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赟
汉英翻译既是汉英语言的转换,也是汉英双语文化的对接。不同语言的转换必须服从特定文化的需求。根据一般概念,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表达出来的活动。这个概念只提及语言的信息,未提到文化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的概念。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给翻译下过这样的定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翻译中是否应当考虑文化因素?汉语翻译中的文化信息是什么?汉英文化差异与汉英翻译信息障碍之间的关系?这些将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语言所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思想、习俗、情感等内容。汉英翻译实践证明,只注重语义信息的传递而忽视文化信息传递的翻译,很难真实反映原文的思想,如:若仔细挑选,在廉价商店可以买到很便宜的东西。译文:you can buy very cheap products at discount stores if you shop with care.汉语中“很便宜的东西”不一定是指价格很低,而有时是指物超所值或者很划算的东西。如果有人说“你花30万元买的这套房子很便宜”。当然是说,你出的钱得到了超值汇报,而不是指这套房子价格很低。如果我们把“若仔细挑选,在廉价商店可以买到很便宜的东西。”字面之外“物超所值”的文化寓意考虑进去,这句话按英语表达习惯应该这样译:you can find bargains at discount stores if you shop with care.
Bargain一词恰如其分地传递出“物超所值”的便宜概念。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翻译的内容来源于文化。
人们发现,语言是表达思想和传递情感的主要手段,在组织和表达方式上,取决于民族的思维方式。同是说明一种事物,各民族往往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逻辑安排语言结构,结果引起语际障碍。
中国学生感到英语表达手段过于笼统,汉语里的称谓关系泾渭分明,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区别甚严,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而英语却笼而统之,一律称为cousin;同样地,英语中的uncle和aunt在汉语中亦无外延相同的对应词。
中国学生又感到英语表达手段过于具体,难以驾驭。朋友新婚,我们说一声“恭喜”,翻译成英文“Congratulation!”该是十分准确的,然而,这对新郎可以用,但对新娘来说却不能用,因为用此词仅表示对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人说的,若用来祝贺新娘,无疑是说,“经多方能力,总算是被你抓住了一个男人,我们祝贺你有这种成功!”岂不是让新娘听了很难受吗?所以英语应为“I hope you will be happy! 或I wish you every happiness!”
人类学家泰勒曾指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其他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也是人类在其历史经验中创造的观念和事物的总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多样性和观念的多元化使其文化内容和形式出现多样性。这便是文化差异的渊源。
翻译是语言化的跨文化交际。一种文化群体的语言是其文化沉淀和储存的结果,是通过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来传递信息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准确传递语言信息。用一种文化概念来构造另一种文字的语句,必然会拼凑出诸多的信息失真。译者的任务不仅是替读者解读原文的语言符号,而且还须破解原文的非语言符号——文化内涵。只转换语言符号,而把非语言符号信息照搬给读者的翻译必然是缺损的翻译,也是带有信息传递障碍的翻译。
1.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在汉英互译的实践中,要想使我们的译文更贴切原文,首先我们要对英汉思维方式进行细致地比较研究,在熟悉英语抽象词广泛内涵的同时,掌握英语词义抽象化的手段,做英译汉时,能化虚为实,汉译英时,能化实为虚。
2.提高主体和客体意识。由于汉民族注重以主体为本的意念观念,不拘泥与形式程式,因此,我们在汉英互译时,应特别注意这两种语言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做到英译汉时,要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汉译英时严格区分主动与被动。
3.增强形式逻辑观念。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对语法形式极其重视,一个合格的英文句子,往往要求所有的句子成分都得以体现。而汉语缺乏英语的形式机制,它对语法意义的表达,是通过词汇手段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汉译英时注意语言的组织性和逻辑性,在英译汉时尽量符合汉语“流散”、“疏散”的表达特点。
[1]刘宓庆.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5.
[3]戍林海.翻译与文化背景知识[J].外语教学,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