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劢
我们生活的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物质,无论其以何种形式存在,只要是运动着的,便具有它自身的节奏。节奏与运动不可分,节奏源于运动。自然界充满了运动和节奏。电影与电视剧是运动的艺术,有运动自然会有节奏,因此人们在观看电影和电视剧时,有时会产生冗长而无法忍耐的感觉,有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甚至有些片段还未看清楚就过去了,这种感觉都是基于节奏的变化。影视中的节奏与音乐、美术、雕塑等艺术形式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既体现在时间的流程中,也体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
影视艺术的节奏分为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视觉节奏与听觉节奏及简单节奏与复杂节奏。内部节奏是由情节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或人物的内心情绪起伏而产生的节奏。在影视剧中,内部节奏一般以演员的表演为基础。法国电影理论家莱昂·摩西纳克曾经指出,内部节奏“以情绪为代表。情绪在叙事影片中需要通过剧本的题材来培养,在电影诗中需要通过视觉主题来得到满足。而情绪本身则要依靠演出才能表现和展开。”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或快或慢的情节、或强或弱的冲突、或喜或忧的情绪以及特定的人物性格等等,都要求演员依据剧本,用来源于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来表演出符合剧情和生活的正确的节奏,将片中的内在节奏通过表情、动作与语言外化出来。库布里克的电影《闪灵》中的男主角杰克·尼克尔森成功地把握了一个正常人从理智逐渐走向疯狂的节奏。在男主角一家人去“瞭望”宾馆之前和最初的阶段,尼克尔森的行为举止与其他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随着时光一天天过去,尼克尔森的改变一天天明显起来。角色从理智清醒到神情恍惚、思维混乱再到最终的迷乱疯狂的过程,尼克尔森是通过逐步加大表演力度和夸张度来表现的。他无论在表情、语速、语气还是身体语言上,都把剧情上升的各个阶段的内部节奏把握得极为适度与到位。
内部节奏的创造很大程度上是由剧本决定的,高明的编剧在剧作阶段就会赋予影片或电视剧以出色的节奏。电视连续剧的情况更为复杂一些,除了总体的节奏发展以外,每一集还有每一集的节奏情况。这类影片和电视剧总是以包含冲突、对立的事件构成主要情节,一部戏里,编剧为了时刻保持观众的兴趣,除了最主要、最集中的矛盾,还会安排一个又一个小冲突,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以步步相逼,场场推进的形势发展剧情,使冲突逐场逐段递进加剧。观众在观看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节奏的不停处于上升趋势的变化使观众时而平静或怡然、时而焦虑或恐惧,始终处于观赏愉悦之中。
外部节奏是由画面上一切主体的运动以及镜头转换的速度而产生的节奏。外部节奏也就是诉诸于观众视听的节奏。虽然外部节奏是表现力的最重要部分,但它是由内部节奏决定着的,是内部节奏的直观外在形式。外部节奏的创造是体现在视觉节奏与听觉节奏、简单节奏与复杂节奏的创造上的。其中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是通过画面形象和听觉形象表现出来的节奏。构成视觉节奏的因素包括导演的场面调度、演员的表情和动作、摄影机的升降推拉摇移、蒙太奇组接中镜头的长短等。
场面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导演对演员调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确定演员的总体表演节奏以及每场戏的表演节奏。演员的表情、动作是人物性格、情绪、生理状况的外化表现。镜头调度是导演通过摄影机方位的变化,形成不同景别、不同构图、不同景深、不同角度的画面,在观众视觉上造成动静、急缓、远近、强弱的节奏变化。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节奏变化。远景视野宽广,以展示环境、渲染气氛为主;全景松弛,适于表现人物形体动作以及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景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同时最富于变化;近景的节奏开始紧张,特写的节奏比较激烈,因为它们都是表现情绪的最有力的镜头。当一场戏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强烈时,景别往往越来越小,情绪强度也随之越来越高,反之,景别越来越大,则冲突的激烈程度越来越小,观众的情绪也越来越松弛。
景深是电影电视中纵深场面调度的一种方法。全景深中,运动主体通过走近或远离摄影机在纵深空间中变化景别,或是人物有层次地处于画面的不同深处形成景别,以此产生远近变化的节奏感。吕克·贝松的《杀手莱昂》中的一场戏,杀害小女孩家人的一伙匪徒在行凶前分别从纵深走廊的不同层次中入画,以模特般的姿态走向镜头,整个片段具有商业性的调侃味道,而且非常富于节奏感。
镜头的运动速度也是影响视觉节奏的重要因素。凝重、忧伤、压抑的场面节奏较慢,需要慢速的镜头运动,而紧张、激动、兴奋的场面节奏较快,快速的镜头运动才能相应配合。同样,蒙太奇组接中镜头的长短,即剪切的频率也与视觉节奏息息相关。镜头剪切的频率越高,节奏越快,情绪也越紧张,因此冲突、对抗的场面往往采用快速剪切。
光线和影调也是不容忽视的创造和影响视觉节奏的因素之一。《末代皇帝》《现代启示录》《月亮》等优秀影片的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摄影师也是作家,用运动着的、变化着的光叙述,考虑的是光的发展和变化,光是需要弹奏的。斯托拉罗用了“弹奏”这个词,很自然地让人们联想起音乐和节奏。的确,光如同音乐一样是富于旋律、富于变化的,光线的强弱、明暗、硬软,影调的柔和、尖锐,反差的大小直接体现出情绪的变化,也体现出节奏的变化。法国电影《毁灭》的结尾,在所有的悲剧发生过后,影片影调开始变暗,男主角离群索居,在建筑物巨大的阴影中走回自己阴暗而狭小的房子。暗调与前面亮调的对比,形成视觉上的节奏感,同时也符合影片的内部节奏。
色彩和光线、影调一样,是表达情感,传递情绪的最有力的工具。色彩的冷暖,色块的大小,色彩间的协调与失调反映出种种情绪,也创造出种种节奏。影片《发条橙子》的前半部分,即男主角入狱之前,无论是他的住所、其受害人的住所,还是繁华的街市,重点色都是明亮的,令人躁动的红色、蓝色等,但是男主角入狱后,就不再出现这样的色彩,色彩基调转变为冷灰色。前后两部分的色彩的不同造成视觉节奏,体现了因叙事转折而转折的内部节奏。
听觉节奏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声、音响和音乐。演员对白、独白、旁白的快慢、多少以及语气强弱的变化;音响、音乐的强度、高度、长度和节拍,都会赋予影片以节奏,这是无需赘言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打群架的一场戏是以相似音响(枪击声接火车轰鸣声)转场开始的,从前场戏的安静到音响骤起,一开始就将节奏大大加强,烘托出事态的严重性和人物的紧张与恐惧。稍后趋于缓和,双方正在等待出击命令之时,有人的枪突然走火,导演此刻再次运用同样的技巧,在枪声后紧接了震耳欲聋的火车轰鸣声,把节奏提高到最强度,人物和观众情绪也被提高到了最高点。
简单节奏是由一组比较规则的镜头组接起来,表现单一的戏剧动作所产生的节奏。如镜头视距由远而近的节奏、由近而远的节奏,等等。复杂节奏是由规则镜头和不规则镜头交叉组接起来以表现一组以上戏剧动作时所产生的节奏。最能说明这一概念的是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敖德萨阶梯”这场戏,沙皇军队士兵行进的一组镜头是规则的,而群众奔逃的一组镜头是不规则的。这两组镜头交叉组接就产生了复杂节奏。
综上所述,创造和影响节奏的因素有剧情的发展、演员的表演、导演对演员的调度、对镜头的调度、镜头的剪切频率、光线、影调、色彩、声音。与节奏相关的因素几乎包括了影视创作的所有内容,所以人们常说,节奏就是影视艺术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