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基 刘长慧
综合素质教育在大学军训工作中扬帆
李 基 刘长慧
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做好大学生军训工作,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其在军训中表现的规律,提出军训工作与大学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三、四”模式:即“四心”、“四性”和“四面”。
军训 大学生 第一课
军训对造就祖国的栋梁,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观念、了解现代军事技战术、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全民抵御外敌入侵的战斗力,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思想方面,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积极向上,有报效祖国的热情、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知识方面,这些学生经过严格的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和洗礼,知识结构较合理,基础较扎实,既在课本上学到必须掌握的知识,又在课外获得了一些信息,少数学生(主要指城市)视野开拓,思维敏捷,创新意识较强,甚至掌握了一些技能。
生活方面,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关心,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承包下来,造成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并且容易使孩子产生好逸恶劳、怕苦怕累、挥霍无度的不良习气。
体质方面,由于学习紧张,业余时间运动少,普遍存在体质较弱,经不起强运动量,韧耐能力较差。
礼节方面,有一定的礼节、礼貌,但离中华民族五千年形成的尊老爱幼、谦虚宽容、诚实守信、良心义务等的优良传统相比,还需大大加强。
心理方面,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的溺爱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自我享受意识,奉献精神缺乏,集体观念差。他们生理成熟,但认知能力和心理却未成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家庭贫富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易自卑自闭,易自暴自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受不得批评,更受不得体罚。这些特点,反映出军训工作与素质教育有其特殊性、差异性和必要性。
向往阶段,主要表现是对军人的敬意,军营的向往,思想上感到很好奇,心灵上感到很美好,行动上表现很配合,立正、稍息、敬礼很英姿。
磨练阶段,随着步法变换、操枪、班、排队列动作的规范、严格、准确,训练强度的加大,学生的身心受到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约10%的学生会出现腿肿、头昏、病发等,同时怕苦、怕累,对教官的训练方式、训练强度不满的思想逐渐抬头,甚至发展到极少数学生怕训练、躲训练,装病不训练,与教官发生磨擦等现象。
适应阶段,由于教官言传身教,不断交流与沟通,学生基本适应了训练强度,掌握了班、排队列基本要领。少数素质较好、动作规范的学生被选拨担任标兵及其它表演项目的训练,同时训练内容进入实弹射击项目,既新鲜又刺激,因而这一阶段,学生思想从比较烦躁、怕苦、对教官不满的情绪逐渐消除,伤病员减少,教官比较了解学生,学生比较信服教官,彼此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配合,训练效果明显。
兴奋阶段,分列式训练进入高潮,阅兵式进入倒计时,此时的学生精力充沛,参与意识大大增强,训练热情非常高涨,各阅兵方队之间呈现暗流涌动你追我赶的景象,学生与教官交流频繁,配合默契,形成一股强大力量,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勇夺评比第一。
“四心”即责任心、爱心、细心和耐心。责任心是灵魂,是基础,是提高军训质量完成军训任务的基石,没有责任心就无法搞好军训工作。责任心与各院(系)选派出来的干部素质有关,因此在选派军训干部时一定要政治素质好、工作认真负责、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的同志担任。爱心就是对学生要付出自己的一片爱,那怕是一小点,作用和效果是天壤之别,正所谓“一颗善良的心,是美丽的核”。决不能漠视学生、打骂学生、体罚学生。对军训中生病的教官、指导员、学生等要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关爱,多看望他们、多了解他们、多照顾他们。细心则在军训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发现军营中的美与辉煌,借以冲破无边无际的黑暗,一旦发现有不利于军训工作的言行,一定要消除在萌芽之中,不能让它漫延发展,同时围绕军训开展的内务评比,文艺汇演、球类比赛、黑板报评比等活动,安排要科学、检查要仔细,评比要规范,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同学友情、拼搏精神、竟争意识。耐心细致做好有思想问题的同学,要多交心、谈心,多讲军人的风采,军训的目的意义,“轻伤不下火线”,多关心爱护、多讲范例、多讲纪律,态度不能粗暴、方法不能简单,要正确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过程和产生的后果,引导他们改正“宁肯退学都不愿军训”不正确的想法,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
“四性”,即原则性、前瞻性、纪律性、多样性。原则性贯穿整个军训过程,只要是进入大学的学生,都必须无条件的参加军训,这条原则不可动摇。因其他原因未能参加军训,明年必须补训。前瞻性则对学生在军训过程各阶段出现的心理状态和问题要有预案,某一阶段军训项目结束前,要预先做好下一阶段工作中将会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尽量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纪律性学校有校规,军训有军规,哪些应该做,哪些不能做,一定要作明确规定,指导员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对严重违反校规、军规的人要严肃处理,保持校规、军规的严肃性。多样性是指军训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多样化,不能千遍一律,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善于处理主要问题。训练枯燥时,课间进行拉歌比赛,课后进行文艺表演、球类项目等让学生感到训练的丰富和有趣。
“四面”,即思想方面、组织方面、制度方面、作风方面。思想方面,军训师(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总揽全局,组织带训干部学习,提高认识,同时进行全局观教育,工作责任心教育,使他们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为团队服务的思想。组织方面,在军训团中组建临时党、团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党员的光辉形象,要求参训人员做到的党员必须做到,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让学生党员协助班、排长、指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注重挖掘和发现非党、团学生的表现,成绩突出的及时表扬,表现不好的及时谈心,保证军训工作的圆满完成。制度方面,建立议事(开会)制度、安全制度、伤病员请假制度、内务评比制度、谈话制度、值班制度和深夜查岗制度。让制度规范化、条理化,杜绝处事随意、职责不明、办事不公、工作不到位的现象;作风方面,军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财、物、保障等方面,军训师(团)部干部要随时了解各连队及连队内部的情况,采取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同时还要深入炊事班、深入医院,特别是深夜检查哨兵、检查学生休息要仔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决不能敷衍了事,否则后患无穷。
安全问题,军训中必须注意的首要问题是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其包含军训安全、交通安全、军营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它是衡量军训工作的最重要指标,在思想上要引起带训干部的高度重视。
磨擦问题,极少数教官由于训练方法较简单、素质不高、语言不文明,很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训练评比的竞争,有可能使教官与教官间、学生与学生间发生小磨擦,这些不安定因素要及时化解,不留后遗症。
军训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通过军训,磨练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升华了思想,加深了对国防观念的认识,激发了爱国爱校热情,增强了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大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基:四川师范大学,工学党委书记。刘长慧四川商务职业学院,高级统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