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装的女性身体

2011-08-15 00:45:37张薰以
大家 2011年8期
关键词:服饰服装身体

张薰以

着装的女性身体

张薰以

女性作为服装市场的一个最主要消费群体,在实际消费中她们受到社会意识形态多方面的制约。本文即从服装对女性的潜在影响入手,阐释服饰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对女性性别的模糊,以及表面的流行趋势对女性的着装愉悦施加的影响。

流行趋势 女性 身体 愉悦

1929年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众多企业开始将“美是销售成功的钥匙”的口号化为实践,以帮助自己走出经济困境。“美”从精神的体验和升华变为帮助企业创收盈利的商品生产噱头,就此成为人们众多消费品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女性与美天然的联系,使得她们成为“美丽市场”的主要消费者。服装、尤其是女性服装,作为美的消耗品之一,因品牌定位、颜色款式更替以及季节性等特点,使女性服装制作业理所应当地享有了“美丽市场”中的主要份额。但作为一条工业化流水线,女性制衣业所生产的并不仅仅是某季节、某款式的服装,它们也生产着当时社会的流行趋势,女性自身理念的意识形态,以及关于服饰着装愉悦的种种幻景。

巴洛克文化盛行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被束缚在设计极不科学的紧身胸衣和撑裙之中。一名穿着得体的淑女外出时,需要在紧身胸衣和撑裙外添加若干衣服和裙子,以及一件厚重的羊毛披肩和一顶看起来闹哄哄的大帽子。这样繁复的衣着风格既不利于健康,也不便于行动,但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她们显赫的家族体面含蓄地表现出来。女性变成了她所属社会阶层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展示品,而无权拒绝穿着会让人不时晕倒的紧身内衣,或拒绝佩戴易燃的巨大头饰,她们纯然成为父亲或丈夫政治权力和经济实力的证明人。这种服饰风格极端强调女性的柔弱和曲线,因而以华丽、繁重的服饰剥夺女性的行动能力以及身体的柔韧和力量;作为女性自身,她们在脱去一层层华丽、厚重的衣服后,显露出的是孱弱、乏力、苍白、可被忽略的躯体。

给女性的穿着健康带来福音的是法国设计大师保罗·波烈,他推出的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受到了巴黎女性的巨大欢迎。他认为传统的束身衣将女性的躯体从颈到膝都束缚起来,不利于女性自身健康,女性必须从束身衣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因此他的设计宽松、简洁,将衣服的支撑点从箍紧腰部的钢丝架挪到了肩头,修长的直线替代了曲线成为女性服装的主导地位。也需注意,曲线是女性身体的重要特征,直线则代表了男性,在女性服装中大量使用直线,就会产生男性化效果。因此,借由保罗·波烈的改革,女性服饰进入到了中性化时期。

上世纪70、80年代,女性服装更是呈现出男性化的趋势。女性上装肩部宽并且平,三围较小而衣长过臀。最显眼的莫过于夸张的肩部设计,过于宽阔的平肩设计则导致了厚垫肩的广泛使用。宽阔的肩膀代表的是力量,这自然地成为了男性的象征。而宽肩和垫肩在女性服装中的应用,则说明社会赋予在男性身上的价值期待被同样给予与女性;与此同时,女性对此款长上衣的热衷也说明了她们争取自身独立、尤其是经济独立的要求。但必须注意的是,女性在此并不作为“她们”自身出现,长上装的设计掩盖住了她们的性别特征,将“她们”化妆、掩饰为“他们”,才得以使着装者标明自身所具有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保证自身经济独立的能力。因此,无论是女性裤装表现出的干练还是长上衣隐含的能力,都是以抹煞女性自身性别意识和性别地位为代价的。

在国内消费市场,两类产品的营销最为疯狂:减肥产品和身体矫正产品。这样的现象表现出社会审美加之于女性身体上的矛盾要求:女性应兼具欧洲人的身材比例和亚洲人纤瘦的身体形态。在此理念下设计出的服装,无论是亚洲女性还是欧洲女性在穿着上似乎都难有舒适感,但现实恰恰相反,当一个穿着聚拢文胸、矫姿内衣、高跟鞋的女性在目光的聚焦下走过人群时,其着装愉悦感并不亚于天生身材纤细、修长的女性所获得的着装愉悦。究竟是什么妨碍了女性身体表达它们最真实的着装感受?

女权主义者会将这种虚幻的着装愉悦感归咎为男权统治的社会和男性凝视的目光,但实际上并不这么简单。当设计师在设计图上开始一款服装的设计时,从图纸上的模特到服装剪裁中用到的模特,都代表了这套服装所适合的最标准女性身体比例,这种标准比例作为典范成为能够驾驭所有服装的万能躯体。加之现代人健康理念中对脂肪的过度恐惧,使得服装模特形体中的“瘦”还带有健康的光环。于是,在女性服饰越来越小的剪裁中,偏小、偏瘦的号码就成为对每一个“不合格”身体的驯服和化归。

在瘦身成为潮流的当下社会中,对女性胸部的欧洲要求则可以算作是对中性化服饰风格的过激反拨。与中性化设计针锋相对的女装设计理念则是对女性曲线不断进行突出和强调。新式女性内衣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维多利亚时期的束身衣所达到的实际效果相同:尽可能地扩大胸围与腰围之间的差距。虽然科学界早就有关于长时间佩戴文胸对女性身体健康具有潜在巨大影响的科学报告,但却依然难以消减女性追求丰满上围的狂热。重新回到对女性曲线的强调却未必等同于女性服饰设计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反思:对女性胸部的过度关注总是从色情而非健康角度出发的,它将女性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解释为对男性的性吸引和性冲动。这实质上是对女性身体的极度性欲化。当丰满的胸部被置放在纤细的腰肢上时,我们看到了女性被社会意识形态扭曲、物化后的形象——500毫升的可乐塑料瓶,它指向的意义是:甜蜜的、大众化的、廉价的、批量化可再生的、因而也是可以被随意抛弃的。

当厘清时装模特、流行趋势和意识形态对女性身体的约束和规训时,我们就可以追溯到究竟是什么阻碍、掩饰、替换了女性身体对所穿服饰的真实反映。

当女性透过镜子欣赏自己时,她希望看到的并不是自己的真实模样,而是设计师笔下的、剪裁师面对的甚至是商场塑料模特穿上服装后的完满效果,它包括了:女性身体比例的典范模板、时尚和健康的引领者以及女性魅力的所有者。归根到底,这源自于女性自我凝视中的“自恋情结”,“人类为了追求自身的没,实现自我的价值,本质上有种追寻尼采‘自恋’式的身体观。此时人成为自己的上帝,人们关于生命连续性的感觉,关于身体真实性的感觉同样来自这种自恋。没有自恋的顾盼和回忆,人生将处在不可持续的断裂和遗弃中;没有自恋的凝视和抚摸,人的身体也只是异己而虚幻的冷漠存在。”正是这种沉溺于其中的凝视阻隔了女性身体对服装施加于其上的种种不适的生理反应,例如被高跟鞋折磨的脚后跟和被紧紧绑缚托高的胸部,这样的真实感觉在投向镜子的迷恋一瞥中化为乌有。

自恋的目光受到来自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这种意识形态将虚幻而多变的美的典范和健康理念以时尚观念和流行趋势,替代了来自女性身体对服装所用布料、剪裁风格、尺码大小以及透气性等种种生理性的着装愉悦评价标准。正是这种对穿着服饰的女性躯体的自恋,女性开始自觉地、有目的的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夸张、修饰甚至于隐藏。在着装的过程中,女性“我”的意识才得以形成,女性躯体才得以完整。意识形态在服装中的渗透,可以让女性在头像中形成完满自我的形象,以自恋为主要手段,通过对自身进行诸种改造,使其在理想的自我身体形象和现实中的自我身体形象中找到一个可为女性自身和社会所共同接受的点,从而在已经形成的由服饰建构的女性自我意识中,继续发展构建其对社会的理解和意识,以发展构建出女性自身的社会人际关系网络。

[1]沈从文编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2]沈从文,王予予著.中国服饰史[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华梅著.服饰心理学[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7.

(张薰以: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猜你喜欢
服饰服装身体
让人心碎的服装
动物“闯”入服饰界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学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44
雪人的服饰
我de身体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我们的身体
大灰狼(2016年9期)2016-10-13 11:15:26
身体力“形”
健康女性(2016年2期)2016-03-11 09:39:54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