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超
浅谈韩国的艺术设计教育
程超
近年来韩国以“设计兴国”的国家战略为支撑的艺术设计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实行了有自身特色以设计创新为中心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和以设计实践为导向的艺术设计教学机制。
设计教育 韩国设计
与新中国的建国时间相当的韩国,按面积只能排在世界第106位,按人口排在世界第25位,但近几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其经济规模曾一度占到世界第11位,国民收入也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教育水平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且已成为一个的文化体育大国。在设计方面,韩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从无到有地设计培育出了三星、LG、现代等这些世界知名的品牌。而作为2010年“世界设计之都”——韩国首尔市,则是在2007年申评时击败温哥华、新加坡和迪拜等颇具设计竞争力的城市,被评选出的第一个获此称号的亚洲城市,这也是对韩国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肯定,而这背后的功不可没的是韩国政府倡导的“设计兴国”战略下的韩国艺术设计教育。下面结合笔者在韩国三年来的所见所闻,来谈谈韩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些现状和特点。
韩国政府对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视程度,完全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上任后即提出“韩国设计,设计强国”的口号,并联合英国共同发表了主题是“21世纪是设计时代”的宣言。1988年韩国借汉城奥运会提出了“设计立国”的口号。1997年,韩国政府颁布了设计振兴法案,成立了韩国设计振兴院,直属韩国产业资源部,负责韩国政府推动设计产业发展,为韩国设计兴国做出了卓越贡献。1998年韩国又提出了“设计韩国”的战略口号,其战略目标是将韩国提升为世界级的设计大国,同时韩国政府制定了配套的系列法案,从立法和财政预算上对设计行业及艺术设计教育予以大力扶持。
此外,韩国政府也极其重视培育设计产业大环境的培养,韩国把每年12月定为韩国的“设计月”,通过推广活动提高韩国民众对设计的认识,把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从学院的专业课堂延伸到了国民普通生活,使得广大民众对“文化立国”、“设计兴国”等政策凝聚共识,推动韩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有了政府“设计兴国”的战略导向,韩国的设计产业和设计教育突飞猛进。1979年韩国只有500名工业设计人员,而据1998年的统计,韩国304所大学中已有682个和设计相关专业。2002年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已超过36300名,该数字比总人口多过韩国两倍日本的2 8000名和设计大国意大利的2万名还要多。究其原因,韩国这种专业设计人才数量的增长是和韩国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相关的。据统计资料表明,截至2002年韩国登记的专业设计公司超过了2200个,而当时这个数字美国是l550个,日本则是2640个。目前,韩国平均每个设计公司拥有3.79个设计师。2005年,韩国就业人口有2285万人,设计人才就占全体就业人口的4.89%。可见,正是设计韩国设计行业的繁荣和专业设计企业数量的增加导致了设计人才需求的旺盛,从而也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艺术设计是一门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而“创新”则是艺术设计的生命,这种“创新”促使着社会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提高大众生活品质。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的创新是设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问题,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思维的培养。韩国教育界在学生大学期间为艺术类学生设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把"培养创造力,激发想象力"作为重中之重。例如韩国每年的美术高考都有一门加试科目,设计类专业考试必备的一门科目就“发想和表现”,该科目是在限定作画材料的情况下创作一幅规定主题的设计作品,主要目的就是发掘一批有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的艺术预备生。
自八十年代起, 韩国就制订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中、长、短期教育计划”。1995韩国公布了“5·31”教育改革方案,制定了“主导世界化、信息化时代的新教育体制改革方案”,确定必须实现高质量的教育,追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追求教育的多元化,提高教育运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实现教育信息化等方案和具体措施。在政策指引下,韩国大学的模式不仅多样化,还追求各自特色。韩国的各大学和艺术设计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和人力资源等情况,确立各自办学的独特性,使设计符合各自大学特色的战略,教育计划和教育课程。
树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教育体系中,韩国艺术院校把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放在首先位置。韩国的课程学习是采用学生自由选课制。韩国的大部分课程是选修课程是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另外实行多专业及多学位制度,让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在设计教学中,韩国艺术院校采取了相对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老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专题性的课堂发表和讨论,鼓励创新的观点和激发个性思想,以使学生主动获得灵活的知识和提升自由的创造精神。韩国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如弘益大学、首尔大学和国民大学等的艺术设计专业在这方面都积累不少成功经验。
设计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建立,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它所建立的实习工厂、实验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与市场紧密结合,开创了以设计实践为导向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机制。在韩国,设计教学与设计实践是紧密联系的,相辅相成的。
从师资方面而言,在韩国大学里,大部分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的教师都有在西方发达国家留学或进修的经历,对发达国家以实践为基础的设计教育体系有着很深的认识;并且绝大部分从事设计教学的教师也有着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因为他们在进入高校当教师前普遍都曾在企业或公司担任过数年的设计师。从自己丰富的设计行业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出发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设计课程和设计行业的认识。
其次,韩国的大多数设计院校都设有创新设计中心这样一个实践平台,韩国很多企业通过这个平台与大学进行合作,共享高校智力资源。韩国企业通过项目合作或设立基金的方式,为大学提供资金和设备等支持,大学给企业进行设计研究和开发。这样,一方面为高校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发展资金,也为设计实践教学提供好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提升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赢得市场,促进了设计教学研究与社会生产的结合,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韩国是一个在历史上和文化上与我国很相近的邻国,现代韩国政府经过了一系列改革后,包括设计在内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被强化,经过多年的实施后,韩国也从制造国家向设计创新国家成功转型。我国也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支持,艺术设计教育也是通向创新之路中的重要一环,广泛了解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化国家的设计教育的发展状况,有助于我们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3.
[2]陈汉民.艺术设计教育展望[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潘鲁生.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策略[J].装饰,2003.4.
(程超: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设计工学博士。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