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服饰的哲学观

2011-08-15 00:45:37向勇
大家 2011年8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服饰时尚

向勇

试析服饰的哲学观

向勇

服饰是文明的早期伴生物,哲学乃文明的最后玄泊之地。热而解扣,寒来加衣。生活习惯而已,哪能与高深的哲学扯上关系?哲学乃无物之物,无学之学,是人对包括自我在内的宇宙之拷问,它关怀人生终极,却总也达不到终极之境。哲学无力解决尘世间任何实际的事务,毫无疑问,对于服饰,它不能剪裁,只能思想。从这一层说,我们穿的是衣服还是哲学,是物质还是精神,大概是很难廓清的。

服饰的起源主要有遮羞、防御和吸引几说,无论有何区别甚至截然对立,所说均与人—宇宙的主体相关,与物——宇宙的客体相关。无人物即无文明的衣物,无衣物也不能有文明的人物。按照基督教的传说,人类实在应该感谢蛇的引诱,亚当夏娃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之后,瞢于万物的心眼同时睁开了,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第一个感知是自我的赤裸,第一个创造即是用树叶编织裙子,服饰文化从此在人类社会生生迁衍。这即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即智慧与植物,人类与自然、主体与客体,谁先谁后,是一还是二,是对立还是和谐?

人的外表是内在情绪的显现。一个人,不管他有意无意,他的外貌都会流露出心灵的秘密。服装是无声的语言,吐露着穿着者的心迹,是内心世界的表白。人在喜悦的时候,穿着上很整洁、鲜艳。不顺心时,穿着会显得萎靡不振。中国古代文献《礼记》中说:“辟踊,哀之变也。去饰,去美也。袒括发,去饰之甚也。有所袒,有所袭,哀之节也。”这里所说的,也是人的哀乐情绪与服饰的关系。

服装是人心灵的表现,不仅仅限于喜怒哀乐等情感,它还是人格理想的展示,表现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人生的追求。屈原,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体现了他高洁的人格追求。对于普通人,服装也是他们生活追求的形象再现。富有个性穿着的人,往往对生活与美有着独到的体悟,有独创精神。他们不愿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去独辟蹊径,走自己的路。那些在衣着打扮上有个性的人,总是给人意想不到的美感享受,伴随这种美感你有感觉到的不是寡然乏味、心灰意冷、孤寂淡漠,而是一颗富有创造、追求的心灵,它不是把你的目光引向消沉、沮丧,而是指向生生不息的美好生活。服装的个性是穿着者人格的映现。服装的风格就是人的个性。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不仅对外在事物人是这样办的,就是对他自己,他自己的自然形态,他也不是听其自然,而要有意加以改变。一切装饰打扮的动机就在此”。人的服装,不是简单随便的附加物,而是“内心生活的烙印”,是主观意蕴的抒发。

传统培育时尚,时尚构成传统。服饰领域的独特风情,乃是世人放心大胆、不顾一切地崇拜时尚与追逐时尚的结果,似乎将一切人生价值都高标在服饰的新奇巧上,运动在一波又一波的流行之中。富勒说:“裁缝与作家必须注意时尚”,这是一个哲学家对于潮流的精明批注。的确,欢悦的瞬间时时凸现永恒的圆满,而没有刻刻新奇的刺激,又哪来瞬间欢悦呢?所有学科,只有哲学把世界作为“一”来思考,这就是万物存有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服饰文化以它炫目的感知觉在阐述和体现着这种系统性。任何设计、穿着与当事人的一举一动,都不能超越时空,倘若有人将狂欢节的放荡穿到学校和写字楼,“一”就会碎裂成许多不一而淫荡的咒语,我以为,哲学的最高目标就是获得自由,不仅是“我”的自由,还有“群”的自由;不仅是人的自由,还有物的自由,总之,是“一”的自由,“道”的自由。但是,在自然越来越不自然,人越来越社会化的科技时代,个体到底享受了多少自由呢?服饰说到底是一种符号,它集中而巧妙地传递着男人、女人作为不同社会角色在不同文化氛围中自由精神的信息。保守也好,收敛也好,偶有的出格与反叛了好,服饰符号总在或明或暗地叙述着什么。或自闭、或忧郁、或愤怒,人利用自我最外层的皮肤,作着最丰富最自由的精神表达,因为,服饰语言是最不容易招致文字之祸的,它的象征意味通过形式,能在种种文化场景勇敢地作出种种智慧的回应与挑战。

老庄是先秦时代最早用反省的态度面对现实与历史的哲学家。他们也在服饰文化的各个层面中发现了它的负面影响,并以多样的方式将它表达出来。老子喜讲辩证法、相对论,讲美恶、巧拙、华实等等的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关系,也就是说,这一系列看似霄壤的两极,在互相就是对方的矛盾运动中构成了平等互补关系。在物我齐一的庄子看来,美与丑是相对的,没有区别的:“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敦知天下之正色哉?”这说的是在古代像毛嫱丽姬这样的美女,是人们所喜爱的,可是鱼鸟麋鹿见了却躲得远远的?

可见美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人们通常在选择服饰以及塑造整体服饰形象时,都是本着审美的眼光,竭力去创造美,换句话说,即寻求完整、对称、和谐等美感。一般来讲,人们在塑造美时总在尽量掩盖丑,但有时候人们往往也会欣赏丑。有时候,是在丑中发现美,并将生活中的丑升华为艺术中的美;而有的时候,索性就以丑为美,或干脆以大胆、怪诞、新鲜,以人无我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突出自我。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对于美丑的审视标准,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即是。每个地区、时代、民族在对待美丑时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诸如美国明尼达里部落人直接以整张的狼皮为衣,中国古代的缠足和印度的鼻环以及其他民族有割唇、文等等到。而丑被认为是与美相对应的审美范畴,并且有与美截然相悖的本质内容与形式。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认为,美在于物的形式和谐,有秩序,有一定比例,多样统一,反之则为丑。过去人们着装时考虑到上衣短下衣长,上衣长时下衣短,似乎只有这样才符合黄金分割比所具有的美。忽然有那么一天,靓女们在及踝的长裙上又穿长到膝盖的上衣,猛一看不合比例,走起路来却风姿绰约。早些时这算是“老土”,可是如今却置于时尚前列,就让人们得本来,不美的竟会如此之美。这是时装流行中潮流使然,旧有的丑因为新的时尚而变成了美。庞克装是美是丑?头顶中间竖向留有一长溜高耸的头发,其余剃去或再留下两小撮,用发胶将其塑成两个细细向前弯伸的“角”。黑皮夹克两臂上绣饰着骷髅和交叉的人骨,裤子破碎条状,脸上涂上雪白,这形象美吗?如里长外短是将旧丑变成新美,嬉皮士装则是以丑为美,视那些松垮破烂的衣服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并陶醉在其中。他们已经是将丑就丑,明知不美反以为荣了。也许衣服上散印着几个白白的犬爪印,还能显露几分童稚和戏谑的韵味。那么在文化衫前胸后背印上两三个血淋淋的人手印就实在无美可言了。

人类的各种复杂心态都能在服装中得到微妙的折射。牛仔服之所以成为一种永盛不衰的服装,正是因为它的原始粗犷成为对规范化的都市生活的冷漠感与无力感的一种平衡与抵抗,日本的和服,中国的长衫,它们本身并没有固定的外形,而只有被真实的人穿在身上,用优雅微妙的形态,举止加以牵引,才能构造同样的优雅,它们体现了东方式悠闲高雅的生活节奏。在任何一种最常见的服装中,亦可以读出深厚的哲理。

总之,一个人衣着美,不在于如何使她在外观上独压群芳,而在于如何使她的人格理想、精神境界得到完美的展现。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我们的目光碰到一个穿着独特的人,常常会不自觉地为之吸引。但你是否仔细体味过,抓住你视线的是什么呢?仅仅是那个人的外表衣着吗?不是的。使你倾心注目的,是他着装后的精神、气质。以及富含其中的深邃的哲理。

[1]宗白华.艺境[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2]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3]喻大翔.服饰与哲学[M].服饰文化杂志社,2003.

(向勇:大连民族学院设计学院,讲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艺术理论。)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服饰时尚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学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44
雪人的服饰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环保很时尚
Coco薇(2016年5期)2016-06-03 02:21:50
美妆fun时尚盛典
Coco薇(2016年4期)2016-04-06 16:55:01
时尚首次触电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