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
新世纪的中国,在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发展速度之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结构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市场大潮冲击着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代电子媒介、电脑网络在改变社会公理和文化交往的中介系统,改变既有的审美文化的存在方式与价值规范的同时,也改变着文学艺术的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当代艺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里也迅速发展着。“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当代艺术品记录着当代人瞬息万变的时代生活,是时代精神与文化的形象物,表达当代人不懈求索的生命意志,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反应,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反映着时代的思潮。
在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呼声中,受到全球国际化思想的影响,在现代艺术活动中,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艺术思潮占据了城市的文化生活,作品的发展也随着时代的需要走向个性化。如陈文令的作品“金砖大猪圈”,在50平米猪圈里,是一头小汽车那么大的卡通大猪和百来头直立着的卡通小猪,艺术家用贴了金箔的真砖砌猪圈,据说光猪圈的材料就花了15万元。沈少民的大型机械装置作品——不锈钢的假山石,这座巨大的假山闪耀着金银夹杂的光芒,这是因为作品使用的材料是真正的金银。这种富于个性化的当代艺术品能给环境带来一种温情,它调和了城市森林生硬和冷漠的感觉,拉近了人与建筑的距离,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一种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
作品当随时代,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在创作时面对时代的需求会有着不同的思考,比如传统的绘画,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多数表现的是宗教故事或帝王将相等题材,造型和手法多为写实,内容以叙事为主,起着一种纪录形象的功能。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由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逐渐显现出来。正如保罗·瓦莱利所述:“在所有的艺术中都存在着一种已经不再能够像以前那样去观察和对待的物质,因为这种物质也要受制于现代科学和实践。”这种记录形象的功能先是由摄影取代了绘画,在电影故事片出现之后,取代了传统美术情节功能,使传统美术失去作为陈述故事的传统价值,现代艺术与情节功能分离了。当代艺术作品中的装置艺术,在与观者的联系中,把观者和作品的关系置放于一个特别的场景,当观者面对作品时会感受到作品与现实的冲突或是与自己所处环境间发生了奇妙的冲突,因此当代艺术不同于传统美术只简单的在作品中陈述事件营造冲突,这是由于现代人个体意识觉醒,并需要利用艺术来享受人生,使得艺术家利用当代艺术作品个性化趋势来顺应时代需要回归主体的自尊。
工业社会的演变,是通过在农业社会中经过积累足够的物质及精神财富后慢慢演变而来的,它超越了农业社会,可是,在工业社会中,自然和人的关系由融合转为顺应而最终导致掠夺,使得生态环境慢慢的恶化;城市化的发展不仅使环境功能变得模糊,空间性质也不易界定,还压缩了人们的生存空间;高强度、强竞争的生活导致了人的心理负担和生理不适,而人际交往中的功利性则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一个多选择的时代,各式文化意识的共存和相互影响则是现代文化主要特征,当代艺术作品要在各方面满足现代人的艺术需求,那么艺术家在创作时要依托时代的精神,反映现代人的心声,作品才能达到与观者产生共鸣。当代艺术体现多元文化与艺术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空间并通过一种新的行为方式体现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反映着现代人与自己各种关系。个性化的当代艺术作品是这些关系的形式化,它自觉地延缓和促进这种关系的形成过程,但是却积极地反省和批判这种关系,真实的保存着人的全面彻底觉悟的可能性。艺术家们一般都会把个人生存经验或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生成创作的激情,把各种已有的艺术风格和技巧,进行重新的提炼组合,以此产生极具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如张培力作品《仲夏的游泳者》中,面对冷冰冰的“盛夏”及同样冷漠僵硬的游泳者,令人感受到“城市”不仅为我们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带来距离与冷漠,使得热衷于“城市文明”现代人开始感受到它的残酷。狄建翌作品《第二状态》体现着艺术家关注作为个体的个人,作品通过对现代人类心理和生理弱点的揭示和反省表达了“关注现实,关注人权”的意识。而女艺术家林天苗的作品《缠的扩散》,利用女性敏感又脆弱,浅薄又深刻的神经,表达对儿童妇女的关注,表达做为女性的痛楚。个性化的当代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性灵的表现,体现着艺术家对社会的思考,表达艺术理想、追求、以及对时代气息的传达和宏观境界的展示。当代艺术将使我们的文化生活变得更新鲜和独创,更加富于个性化的魅力。
中国当代艺术如今尚在路上,它的创造与生产是需要时间宽容的保证,但仍应该以追求“真、善、美”为使命,能给人以健康、积极的印象,与时代相适应,以个性化的造型,表现深刻的思想。中国已是亚洲艺术的中心,作为是一个亚洲大国,它必然不能只讨论自己的艺术,而是要以“亚洲当代”为概念。在艺术创作中如何直面时代,坚守传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1]作者姜文振.都市消费文化的兴起与文学生存方式的新变[J].当代文坛,2004(03).
[2]作者刘媛媛.浅谈西方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区别[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05).
[3]作者毕敬虎,社海涛.论综合材料绘画中的影像拼贴[J].美术大观,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