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娜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现代生活中,戏曲作为一项传统的艺术,有它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文化价值。本文将从戏曲在表演和观赏两个角度来讲述传统的戏曲艺术与现代生活。
中国的戏曲很大程度上是表演的艺术,有演出才有戏曲,演出的兴衰也正反映了戏曲的兴衰。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戏曲演出的衰落,其趋势不可避免。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现代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带来了多种文化形式能够代替京剧。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欣赏京剧是逢年过节或平常时日常有的休闲娱乐活动。而现在电影院成了人们休闲的去处,电影、电视剧、话剧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都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京剧。大批观众倾情于电视文化,已“首不复东”,而且戏曲在挣扎中的“复兴”幻想也要依赖电视传媒去“实现”。其二是戏曲赖以存在的观众愈益寥落。据报道:“广州城里铁杆的粤剧迷仅有2000人,与戏曲‘活化石’昆剧在上海的固定观众数不相上下”。其三,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的文艺研究过多依赖西方文艺思想,京剧艺术也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特色,现代戏曲的创作也面临各种瓶颈。
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戏曲艺术仍然要走进现代生活,要将其妙趣横生的艺术观赏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将其表演艺术发扬光大就是尤为重要。
戏曲的创作者表演者应该起到主导作用,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在文本的创作上,要演好一台戏,不光是要好演员好乐师,戏曲的创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戏曲文化繁盛的汤显祖王实甫那个时代,戏曲美,美在戏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些经典的戏词一直在街头巷陌传唱至今。
第二,戏曲的内容也切合当时社会实际,说得出人们的心声。在现代戏曲的创作中,选择题材则要注意在反应现实的同时还能够焕发活力。戏曲适合于表现比较清晰的人物关系与情节结构,擅长以小见大来反映与折射时代和历史。戏曲表现当代生活的手段,仍需恪守京剧艺术的美学原则,兼收并蓄,扬己长,避己短。
第三,在表演上,要传承、坚持戏曲的内核,要着力发挥独特的表现方式,凸显风格。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这些老的东西要继承,在舞台上可以更加发挥,加强现代感。戏曲在融入现代生活这方面可以说是做了很多功夫的,如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就在现代的背景下演绎了一出古典的情怀。老戏要多演、精演,新戏要少走弯路。进入新世纪的戏曲要巩固自己的文化地位,必须依靠精湛的老戏;要提升自己的文化地位,必须依靠成功的新戏。要让戏曲古典加现代,用两个翅膀飞向未来。对于戏曲,文化心态要平和、健全,欣赏趣味既要执著又要拓宽,要支持戏曲内部艺术取向的“和而不同”,“和”则发展,“同”则衰落,要创造一种氛围:消解对峙,强化融通,各美其美,多样共荣。将戏曲演得不僵不死不遮不掩才是成功的现代艺术。
戏曲演在舞台上需要观众来看,需要有人捧角,捧场。在现代生活中,戏曲的存活和发展和它的观众也是息息相关的。现代的观众不能一味苛求演员苛求戏曲,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放下心中关于现代生活的那些芜杂,怀着一份古典的感悟,去欣赏戏曲。要学好欣赏戏曲的唱腔欣赏京剧的音乐,戏曲的唱腔和音乐,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和其他中国戏曲不同,戏曲(包括昆曲)唱腔的变化多,生旦净丑又各有不同的特色,听后耐人寻味。还要学会欣赏京剧的道白,就是剧中的说话,有韵白和京白之分。有的戏,主要不是唱而是说,即一道白为主。其实道白比唱难,以道白为主的戏,更不好演。戏曲的丑角以道白为主,没有点功夫,是演不好的。像萧长华那样京白韵白都说的那样好的,不多。萧长华演的“连升点”的店主,对穷书生的那分刻薄,用道白表现的活灵活现。全靠一口流利的京白。再如萧长华演的蒋干,全靠一口有滋有味的韵白。马连良演的“审头刺汤”,精彩就在和汤秦在大堂上的精彩对话。一大段的道白完了,就赢得满堂喝彩。
在物质的现代生活,或有一天,能在剧院听戏曲,看戏曲,喝茶,对于现代人是幸福的事情,无论是观众还是演员,无论是乐师还是剧作者,懂得戏曲的发展沿革,才会看到戏曲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作为中国的文化,戏曲曾经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后也会书写更美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