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亮
交叉与互动
——中法数码媒体设计教育的比较分析
谭 亮
广州美术学院和法国美术学院的互访交流及国际工作坊实践启发了我们对数码媒体设计教育的思考。本研究以笔者在法国长期访问为基础,总结法国相关专业的主要特点,阐述两方的数码媒体设计教育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并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中方在体制、教学方式、学生创造力、人文素质等方面所出现一些问题,探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国内美术院校相关专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数码媒体 法国美术学院 工作室
本文系:广州美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编号:09XJA036)。
数码媒介设计是指以数字科技的发展和全新的传媒技术为基础,把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感觉巧妙融合一体的新学科,数字艺术作品必须在实现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技术手段。在国内美术院校中,与数码媒介设计相关的专业包括数码艺术设计、新媒介设计、互动艺术设计,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的数码媒体设计专业、中国美术学院的新媒体设计系、广州美术学院数码艺术设计系、川音成都美院的互动媒体系等。法国数码媒介设计专业院校包括埃克斯•普罗旺斯艺术学院、巴黎国际电影学院、法国高等艺术研究院等,这些院校设置了与数码媒介设计相关的专业。
近年两国的数码媒体设计教育交流越来越深入和多样化,形式包括邀请法国教授开办工作坊和学生的交换学习等。广泛和多形式的交流结果显示出我国数码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较强的作图能力和模仿能力,但在创造力、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有很多不足,较难适应中国向更高层次转型的发展需要,许多的后遗症正在逐步显现出来。本文着重探讨法国美术学院的教学特色,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中法之间的差异。
(一)专业设置与工作室
法国的公立美院强调院校的专业化,而不是大而全。如埃克斯学院的工作室主要围绕互动艺术方向,包括超媒体设计、电子机器、声音。欧洲著名的法国阿尔勒艺术学院只有摄影学科。这种按学科专长发展的形式在法国非常普遍,而国内几乎每个美院都有纯艺术与艺术设计等专业。目前大多数院校数码媒体系科都以动画类专业为主,而互动艺术设计是的法国院校主要的学科之一。
工作室是法国艺术学院普遍采取的教学形式,即不按照系科划分专业,而按照独立工作室来运作。工作室由有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授主持,负责各自专业方向和设计训练,并组织讲座、专业考察、实习等,使学生长效地、持续地接触实际设计项目,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室的建立是数码媒体设计教育的重要的前提,数码媒体设计结合了多个领域或专业内容,因此更需要通过工作室来实现跨专业的合作。
(二)交叉性的教学环境
“交叉”指学科、学校、国家三者之间交叉。工作室的运作已经体现出跨学科性,这并不意味着万精油式的教学,而是更强化了教学的专业性,结合其它相关学科的要素和形式。而国内高校还是按照传统的分专业学习。学科交叉的前提是在学生前期学习时不明确划分他们的具体专业。法国学生在一年级入校时不分专业学习,二年级下学期由学生自行初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三年级下学期学校才要求学生选择继续深入学习的专业方向。学生前期所受的基础教育是一样的,后期进入专业学习时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的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本身也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这有效地避免了我国“由高考志愿定终身”的模式所带给学生的一系列学习困惑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问题。
交叉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不局限在一所学校,在三年级以后学生可以申请去其他院校学习。埃克斯学院和多所著名院校每年都有固定的合作教学,外籍学生中有来自10几个国家。学生和老师总是充满着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和尊重。师生这种国际背景增强了学术氛围,外国留学生则是更加认真,因为他们要和法国学生一样通过国家的文凭考试,加上语言交流的困难,如果没有学术水准很难通过毕业答辩。
(三)学生的主动性
法国学生在学习和创作的主动性很强,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工作室中的讲授式的方式比较少,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作品,做的过程中教师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国内院校中一味地由教师讲课,然后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的方式。在进入三年级之前学生需要决定自己的工作室去向,然后找导师表明自己的意图和将来的打算。学生可以选老师,如果觉得工作室的老师不适合自己,可以和其他工作室的老师沟通和谈自己的想法和现状,如果这个教授觉得有道理就会接受。虽然学校提供了较为自由的环境,但漫无目的的学生是很少见,整个过程里学生都是很紧张的。这种教育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四)考核方式
对于一个读完五年要拿到DNSEP高级造型艺术文凭的学生来说,需要经历包括入学和毕业在内的六次大的考核。考核在每学年的6月份举行,学生要把整个学年的作品都展示出来,由包括邀请校外教授在内的评审团来考评,学校注重来自外部的评价,考核淘汰的比例最多的时候达到1/3。国内美术院校在专业方面除了毕业设计之外几乎没有大的考核,每学年的专业成绩都是在平时的课程中由任课的专业教师评定,这样的形式一方面缺乏开放性和公开性,不利于让其他年级的学生了解。
(一)专业课的改革
专业课是专业思维和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有明确的专业内容,而专业思维和行为方式包含美学属性、技术因素、社会学属性和心理学属性等内容。数码媒体设计的专业课程应逐步与科学技术结合,探索人与及机器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埃克斯学院的Hypermedia超媒体工作室是整个数码媒体设计教学的中心,其主要教学研究的特色是使用编程代码作为创作的工具,这与传统的设计艺术是很大的不同。运用C语言、Java需要很强的逻辑性思维,而最终的目标是达到创作预期的互动效果,这又需要创新思维。运用编程可以与图像、动画、声音、机械等等媒介实现互动效果,甚至可以将一种媒介的属性转换为另一种媒介,这些都是该工作室非常有特色的地方。笔者的一个实验性的作品就是尝试将物体的运动转换为声音艺术,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可以决定声音的高低、长短,超越了传统艺术设计形式。在国内的数码媒体专业课中应设置Processing编程艺术课程,摆脱现有的软件教学局限性。
专业课教学要充分重视设计教学中的课题选择,更多的实际课题有利于使学生关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并可以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先进的思考方法和制造手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要求。在设计专业课程中运用和设计许多实际的课题,可以使学生能够考虑各种因素的限制条件,有效地运用设计方法和思考过程于设计中,使设计训练全面深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养成科学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强调跨学科性。跨学科的理念基于整合,也刺激了那些产生交互冲击与联合作用的力量。埃克斯学院的几个工作室在编程、声音、电子机械都有相当的研究和实验,数码媒体设计是一门结合了高技术的学科,国内院校的艺术设计学科在结合科技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应引进急缺专业的人才和派出教师进修相关专业加以弥补。
(二)理论教学的作用
埃克斯学院的理论教学和国内艺术院校所理解的不相同,通常国内所理解的理论教学往往是以论文为主的形式或史论课。法国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会提供大量的书目给学生,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教师比较少会以灌输的形式给学生讲课。注重学生自己的理解,而且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作用,理论教授往往会经常和学生交谈,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新的方法和创作理念。例如埃克斯学院图书馆藏有从70年代末期到现在的大量电子艺术的文献与著作,包括奥地利电子艺术节每年的著作,以及德国ZKM的作品等等。而国内院校很多都有规模宏大的图书馆大楼,但缺少好的专业书籍,采购书与使用书二者脱节。国内很多理论课教师往往与创作实践相分离,主要表现在“毕业论文”环节。学生应当与研究电子艺术、互动媒体的学者进行不断地交流,才能形成创作理念。
(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平等在法国美术院校中是相当重要的,教授很关注有思辨能力的学生。一旦有学生在观点上驳倒一位老师,那么这位老师就会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老师跟学生谈话不会出现上下级的姿态,而是把学生看作一位艺术家或者设计师。这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自由、平等、博爱。并在艺术教育中制造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气氛。我们应逐步建立教授工作室责任制,让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不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寻找一种独特且可行的方法与学生沟通。老师应注重“学会听”教学原则,根据学生们的叙说去了解学生,向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举出大量的例子来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创作目标和表达手法。
法国数码媒体艺术设计的相关工作室包括编程工作室、电子机器工作室、声音工作室、三维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等等,每个工作室有1-2个技术老师负责。专业学术以及作品的发展则是与教授面对面的讨论。教授教学之外的事情全都由技术老师安排,他们要手把手地教学生技术活,例如怎样编程序、怎样做视频后期、怎样做装置技术上的活、怎样连接电路板等等。这些教师需要全天呆在工作室随时辅助学生完成作品,他们都是非常认真负责和有耐心,也是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根据国内数码媒体设计专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引入技术教师这一岗位,使得教授们更专注于理念教学和学术研究中。
法国数码媒体设计教育显示出专业性、个体性和跨学科性的鲜明特色,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双方的差距和差异。应借鉴和学习法国灵活开放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合中国特色的数码媒体设计教学体系。专业教师还必须关注本土文化和社会,不能照搬西方模式,要理解民族自身的审美观念,把数码媒体设计与传承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引导学生运用先进的数码媒介手段创造未来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1]CampusFrance.[EB/OL].http://editions.campusfrance.org/filieres/chinois/numerique_cn.pdf.
[2]金妹.宽容与超越——法国当代高等艺术教育的核心观念[J].学术界,2009.2.
[3]邢亚龙,王政.浅析中国数码艺术教育的现状[J].美与时代,2008.12.
(谭亮:广州美术学院数码艺术设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互动媒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