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静
体育教学实践中合作性学习的研究
朱 静
体育教学实践中合作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对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体育教学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
合作性学习是一种教学理论,也是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在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采用了这一教学理论成果。它将社会心理学中的合作原理引入教学实践中,强调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目标是促进学习者认知的发展。合作性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主动学习”作为理论依据,以“广思集易,探究创新”为核心内容,以“互帮互勉,竞争激励”为原则。使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求学,在学中求乐” 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合作性学习通常是将学生团体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的做法,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小组内的成员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彼此交流,互补互助,从中实现每个成员的学习目标,也使小组成员之间得到了互相的学习支持和帮助。学习小组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学业不同等差异性进行划分,以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很多情况下,将上体育课当做是拿分数的场所,忽视了学习体育的健身、健康的主旨,因此,他们往往在体育项目学习中,将自己孤立起来,将注意力只是关注于自己要攻下的一个或几个项目,尤其阻碍了成员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更没有深入理解体育学习的真谛。而合作学习则把同学们的感受、情感和活动联结起来,同学之间通过共同的参与,相互的动作模范、体会与帮助,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集体合作社会价值。
合作不是简单的学生集合,它是有机的组合。通过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给予每个组内成员一个角色、分配一定的任务。这样使同学们在参与体育学习中,相互找到自己位置,在共同的任务中相互配合,互相依存,共同承担。在这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认识到自己的重要和价值,都能够将自己的潜力的能动性激发出来,这样就可发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懒惰情绪,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了积极主动。
传统的教学中,提问学生是常见的一种教法。在提问中,被提问学生之外的其他同学往往被组织当做“听众”,大部份学生的时间被老师提问挤占了时间。而且提问这种方式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反应不强烈,对所学内容不能形成稳定的、深刻的印象。而合作性学习方式则对提高体育课堂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适用于现代大学的大容量班级的教学问题。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的,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多的时候是小组成员共同分享成果,并彼此在相互帮助和影响中构建自己的新知识。同时,在合作性学习中,提高教学效率要重视教师的指导地位,相反,在学生合作性学习中,教师应当具有更高的教学艺术,需按哟他们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意能力方面适应学生的合作学习中的需求。比如,传统教授接力跑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接力赛中的动作分解,每个动作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去体会。但合作教学法强调让每个小组先去尝试自己去跑,然后再让他们总结经验,相互探讨,老师再有针对性的纠正或肯定,这样就有利于快速掌握接力赛的动作要领。又如,在障碍跑训练中,教师可以先让每一组尝试跑过、跳过、爬过、绕过若干障碍。教师让各组先尝试做一遍“障碍跑”,经过这个过程后,再让各组同学有针对性然后再让各组讨论:让同学思考怎样做才能达到“既要快过障碍,又不能犯规”的要求。通过这中尝试、思考的过程,在小组内、小组间展开热泪讨论,使他们相互交流,互谈体会,教师从中指导后,再让各小组去练习,这样经过反复,就可使学生在自主体会中迅速提高“障碍跑”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讨论也增进了小组内成员间的协调、默契,提供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合作学习的团体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的,在体育学习中,他们小组内成员之间的语言互动、动作互动,进而引起情绪的互动,并且小组与小组之间、小组与指导教师之间,在体育项目学习中也存在互动,这种互动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是一种对共同问的问题的探讨,思想活动的碰撞。通过这种互动,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扩展他们的思维,尤其是可以提高他们对问题的认知,进而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仅利用认知能力的迅速提升,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教学中应当达到较高社会化教育目标。
[1]陈红.美国合作语言学习内容浅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10.
[2]刘金梅.合作学习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3.3.
(朱静:中国石油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