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莹雪
珠三角酒店高技能人才能力需求与高职人才培养
赵莹雪
珠三角快速发展的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珠三角15家酒店管理人员与高职毕业生的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和访谈,从方法能力、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力三方面分析了珠三角酒店业对酒店高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得出各能力的排序,其中专业技能并没有排在最前面,酒店方更多强调的是社会适应能力。
珠三角 酒店管理 人才培养
本文系: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重点项目(项目编号: A08008);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LJKT201002009)。
在我国酒店业国际化进程中,珠三角不仅最早创建了中国的五星酒店,更领衔掀起高星级酒店国际合作的序幕。广交会、亚运会、CEPA(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以及“泛珠三角”跨区域合作等众多利好条件更使得珠三角地区成为外资争夺的热点,各类高、中低星级酒店甚至是无星级的经济型酒店均抢占珠三角市场。香格里拉、美丽华、希尔顿、君悦、洲际、喜来登、万豪、雅高、凯悦、凯宾斯基、喜达屋、雅高、马可孛罗、戴斯、瑞雅、威尼斯、木棉花、维也纳等品牌酒店集团纷纷进驻珠三角,与此同时,7天、如家、城市客栈、粤海之星、速8(SUPER8)、宜必思(Ibis)等经济型酒店也争相涌现三角市场,与传统的豪华酒店互为补充。为迎接2010年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在2009、2010年两年内建成40间四星级和五星级的酒店。广东省旅游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0年广州的星级酒店将达到300家。预计到2011年,深圳将拥有35家五星级标准酒店、53家四星级标准酒店,高星及酒店将达到88家。
由此可见,珠三角的酒店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呈现出国际化、高星级化、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对酒店技能型人才的数量、结构及能力等方面将会提出新的要求。
通过对珠三角酒店管理人员的深度访谈,总结出珠三角国际化、高星级化、标准化、个性化浪潮下,酒店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粤语、英语)、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掌握酒店一线服务操作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开拓能力、不断适应职业持续发展与变化的高技能人才。具体而言,包括:
主要有1﹒组织管理能力(基层管理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2﹒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吸收和应用新技术能力、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创新和开拓能力)。
主要有1﹒分析宾客心理的能力(熟练的对宾客服务能力、社交礼仪礼貌、分析宾客心理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表达能力、粤语会话能力、英语会话能力、语言表达和思辨力)
同样选择广州、深圳、东莞各5家酒店,除了对主管级以上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外,还对07、08、09届珠三角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与访谈。总结出目前珠三角高职酒店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当前,珠三角高职酒店专业教育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学生素质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职业技能如何、毕业生的就业率的高低,缺少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酒店人才培养存在重职业技能培养、轻职业素养教育的倾向,将职业教育当作单纯的找工作、谋出路的手段,认为技能培养才是真功夫。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三星级以上酒店管理、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具有“职业岗位能力”的人才。然而在实践操作中往往片面理解“职业岗位能力”,将其狭义化地定义于某种专门岗位,结果导致学生综合能力低,对未来适应性差;实际教学中过分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忽视学生终身有益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忽视理论素质提高,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基础薄弱、适应能力不强,学生的再就业能力和发展的空间受到抑制。
我院07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了“工学交替式2+1”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全过程“产学交叉”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多次交叉、反复循环、不断推进”的教学流程,安排整体教学活动),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和体味和升华,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创业水平。该模式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学期到第三学期)的校内理论学习(期间安排课程实习和专业见习),第二阶段(第四学期)的顶岗实践学习,第三阶段(第五学期)的校内理论提高,第四阶段(第六学期)的顶岗综合实践提高,即“校内学习—顶岗实践—再校内学习—再顶岗实践”的两次循环。其中的第六学期的顶岗综合实践安排就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结合就业实习单位实际情况展开,提出改进或提高方案,培养学生实际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第一二阶段构成第一次循环,第三四阶段构成第二次循环。第一个循环是基础,第二个循环是发展,是综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酒店行业的本质是服务,初入这个行业必须从一线的操作开始做起,升迁过程可能比起其他行业会慢长,没有很强的酒店服务意识很难在这个行业长久做下去。我院在专业教育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采用各种方式请酒店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们介绍世界及国内和省市现今酒店业发展的状况,介绍酒店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酒店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酒店管理的专业性质,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与前景,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培养职业的忠诚意识。
首先,注重校企合作,积极引进企业合作机会。把企业实际操作与管理引进来。在学生课程学习阶段,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院积极聘请酒店一线管理人员来校授课或开讲座,及时把一线的实用知识和最新理念传授给学生。同时积极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第二,在校企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学校要积极面对,关于学生的薪金和岗位轮换等问题大胆协商,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岗位和实践体验。力求学校与企业达成双赢共识,积极调动学生对工作的兴趣和激情,锻造他们的工作实践能力,完成实习任务。
第三,要注重专业见习与实训。可以有目的地参观几个著名的酒店,了解酒店的运转情况,开阔学生的眼界。
第四,要注重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举办酒店知识或技能大赛、情景模拟大赛等,减少在校理论学习的乏味,使学生保持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专业兴趣同时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发生的处理能力。
[1]李纬娜.外资快速布局珠三角酒店业,深圳在建五星级酒店已有五六家[N].深圳商报,2007.
[2]陈福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考.
(赵莹雪: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教授,中山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与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