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华
历代咏燕诗杂说
陈少华
燕子,这种小巧的候鸟,早在几千年前便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经·邶风·燕燕》一诗中的“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可谓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吟咏燕子的诗。此诗是一首惜别之作,诗中的咏燕仅为见物起兴。自此之后,咏燕的诗作便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尤其是唐宋两代。
纵观历代咏燕诗,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主要是写实之作。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嘴爪虽欲弊,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诗人将此诗归入讽谕类,旨在以燕喻人,其实它又是一首精妙的写实之作。诗中描写雌雄双燕衔泥筑巢,生育儿女,呕心沥血捕虫喂养儿女,“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并“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直到送雏燕举翅飞翔而去。全诗语言浅显生动,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态、如闻其声之感。清代诗人周士彬的《营巢燕》也是一首描写双燕哺育雏燕的写实之作:“双燕衔泥葺巢垒,飞去飞来掠烟水。巢成抱卵意苦辛,忍饥终日伏巢里。哺养新雏四五子,冲风冒雨寻虫蚁。燕雏羽弱飞难起,母燕呢喃翔复止。一朝相引向天飞,子去母归谁顾视。独有前林慈乳鸟,衔恩反哺情无已。”此诗与白居易的诗相参读,则不难看出两诗的思想内容、笔法颇为相似,由此也可见白居易诗对后世的影响之大。另一类主要是抒情之作。此类诗作咏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咏燕旨在借题发挥,抒写作者的情感,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的前两句描绘朱雀桥畔杂草丛生,野花盛开,乌衣巷口夕阳斜照,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后两句借咏燕而抒情,构成今昔之比,昔时金陵的荣华,王、谢两大家族的骄奢,以及时光的流逝,朝代的变迁,物是人非,尽包蕴在这咏燕的诗句之中。又如唐代另一位诗人崔道融的《归燕》:“海燕频来去,西人独滞留。天边又相送,肠断故园秋。”此诗以燕归与人不归相对比,强烈地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也是一首咏燕抒情的佳作。
有趣的是,在不同诗人的笔下,燕子的形象有美丑之分。燕子体态轻盈,别具风神,素有“天女”之美称。在一些诗人的笔下,燕子的形象也往往美如天女:“年去年来来去忙”,“燕子营巢得所依,衔泥辛苦傍人飞”,这是辛勤劳作的燕子;“只愁去远归来晚,不怕飞低打著人”,“入幕不惊挥尘客,巡檐如唤卷帘人”,这是与主人和谐相处的燕子;“自知羽翅弱,不与鹄争飞”,“无心与物竟,鹰隼莫相猜”,这是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燕子。与褒扬性的咏燕之作截然相反,有些诗人的咏燕诗则别出心裁,不褒燕而诘之贬之,将“天女”翻作“丑女”。南宋“江湖诗人”戴复古的《诘燕》便是这方面的力作:“去年汝来巢我屋,梁间污泥高一尺。啄腥抛秽不汝厌,生长群雏我护惜。家贫惠爱不及人,自谓于汝独有力。春风期汝一相顾,对语茅檐慰岑寂。如何今年来,于我绝踪迹?一贪帘幕画堂间,便视吾庐为弃物。”此诗采用问燕,诘燕,燕不答而“我”自答,寓答于问之中。通篇拟人,将燕子人格化,对比强烈:有纵比——燕子的“去年”与“今年”之比;有横比——“我”对燕子倍加护爱与燕子对“我”忘恩负义之比。从而塑造了一个忘恩负义、嫌贫爱富的燕子形象,借以抒写诗人对势利小人之怨。
同是燕子,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是“天女”,而在戴复古等诗人的笔下则成了嫌贫爱富、忘恩负义的“丑女”。何哉?燕子有体态轻盈、颇具风神、不辞辛苦的一面,也有衔泥筑窠多选在富贵人家的一面,后者从“海燕双栖玳瑁梁”(唐代沈佺期《古意》)与“不辞故国三千里,还认雕梁十二回”(清代周京《燕来》)等诗行中可见一斑,诗人们对燕子或褒或贬,只不过是“为我所用”,言在此而意在彼。陆游的《燕》赞美燕子的辛勤,赞美燕子与人的和谐相处,实是赞美勤劳之人,赞美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亲密无间的真情。同样,戴复古的《诘燕》亦是借诘燕来诘人,真正令诗人痛心疾首的是那些非燕似燕的无耻之徒——当你飞黄腾达时,他们蜂拥而至,一旦你落马失意,他们则落井下石,又趋之若鹜于新的炙手可热者。此类人与燕子的形象不可同日而语,而其所作所为又是何其相似?可见,戴复古写燕子,将“天女”翻作“丑女”,不过是化丑为美、否定丑而肯定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