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玲
注重人文内涵的高校英语专业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李香玲
近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基础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人文教育为指导,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完善等方面入手,探究提升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英语专业 教育 质量 提升
本文系: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国家级教学团队框架下教师能力培养策略研究(2009SJGLX1120)”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冷静、客观地正视我国外语教育的现状,问题依然存在:外语教学基础理论研究缺乏突破性的、标志性的成果;外语教学实践中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外语人才知识面过窄、技能单一、社会适应性不强;等等。作为外语教育事业的主体,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应采取措施,解决英语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注重教育中的人文内涵,切实提升英语专业教育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体制强调以专业教学为中心,忽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严重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更不利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英语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目的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英语专业传统的培养模式旨在造就工具型人才,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要目标,这样的英语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科技迅猛发展和学科间相互渗透的社会需求适应性强、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二)教学课程和形式上存在缺陷。现有的英语教学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听、说、读、写、译),严重忽视社会需求的变化,缺乏就业方向的指导。在授课方式上,严重忽视学习语言的习得规律,忽视学习者内在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成就感。
(三)忽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大学生处于信息化的时代,他们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渴望尝试多元化的职业选择。但我们现行的英语教学模式严重漠视他们的需求,忽视培养他们适应市场的能力,导致在校就读的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找工作难;到岗后,进入角色慢。
要从整体上扭转英语专业教育远不能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局面,系统地、有序地探索英语专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新路径,注重教育的人文内涵,切实提升英语专业教育质量,无疑对深化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外语人才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重人文内涵的高校英语专业教育质量提升是个系统工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认知教学。认知教学是指按照认知语言学的思想,以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为要义的一种教学方式。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包括英语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英语交际活动中的认知能力。前者是指对英语词汇、短语、句子、段落和篇章的认知,比如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句子、段落之间的衔接连贯和谋篇构架等。后者是指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准确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能力,比如用英语发表演说、评论,以及用英语撰写记叙文、论说文和日常应用文的能力等。通过认知教学,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
2. “教”与“学”关系的新界定。教师的“教”是途径,学生的“学”才是目的,因而“教”要服从于“学”,根据“学”的需要及时调整“教”。不能让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
3. 教学目标由注重知识获得向注重知识运用转变。课堂教学不再以课文讲解和语言知识为重点,而是突出对英语表达能力的训练。通过讨论式学习、模仿式写作和评价式研究,使教材中的课文转变为讨论、写作、研究的话题和模仿的样本,使英语学习摆脱语言知识积累的传统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 课堂讲授。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交互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求知欲望和心理需求;基于教材但不唯教材,实现教材内容与英语语言发展演变、历史、社会、科技和文化等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
2. 课外延伸。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突出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实习、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导游讲解实践、与留学生联谊等活动,从而使英语教学达到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个人素养等目的。
(三) 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现语言体验教学与交互式综合课教学模式的完美结合。随着第二语言教学的日渐成熟,人们逐渐认识到,企图用某一种事先设定且按部就班的方法去教好百态多样的学生是不现实的,因此课程组整合学习者、教学环境和教师等多种因素,依据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综合课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一个动态的、随时可以调整的教学模式——交互式综合课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包括对子)——课堂交流(组际交流)——教师点评。改革实践表明,语言体验教学与交互式综合课教学模式相结合更能发挥综合课教学的优势,实现了综合课教学的目标。
(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采用现代科技技术。课程组教师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建立了《综合英语》《高级英语》学习网站,授课中借鉴各种多媒体软件,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搜集相关资料、图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并不断对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做出适时的改进和充实。课程组还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一些影视片段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体验和所学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的完善
1. 增加考核方式,如简答或回答关于课文及英语语言的各种问题、听写(单词或篇章)、复述、翻译释义、角色表演、摘要、演讲、辩论讨论(即兴或专题分组辩论),等等。
2. 教学评价与日常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全面体现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将学生口语考查和平时参与课堂实践的表现列入考试成绩,改变了“一张考卷定成绩”的状况。
3. 建立试题库,实施考教分离。试题库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全面深入领会大纲、认真细致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试题库要不断地进行充实。
以人文教育为指导的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注重语言知识与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注重人文内涵的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吸取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精髓,注重营造真实的认知语境,重点强调和突出语言的认知能力,注重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关系为切入口,让学生在分析课文具体语言现象的基础上,提高认识和掌握运用恰当的结构形式准确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能力;以情景刻画、观点论证、语篇发展和谋篇构架为重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合理推理和科学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几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与传统的语法分析和情景分析相比,注重人文内涵的认知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收到了更加显著的效果。
注重人文内涵的英语专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新路径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关注学习者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敢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有助于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仅为笔者一些浅显的思考,或许还有一些不妥之处,只是希望能为提升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育质量尽微薄之力,为形成适用于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理论奠定一些基础,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推广注重人文内涵的认知教学,从而推进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 黄源深.21世纪的复合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2001.
[2] 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
[3] 徐烈炯.外文系怎么办[J].外国语,2004.
(李香玲: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