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立明
论现代社会大众体育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
欧立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我国大众体育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的内在动力来自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现代社会 大众体育文化 城市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决定于我国社会的全方位发展和变化,是社会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成果使我国经济有了质的提升,买方市场的特征日益明显,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的转换和消费需求的扩张已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到体育的各种活动如健身、消费、旅游、欣赏、阅读中去,形成一股巨大的大众体育文化潮流。与此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的大众体育文化无庸置疑地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我国城市体育人口将在今后几年中迅速增长
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相对不发达,体育人口在全民中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经济相对不发达是主要因素。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大众体育的重视,颁布了《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使我国体育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提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体育价值观的转变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在今后几年我国城市体育人口将会大幅增长。
(二)城市体育消费将逐渐形成规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将大大推动我国21世纪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城市居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更加追求需求性消费和精神享受,力求全面开拓人的体能和智能,对健康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过去那种认为“无病就是健康”观念已被“三维健康观”即“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美状态”所取代。由此,城市居民在一生中将持续不断的从事体育消费,而且体育消费的形式越来越具有多样性。
(三)各种以大众体育为载体的文化活动将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经济概念,不能单靠GDP体现,其中大众体育文化活动的内涵必须加以重视。当前我国城市居民休闲之风渐成气候,但多数是被动“休闲”,如闲逛、聊天、看电视等,这些休闲方式客观上导致了我国的社会人文环境与时代发展步伐不和谐的节奏。
城市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城市化这一重要的社会现象,也越来越被各国政府和学术界所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使大量农民有序地转变为城市居民。城市化的基本内涵是,在社会综合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向大、中、小城市聚集,这就决定了城市化的内在动力来自于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经济环境、城市经济效益、城市经济区域、城市经济管理等诸多方面。城市经济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整体上来说属宏观经济范畴。因此,城市政府应与其他政府一样,主要任务是宏观调控,主要职能是公共服务,其中包括进行市政建设和维护秩序,为企业经营和城市居民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大众体育活动的重点在城市,城市体育活动的重点在社区。要大力推进大众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就必须在城市和社区构建包括体育场、馆在内的大众体育文化设施,这就需要城市经济的有力支持,可以说,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大众体育文化水平。
城市生活节奏紧张,人口密集、活动空间狭小等增强了大众热爱自然、喜欢与自然亲近的感情。而余暇时间的增加,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使人们有了休闲活动的可能性,在休闲中放松心情、沟通情感、释放压抑、消除疲劳、发展个性、增强体力和活力,成为城市人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生活需要。
包括休闲体育在内的大众体育在城市的广泛普及,成为一种大众体育文化,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内需,拉动了消费。城市居民不管是参加哪种社会体育活动,客观上都要求有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的本身就拉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居民要求散步就必须有公共的广场和道路;要求打台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就必须有相应的场地场馆;要求看足球篮球等比赛,就必须有相应的球场和俱乐部。因此,城市居民的要求就是政府需要服务的领域。政府把它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动员各方面的财力去建设。这种基础建设,就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另外城市居民参加各种大众体育文化活动,就需要购买体育用品和器材,这种消费,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
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体育锻炼时将会更加注重娱乐性,讲求效果的全面性。体育与文艺、旅游、休闲的结合,娱乐性的增强,使健身活动的支出增加,势必会刺激休闲娱乐市场的发展,进而刺激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大众体育文化开展较好的城市,体育竞赛及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广告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彩票、人才培训、体育商标及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各种形式的体育赞助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而扩大了城市经济效益,带动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正基于这种特点,许多城市把体育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通过举办体育运动会,广迎四海嘉宾,大力宣传自己,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带动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同时大众体育文化的广泛普及使我国体育在社会化、产业化、城市化的道路上也将取得更大的进步,推动城市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大众体育文化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
[1]宋光春.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及大众体育文化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2.
[2]饶会林.城市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张岩,孙淑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全民健身体系[J].成都体育学院院报,2003.
[4]杜伟,间扬.社会体育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成都体育学院院报,2003.
[5]李明.对“观赏型”体育消费的初步理论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
[6]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欧立明: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