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颖惠 刘京娟
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之间的关系
楚颖惠 刘京娟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的生活和网络越来越密不可分。网络给我们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冲击了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使人们的道德关系更加多元、易变。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之间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主要对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网络 道德 现实
本文系:2010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编号:HB10VJY059)。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同时网络行为“也带来了道德失范行为、网络犯罪、人情隔膜、情感危机、道德权威缺失和人性异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技术的监管和法律的完善,同时提高网络行为主体道德素质的提高。然而网络道德作为新生事物它和现实道德之间有着诸多的差异,同时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产生的条件不同
所谓道德是以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现实中的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为了处理人们之间社会关系形成的一系列的行为准则。网络道德是伴随着人类进入到信息社会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中,为了处理网络行为中的各种关系形成的行为准则。
(二)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的主体不同
现实社会的道德主体是所有参与社会活动的人们。现实道德有着广泛性的特点,所有社会生活的主体都是道德的主体,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网络道德的主体主要是参与网络活动的网民们。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网络道德的主体同时也设现实道德的主体,所以很显然现实道德的主体范围更大,同时两者有交叉融合在一起。
(三)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的完备程度不同
道德作为一系列的行为准则的总和,现实社会中的道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有些社会关系存在了几千年,比如说,家庭关系,家族关系,邻里关系,亲友关系等,人们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着行为准则。所以这些方面的行为准则已经相当完备并且在人们心目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可是网络道德是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才产生的,网络中的一些社会关系刚出现不久,也是不稳定的。网络中的行为往往没有统一完善的准则来参照,即便是有些方面制定了网络道德的行为准则,但是也难以达成共识。
(四)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约束的力度不同
道德的重要的作用就是约束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个人的行为,是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道德起作用的主要途径就是传统习惯,内心的信念和社会的舆论三个方面。人们在现实社会中进行道德活动时这些方面能够较为有效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可是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往往不表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网络中的交往没有了熟人关系的约束,也不用担心自己做了违背良心的事情被他人发现,以匿名的方式发布虚假信息,诋毁他人的言论也削弱了发布者的责任感和受到社会惩戒的担心。所以在道德约束的三个途径中期作用的主要是网民的内心的信念,也就是说主要依靠网民自律,这样一来网络道德的约束力度就更加不足。
(五)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体现的社会关系不同
道德的产生可以说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没有社会关系就不会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就不会有道德的发生。同时道德从萌芽到形成是同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相一致的。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其产生的条件就是现实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网络社会中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现实社会,网络可以把在现实社会中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联系到一起,在彼此不知道对方真实身份的情况下的聊天、对话就为网络道德的失范行为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网络道德虽然是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但是网络道德并不是脱离现实世界的虚拟道德,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前文中已经提到。网络行为的主体同时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主体,两者之间交叉在一起,所以两者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两种行为准则。
(一)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的来源相同
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道德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应,并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现实社会中的道德的来源就是现实的各种社会关系。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们交往的方式和物质手段发生了变化。除了面对面的交往之外,人们通过网络这种虚拟的空间,借助符号、文字等方式进行交往。但是网络空间中的主体之间的这种“虚拟”关系同样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关系。网络道德虽然主要在网络空间中建立起来关系,和现实道德都属于道德关系的一种,作为社会意识其来源也是相同的。
(二)现实道德是网络道德的参照
由于现实道德先于网络道德而产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到验证所以更加完备。网络道德是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在处理网络中遇到的一些道德问题是往往缺乏经验,也没有完备的准则体系可供参考。这时候现实道德就成为网络道德的“教科书”,人们可以参考现实社会中类似关系和类似事件的处理原则,来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由于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异我们不能把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完全的照搬、照抄到网络世界当中,但是“网络道德是由于虚拟空间的出现而产生的新的道德要求,它与植根于物理空间的现实道德有所不同,但不能因为其存在差距而认为要建立一套全新的、完全不同于现实社会的道德体系。”网络道德体系目前看来还很不完备,但是其在建立和发展建立在现实道德的基础之上。
(三)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相互影响
网络行为主体同时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主体,所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网络道德水平。而且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观念、道德评价和道德行为准则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在网络中的道德行为选择。
同时网络环境中充满着各种暴力、色情、丑恶、反动的内容,这些内容的传播过程中会被各种人看到。当缺乏辨别能力的人接收这些信息后,可能会盲目的效仿。比如2010年发生的多起校园恶性事件,这样的恶性事件接连发生和网上的快速传播和宣传有关。正是因为网上的传播起到了负面的示范效应,才引来了一些人的盲从,这些本来就对社会不满的亡命徒们,在网上学来这种方式来报复社会。当然网上的正面事件在宣传中也会提高人们的道德行为水平。
(四)两者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相同的
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不应该因为其存在空间的差异表现的有天壤之别。网络道德和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应该是一致的,特别是一些基本准则更应该是高度的一致。诚信、公平、正义等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建立起来的基本道德规范。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在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正是由于这些基本规范的存在和广泛的起作用人类社会的社会秩序才能保持基本的稳定。无论是网络道德还是现实中的道德都把公平和正义诚信等这些基本的道德范畴作为自己的根本原则,来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
[1]李伦.鼠标下的德行[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2]夏晓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泰山出版社,2010.
(楚颖惠:保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刘京娟:保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