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记海棠开后,不是悲秋——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2011-08-15 00:47:00贺麟迤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广安638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6期
关键词:易安李清照意识

贺麟迤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广安 638000)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文化传统也是以男子为本位的,它以男性的视角、语言记录着历史阶段的风风雨雨、喜怒哀乐。女性,只是男权社会的附庸,缺乏独立的人格意识。但是在慢慢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仍然有一些女性,崭露出了她们值得被讴歌的天才和能力。李清照,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她把对女性自我人格的寻求融入她的生活以及诗词创作中,而她那独立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绚烂的才华也使得无数男性文人们为之折腰钦佩。

一、从李清照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去看她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名城济南的一个有名学者仕宦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而且家中藏书甚富,也为李清照提供了浓郁的文学氛围。加之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大自然陶冶,使得李清照从小就形成了“清水出芙蓉”般的活泼开朗,至情至性。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词绝妙的刻画出一个纯情萌动的少女情态,含蓄而微妙,不由得让人想到“赤子”李煜的那首《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都是那样的情趣盎然,写出了活泼少女的几分矜持。跟李煜不同的是,后主写的是眼中的情人,而易安写的是真实的自己,充满了对自身的怜惜和热爱。

从生活方式来看,在那个时代,女性是被排斥在社会主流之外的。可李清照不愿在深闺绣楼消磨自己的青春韶华,她自觉的用自己的敏锐触觉去感知这个世界。尤其在嫁给大学士赵明诚之后,两人本就志趣相投,无奈赵明诚经常外出游学、为官,这让多情的李清照经常处于思念之中。正是生活的单调,使得她对身边的事物格外的敏感,就像对自身命运的关注一样。如“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寂寞深闺》)“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浣溪沙》)那让人无情绪的春雨,那卷不动重帘的微风,牵扯着李清照的幽怨愁绪。但她也不是一味的沉浸在这枯寂孤独中,不是一味的表达她怜花惜春的闺情,比如在《庆清朝慢》中,她借花自喻,展露出自己“绰约俱见天真”中“独占残春”的坚韧,以及“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的豪情。

二、从李清照的审美情趣去看她的女性意识

女性作为男权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长期处于被封闭、被压抑的生存状态中,她们被驯养得自卑、敏感而柔弱。李清照也或多或少的具有这样的一种审美心理,容易变得莫名的伤感,孤灯、珠帘、落花、飞絮、影、香等就成为一些词的中心意象。但李清照拥有的不仅仅是柔弱,她比大多数女子更懂得热爱生活,她喜爱投身大自然,也善于把女性独有的爱和理想寄寓在词章之中。如《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在一连串明白省净的语句中,李清照把自己对自然喜爱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景物,她不是为“秋已暮”、“荷叶老”而伤感,而是在为“水光山色”、“苹花汀草”而欢歌不已。通过湖、山、莲、草、鸥鹭等构成了美得艺术境界,充满着朝气和活力,让人感到可亲、可爱、可喜。

美的形式能够给人带来美得感受,清朝人王士祯评价易安词是“人工天巧,可称绝唱”,其词,韵致多样,其审美风格,也卓有独诣。李清照写词,尤其注重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内心体验,她不以浓笔艳墨取胜,而是大量采用白描,通过对人物的音容笑貌的勾勒,真实而生动的呈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如《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梅花,生于冬春,为报春之花。词人写梅的玉洁冰清,写梅的寒霜傲骨,实则以梅自况,凸显自己的孤洁,展示出自己“不与群花比”、不同流俗的审美情趣。

三、从李清照的社会关怀去看她的女性意识

作为封建社会的文化女性,李清照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把自己锁在闺房之中,而是自觉的把视角伸向广阔的社会。这种情绪虽未打出明确的旗号,但却时时刻刻影响着她的思想,比如她的大量的咏花词,都被赋予了崇高的人格意义,是她自己理想的寄托和象征,也包含浓厚的社会关怀。如她早期的《如梦令》里“雨疏风骤”的海棠,晚期《声声慢》里“晚来风急”的菊花,都道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而产生的惆怅和怜惜,其间也包含着自怜自惜的感伤,以及对扼杀美好事物的丑恶社会的慨叹。

同时,李清照的词中也有事业无成,抱负不伸的感慨:“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时。”(《转调满庭芳》)“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词人神情倦怠的写出了自己抱负未酬的凄清伤痛。这些往往是男性文人的特权。我们经常看到男性文人们长篇累牍的伤古悼今,表达时不我与的深重苦闷,却很难听到女性呼喊的声音。但我们却能从李清照的词中看见她潜在生命意识中更高层次的理想追求,以及封建社会知识女性发自内心的对命运不公的抗争。

李清照的词中也透露着家国之恨和兴亡之感,如《永遇乐》:“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南渡之后,国家支离破碎,尽管时遇佳节,但对易安来说,繁华过眼,尽是憔悴。李清照在词中尽抒亡国之感和浓浓的忧患意识,她用女性特有的敏感心灵去折射社会的动荡以及人民遭受的灾难。无外南宋末年的爱国词人刘辰翁说:“余自辛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可见该词的感染力之强,其所涉及的爱国情怀足令所有人动容。

“性灵钟慧”的李清照正是以她独特女性视角表达出异于男性主流的女性情怀,“出言吐句,有奇男子之所不如”。她的词中融入对女性的关注和热爱,既表现出封建女性的无奈,也反映出封建女性内在的抗争和坚韧。这一缕女性意识,就像一抹幽香,觉醒了女性潜伏已久的独立意识,丰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积淀。

[1] 《李清照词集》——(宋)李清照 著 吴慧娟 导读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 2007-7-1

[2] 《转角遇见李清照:宋词里的爱情与人生》——王芳芳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 2010-3-1

[3] 《李清照: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卫淇 著 哈尔滨出版社哈尔滨 2010-7-1

[4] 《李清照词鉴赏》——唐圭璋 等编著 齐鲁书社 济南 1986-4-1

猜你喜欢
易安李清照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北方音乐(2020年12期)2020-07-09 03:16:26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喝醉的李清照
小布老虎(2017年1期)2017-07-18 10:57:26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李清照改嫁辨证
加班摔倒引发脑出血算工伤吗
劳动保护(2016年12期)2017-01-10 21:29:12
第三把钥匙,穿过谁的身体打开风情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