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林 朱娇 潘纯洁
浅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邵林 朱娇 潘纯洁
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是指与体育活动相关的、为社会提供体育文化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以及经济部门的集合。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并且发展较为滞后,并且在发展领域和规模方面具有局限性。本文结合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其发展弊端进一步指出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营销策略,即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采取营销战略加强体育文化产业建设,主要集中发展体育品牌和体育旅游的建设。
体育文化产业 营销战略 体育旅游
自2001年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产业结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迫切的需要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主要是指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加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现阶段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体现出在中国未来五年的建设中,文化产业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体育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推进作用。
体育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存,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是指与体育活动相关的、为社会提供体育文化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以及经济部门的集合。体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体育事业,是体育事业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称谓。包括了体育教育、体育出版、体育广播、体育旅游和体育文物的保护等方面。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并且发展较为滞后,并且在发展领域和规模方面具有局限性。本文结合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创新是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并针对其发展弊端进一步提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市场发展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制约
体育产业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产业。然而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存在着较大的弊端。一方面,经济发展存在着区域性特点,即城乡经济发展和地域经济发展均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较落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难以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我国缺乏体育文化建设的投入,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建设相对落后,这对体育文化的开发不够充分,使得难以建立优质的体育品牌。
(二)体育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方面,我国有着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等优势,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并且近年来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无形中为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我国的体育文化资源难以实现最优化的管理,资源利用并不充分。我国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大多局限于体育事业相关的商业活动,例如打造体育品牌、开展体育赛事和体育广播电视业等方面。但是在体育旅游业、体育实物商品和体育服务商品等方面开发力度并不大。目前,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中,由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盛行,促使休闲体育适应了新时期城市生活的需要。休闲体育要求考虑到环境资源的因素,与国外体育文化产业相比较,体现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的滞后。
(三)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障碍分析
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要想充分发展,必须要突破现有产业体制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体育文化要具有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首先,要突破传统的体育发展模式,要根据当前经济发展情况对体育文化产业体制做出适当调整。其次,在当前经济发展多元化的商品时代,开放的经济环境也为我国的体育文化在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这也使传统的体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在当前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发展,其发展过程难免受到传统的思维限制。因此,要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推动体育文化创新,必须根据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决改革束缚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的体制弊端。
(一)打造体育品牌战略完善产业市场建设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使中国的经济逐渐趋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中国传统的经济体制和规章制度收到一定的冲击。在此环境下,中国的体育文化市场应充分吸收国外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完善,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运作模式及体制。使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不断成长和完善,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具有相当实力。
国内市场应依托资源优势,有效整合资源,培育圈内主导产品,积极打造品牌项目,以适应体育产品的发展需求。
(二)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应将当前体育文化发展状况和我国国情以及自然状况相结合,进一步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发展的战略,制定区位的发展策略。即有效的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实现体育文化资源配置的优化管理。要想改变体育文化产业建设相对落后的局面,首先应引起政府的重视程度。适时加大政府对体育产业文化发展的决策及监管力度。另外,发展文化产业应从提升公众体育文化建设意识着手。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对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
同时,我国体育文化旅游业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应重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对于地域经济发展能做出巨大贡献。针对各地区不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可开展众多体育项目为基础的旅游业,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建设。例如利用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资源完美结合,让人们在参加体育运动的同时,来身心放松和享受环境。依托高山可开展攀援、爬山等运动;在北方的冬季可开展滑雪、滑冰等体育项目;依托于河流可开展游泳、漂流等体育项目。另外,根据地域特色,一些具有民族性特征的体育项目也可广泛开展。使得在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的同时,带动了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发挥体育产业优势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建立于国家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休闲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且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应以国际化的视角观察和推进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建设,在内容、形式、技术和服务等方面均要达到创新水平,使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应通过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传媒业、广告业、旅游业、娱乐业以及体育用品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体育文化产业制度的健全工作,推动和培育体育文化品牌的建设,使我国的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以把体育文化产业做得更大、更好、更强,进一步增强现代体育的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
(四)加大人力资源建设实现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源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已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加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建设,应重视体育产业中人力资源建设,逐渐建立有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与此同时,加大体育院校人才的培养力度。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体育专业和经济管理相互结合,为中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1]程一辉,庄昔聪,吴蓉蓉.论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播与开发[J].体育科学研究,2004.
[2]管勇生.论北京2008年奥运经济与奥运文化产业的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5.
(邵林:第二军医大学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育。朱娇:第二军医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育。潘纯洁:第二军医大学体育部,助教。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