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
——以在杭高校为例

2011-08-15 00:45:37周凤琴郭小娟
大家 2011年8期
关键词:艺术类导师集体

周凤琴 郭小娟

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
——以在杭高校为例

周凤琴 郭小娟

为进一步了解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强艺术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笔者编制了调查问卷,对杭州市高校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分析。调查结果及其分析对杭州市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全国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依据。

在杭高校 艺术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2008年度杭州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课题《在杭高校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成果(编号:Hzszy08004)。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类研究生除了具备一般研究生的特点外,更附加了艺术生的特质,加强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艺术类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艺术类研究生连续几年的扩招,群体生源构成发生了变化,思想行为更为复杂,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新观念,准确把握艺术类研究生思想、生活、学习的特点,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不断创新,增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关于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工具及调查思路

本次调查工具为自编的《杭州市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问卷》。问卷由基本资料和17个问题组成,问题部分主要包括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入党动机、压力来源、就业期望、与导师关系等类别。

考虑到艺术类研究生分布较散等特点,本次调查采取书面问卷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查者和各个高校负责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取得联系,将问卷交给对方,由各高校研究生辅导员负责发放、监督与回收。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笔者于2010年4月—5月对杭州市六所具有艺术类研究生的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中,男生130人,女生216人,男女比例为0.6︰1;无工作经历与有工作经历的比例为1.44︰1;未婚和已婚的比例为15.2 ︰1;年龄跨度为21—43岁,其中21—25岁的占53.7%,25—30岁的占41.5%,31—43岁的占4.8%。博士研究生45人,硕士研究生301人,其中09级研究生144人,08级研究生115人,07级研究生42人(07级由于临近毕业导致调查对象相对较少)。调查对象的专业涉及美术学、绘画学、设计艺术学、新媒体、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音乐学等。

(三)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以艺术类研究生比较集中的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六所高校的艺术类研究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374份,收回有效问卷346份,有效回收率为92.5%。

全部问卷资料经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由笔者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接受思政教育的途径多样化,参加集体活动成为最希望的思想交流方式

当前,艺术类研究生总体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如何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12.1%的调查对象表示“很高”,31.8%的调查对象表示“较高”,43.4%的调查对象表示“一般”,10.4%的调查对象认为“较少”,只有2.3%的调查对象表示“极少”。

在回答“你在读研究生期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调查者可多选)”时,所设问题有10个选项,调查对象的高选择率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52.6%)、“导师的言传身教”(39.3%)、“媒体、网络等自学”(34.1%);而低选择率主要集中在:“辅导员的交流”(19.9%)、“父母亲友的意见”(18.8%)、“其他途径”(7.5%);而另外一些因素,如“社会实践活动及社会工作锻炼”(31.8%)、“班级或党支部的集体学习”(24.3%)、“同学和朋友的交流”(23.7%)、“班主任的影响”(22.0%)也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入党动机多元化,但研究生党员总体表现更积极

当问及“你认为大多数研究生入党的动机是什么”时,有36.2%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利于就业与个人前途”,21.9%的调查对象认为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13.7%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寻找一种精神寄托”,11.2%的调查对象认为是“父母亲友的要求”,选择“共产主义信念”的仅为10.9%,还有6.1%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其他”。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生入党动机总体趋于多元化,“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成为了研究生党员入党的首选,而选择“共产主义信念”的比例却只有一成。

在“对政治理论学习的态度”及“参加集体活动的态度”方面,研究生党员和样本总体稍有区别。总体而言,研究生党员相对更主动、更积极。

(三)艺术类研究生总体压力较大,就业成为主要压力源

对于“请评估一下目前你的压力程度”,13.9%的调查对象认为“压力极大”,35.3%的调查对象认为“压力很大”,40.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一般”,9.0%选择“压力不大”,只有1%的调查对象认为“没有压力”。

在问及“你认为目前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就业”、“学业”、“经济负担”,分别占“50.6%”、“33.5%”、“29.2%”,其次是“家庭”、“人际关系”、“婚恋”,分别为“17.9%”、“17.3%”、“12.4%”,有“2%”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其他”。

(四)就业选择趋于理性,但期望值总体偏高

至于攻读研究生的目的(调查对象可多选),统计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56.9%的人认为是“兴趣所在,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51.2%的人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强竞争力,为将来找份好工作”;25.4%的调查对象表示只是“随大流”,15.0%的调查对象为了“其他”,14.5%的调查对象表示考研是“父母的要求”,只有1.4%的调查对象是为了“暂时缓解就业压力”。由此可见,大部分调查对象考研究生还是出于对专业的热爱,希望能够在专业上有进一步的提升。

艺术类研究生择业考虑的因素,总体上趋于理性。至于“就业时最看重的因素”,选择“发展前景”的比例高达“44.1%”,其次是“薪酬和福利”,占“23.4%”,而“工作城市”和“工作氛围”分别为“17.9%”和“14.6%”。从以上选择可以看出,艺术类研究生对自身潜力的发挥和回报十分看重,“发展前景”和“薪酬和福利”成为就业时的首选条件。

四、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艺术类研究生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

在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作为主要责任人,不仅要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同样承担重要职责,重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明确导师在其中的定位,充分发动导师的积极参与和有效作为,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调查数据显示,“导师的言传身教”在艺术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中排到第二位,仅次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这也证明研究生高度认可导师对其思想政治的影响。然而,据“与导师的交流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思想政治”排到了最后一位,低于专业、个人发展、就业、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诸多内容。由此可见,一方面,导师的言传身教对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却又是导师在和研究生交流过程中极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若干举措来强化导师的德育功能,保证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应有定位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根据艺术类研究生的特点,多组织“符合口味”的集体活动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方仪曾指出:“艺术院校研究生大都个人意识较强,个人主义观念较浓,他们感性、惟我,独来独往,缺乏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集体荣誉感不强,……对集体活动不热心,常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很少在专业以外与人交流和沟通。”

艺术类研究生表面上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不强。然而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内心仍渴望集体活动,特别是“符合口味”的集体活动。正如前文所分析,“参加集体活动”是艺术类研究生“最希望和别人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对于“参加集体活动的态度”,91.0%的调查对象表示会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集体活动,其中37%的调查对象还会主动承担其中的一些任务。由此可见,精心策划艺术类研究生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是拓宽其思政教育的又一条有效途径。

(三)应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配套的减压措施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研究生往往要独自承受来自就业、学业、经济负担、人际关系、家庭、婚恋等方面的多重压力, 加之研究生处于人才培养的高端, 承载着更多的关注与期待,致使这些压力又被成倍放大。事实证明, 压力的集中导致部分研究生感到不堪重负或无所适从,近年来研究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有所增加。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不容易被自身意识或他人察觉, 负性情绪容易在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爆发,从而直接威胁个人身心健康与校园和谐稳定。

(四)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党员占35.0%,团员占57.7%,群众为6.7%,民主党派为0.6%。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艺术类研究生党员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调查数据同时也显示,研究生党员在“政治理论学习的态度”、“参加集体活动的态度”等方面更主动、更积极。艺术类研究生党员由于身处研究生中间,他们更容易观察到研究生的思想动态,了解艺术生的特殊需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更强;同时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突出表现能够给其他研究生一种耳濡目染的引领与示范。

[1]钱昕,方雅静,曹雪峰.关于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然定位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2]方仪.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加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4.

(周凤琴: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郭小娟: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责任编辑:闵艳平

猜你喜欢
艺术类导师集体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我为集体献一计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42
艺术类专访心得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6
V eraW an g
导师榜
警犬集体过生日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2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中国摄影(2015年9期)2015-11-08 11:56:33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