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凯锋 洪满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追求的时代内容,主导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追求,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道德价值规范和向心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用共同理想凝聚人心,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活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道德价值。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的表达,是当前人们社会生活包括精神生活领域的最高、居支配地位的价值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源泉。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其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结合我国优良传统和当代实际情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华民族奋力前行的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们继往开来、强国富民的情感纽带和价值引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引领,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倡导,不仅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
高校校园,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创造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人才高度聚集,各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也更加复杂。每个人的价值观可以是多样化的,但是其核心的价值追求或者说“精神支柱”应该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体人民的智慧结晶,既包含了我国优良传统,又结合时代要求提出了新内容,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占据的多元价值取向的主导地位,可以帮助高校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荣辱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胡锦涛同志也多次强调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能凝聚人心,团结一切力量,才会有共同的步调。“在社会层面上,认同是指社会共同体成员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有和分享,它是维系社会共同体的内在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总结以及实践经验的规律性提升,是有实践基础和事实依据的,是立足于人民当前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所以无论从事实上还是情感上,都得到人民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充分强调了它的重要凝聚作用。它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为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够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很强的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不断丰富高校的价值追求、办学理念,能很好地统一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学校的长足发展,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重要使命。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经济利益调整、政治文明改革、文化思想中西激烈碰撞和环境深刻变化的时代,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国际化和多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的推进,我国社会的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出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等多种文化并存的局面,当代中国正在日益走向一个思想多样化的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存的社会。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当代社会伦理、思想变迁和生活方式改变的敏感表达和再现,因此需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正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理念树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判断旗帜,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教育广大师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意识,从而建立起反映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的高校校园文化,使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反映新形势下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反映最具有变革性和创新性的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激发整个校园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奋斗目标而奋发向上,宣扬高校校园教风、学风和校风所体现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感召广大师生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的民族感情皈依,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源泉。当代中国进入深度改革和大力创新时期,反映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上就需要有继往开来的精神面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为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精神活力。师生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形成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高尚情操,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高校校园文化的环境和各种活动就能够不断体现“五爱”的民族情结,形成丰富多彩、感情充沛的高校校园文化景观。高校也最具改革和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倡导和引领的前沿阵地。改革创新是高校校园文化异彩纷呈、繁荣发展的理念,努力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舞台,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氛围和机制,使高校校园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性、先进性相适应,树立科学创新精神、提高科学创新素质、培养科学创新人才是当今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经过高校校园文化精神熏陶的人才,把校园文化中所具有的先进的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科学精神,辐射到广大社会各个领域,传播到各种人群中去,这样可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的发展。
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道德是非的判断。面对开放社会的各种负面因素的冲击,在价值观念深刻变革的时代,高校是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差异、多样的利益,人们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进行道德选择的行为准则,为引领当今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风尚树立了道德标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以精神追求和真理追求为目标,广大师生是社会的道德楷模,社会主义荣辱观构筑了高校师生群体的道德价值。整个校园的师生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交往之中,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到教师的师德和学生的自律精神之中,促进对积极的荣誉感和健全的道德人格的追求。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下的高校校园文化,不断强化着师生的道德责任意识,塑造着师生的道德素质,真正形成催人求真、向善、致美的良好氛围,并自觉地在工作、学习中实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因素,而价值观则是文化的核心。建设高校校园文化需要具有先进性质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支撑。
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思想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唱响主旋律,不断用先进文化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满足他们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在理论指导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全面育人中的突出作用,长期坚持依托学校知名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教授,聘请校外知名学者,以学校、院系或学生社团为单位组织理论学习报告。
所谓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个人主体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打牢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促使他们自觉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高校要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强音,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和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使校园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始终保持时代性、先进性。
师生群体作为校园文化的创建主体,无一例外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承载者和实践者。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广、影响大的优势,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道德责任意识,不断提升道德素质,构筑起抵御不良风气的牢固思想道德防线。
[1]李利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杨曦.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J].前沿,2009(8).
[3]秦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蒋笃君,张静,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