神文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它既肯定了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权利,也肯定了客观自然界必须生存和延续。它要求人类不仅要为当代人着想,更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人类既要解决当代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又要充分考虑为后代人的发展保留足够的资源。以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的教育价值观,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意识。由于可持续发展观不可能作为一门专门课程来讲授,应把其内容贯穿渗透到大课程体系以及校园文化体系之中,通过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以至校风、学风、学校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途径,通过教学、宣传以及潜移默化作用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意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得大学生认识到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是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前提条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会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对将来进入社会的工作状态产生积极的作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导大学生注重掌握学习方法,不但要理解和掌握现有的知识,而且要学会正确学习的方法,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由于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速度很快,新的知识和技术如雨后春笋,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大学生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做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不断的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使知识结构得到及时的完善和发展,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1.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良好的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家庭道德。大学生确立了可持续发展观,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维方式,具有了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可持续发展意识,关心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关心社会的持续发展,关心人类自身包括当代人以及后代人的持续发展,逐步培养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造精神,造就一大批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大学生,既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满足当前个人的发展;又能保证身心有序、协调、均衡地发展,以保持全面的长久的发展能力,其在适应当时社会的同时也为适应未来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素质,使他们的自身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确立可持续发展观,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3.大学生确立了可持续发展观,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善于通过学习增强和提高科学和合理地利用自然,创造自然的能力,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这样的人才不仅具有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高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4.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大学生,具备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践服务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能正确认知世界,正确理解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能力。学会工作,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社会活动与集体合作能力,具备自觉能动性与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培养在人类共同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培养高度的责任感与群体意识。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充分发展个人的个性和专业特长,以不断增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个人责任感来投身实际行动。
5.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得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能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其能继续自学创造条件。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生活、如何发展,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整个社会持续、有效地发展,并感染使周围的人确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是只顾短暂的眼前利益,不顾后果地浪费和滥用自然资源,而是注重保护环境,保证经济持续地发展。未来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仅在于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于人的全面素质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转变目前单纯的科技教育和过分狭隘的专业教育思想,而要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当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观。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教育学生全面地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赵小群,周丹丹.试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01).
[2]胡云斗.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2).
[3]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4]李鸣,陈春莲.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创新[J].教学与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