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版画创作的嬗变

2011-08-15 00:47:00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6期
关键词:版画家版画学院

肖 楠 (潍坊学院 山东潍坊 26100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版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两年一届的全国版画展、两年一届的全国高校版画年会展和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中,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当代版画的变化。我们早已从西方版画的从属者转变为国际版画舞台上的领舞者。我们的版画具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在版画品类、媒介材料、专业技法、艺术含量、专业语言等一个绘画品种所应具备的存在和发展基础以及品评标准方面都已经具备了相当深厚的积累。

一、新时期创作群体的变化

中国当代版画的创作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学院版画;二是画院、美协、美术馆的专业版画家;三是业余版画群体;但在一个地域的群体里,大都是三位一体从事创作但也各有差别。上世纪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文化体制的转型,中国当代版画创作受到强烈的冲击,原有的组织模式和创作群体开始蜕变,最主要的是业余版画群体逐渐消解,画院后继乏人,版画创作呈滑坡趋势。而学院版画在前两类群体相对减弱的情况下,扩大招生规模,青年教师与学生风格上的追随,甚至主导了美术创作的新思潮,呈现出在版画创作中的统领趋势,其特征体现为:艺术性、探索性和纯粹性。它在版画转型中由肤浅走向深刻,在丰富媒材、技法制作和探索版画的多样性发展空间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它逐渐疏离社会生活,淡化主题,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意识,以其独立的文化身份与艺术品质,在中国当代版画结构中往往呈现出前卫的姿态,表现在新一代版画家对传统观念的消解与否定和现代意识的确立与逐渐增强这两个方面。虽然一些老版画家与一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年版画家仍在倡导版画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强调版画的社会功利性。但是绝大多数年轻版画家已经无意于对新兴版画传统的弘扬,而着力于对版画的绝对本体语言和纯艺术层面的突破。具体表现为“代言人”“遵命”的角色弱化甚至消退,自我意识的无限放大,忽视大众的审美趣味和需求;从现实生活中把握和挖掘时代精神的意识淡化,主观表现的欲望极度增强,转向极端的主观内心世界表达,从先前的“自我”发展到“只有自己”。但我们还不能笼统的说新一代版画家完全无视社会生活和没有社会责任感,“主观表现、内心关照”其实也源于当代社会思潮和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上,只是采取了嘲弄调侃甚至玩世不恭的态度,版画又加上了多种媒材的专业技巧与个人语言的极端强化,几乎完全无识大众审美诉求与欣赏习惯。伴随着一届届版画本科生与研究生走上社会,中国版画已经完成了从“社会版画”向“精英版画”的过渡,或者称之为“精英版画”已经取代了“社会版画”。

二、新形势下创作观念的嬗变

它首先表现在对版画本体语言的挖掘上,如对版画复数性与“印痕”的本体认识与理解上。徐冰在《对复数性绘画的新探索与再认识》一文中说:“我们以往对复数性绘画的认识,正在与缺乏对版画语言自身纯粹性的理解在创作中,不能抓住版画艺术的特质,使版画往往尾随其他画种,而显示不出自身的优越性。所以我认为,应透过这些表面的非本质的差异,沿复数、印痕两条线索,真正把握住版画艺术最深层的特点。”其次是版画题材的变化,它表现在题材由客观的再现到对心象表现的转换,表现形式由具象写实到抽象写意。就最具传统与最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木刻而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木刻版画与八九十年代的木刻版画在题材选择与视觉形式上都有着极大的差异。正如齐凤阁先生在《转型期版画的转型》一文中写道“近年的中国版画经历了两个层面的转化,一个是在语言形态上、在视觉方式上,由本土的、民族的、传统的,向现代的、国际性迈进,一个是在精神内涵上、价值取向上,由封闭的、单一的、附属型的,向开放的、多向的、自主型的演变。”两位先生都特别强调了版画自身的艺术本质特征以及对这些艺术特征的探求与强化,这对一向依附于宣传政策的中国版画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我们也要适当顾及大多数民众对艺术审美的诉求和艺术语言的认同与领略,尤其应该注意两点:即由体现时代精神向关注个人内心体验转变以及由版画惯用语言去体现对象和事件向纯粹的版画本体语言的转变这两个过程中不能疏离民众而孤芳自赏。

三、新形势下作品内涵的变化

摆脱历史的重荷而走进现实风情,由“文革”中版画对政治的亲和转向了轻松愉悦的风情表现,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的转折,它标志着版画由政治的附庸转向了自主。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学院版画越走越远,在作品内涵方面基本背离了传统的版画形态,疏离了中国民族文化精神,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标准。齐凤阁先生曾在《学院版画的当下语境》一文中说“有的评论家认为‘学院版画不能以迎合大众的审美口味为目标,要保持学院版画的前卫状态,要以提高大众的欣赏能力为宗旨,把学院版画推向高新的成熟阶段’。”这一脱离了中国国情无视客观实际的理论,实际上是作茧自缚,即使破茧飞出全新的灯娥,也不能为多数人认同。如果违背了中国数千年的审美意识,试图强制民众接受前卫的脱离生活、脱离民众的令人费解的创作,无论其技艺如何的精湛,奋斗目标多么的远大,恐怕都只能是自言自语,都将无法摆脱中国当代版画的困境。

四、新形势下表现形式的变化

新时期的版画创作,已不仅是单纯的木刻一统天下,石版、铜版、丝网版,以及综合版在创作中已经广泛的应用。在这里经济形式的变化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今随着我国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各种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由于中国现在完成体制的转型,走出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艺术也必然要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版画当然也不例外,版画再也不是政治的宣传品而是要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去接受社会和民众的选择。新的形势促使一些版画家去寻找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另一些版画家受到艺术市场的制约在版画创作表现形式上趋于多样化甚至在创作观念上迎合市场的需求,无论他们能否走出全新的道路,但他们或多或少是基于现实潮流的影响和顾及了民众的认同和需求,往往表现得讲究印刷工艺、制版材质、印刷颜料等媒介材料,追求尽可能丰富的效果和成品的精致。以学院为代表的版画家们则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来研究尝试各种制版和印刷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版画的画面效果比以前更完整、精致。在版画的表现形式上,学院派画家以其独具的优势,通过新设备和新工具材料的广泛应用,扩大了版画品种的范围,多种表现手法的尝试,极大地丰富了版画语言,使版画突破了以往的模式。但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对主题思想的发掘和重大题材的抉择上,已不再是学院版画的注意范围,而新制作技术的精研和新艺术表现手法的探索创新,成了版画家刻意追求的唯一中心。较少体现当今社会的时代性,而更多的表现为时尚性,但它过分的注重自我内心关照而忽略了现实社会的本质和脱离了绝大多数民众,忽视了绝大多数的民众审美趣味等方面,应该是特别值得我们警惕的。但对于新技法、新材料、新观念、新追求应用在当前的版画创作中是应该明确肯定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版画创作已经发生较大变化。新形势下,版画家在创作意识里注入现代人文主义精神关怀,提升版画本体语言的文化含量与艺术含量,强调版画的原创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和顾及公众的认知与感悟,在进一步实现版画本体语言由表现手段的客体向有高尚精神情操创作主体的变化过程中,创造既有版画审美特质又带有当代人文精神的与社会公众相关联的艺术形象,成为当代版画作品应当具备的品格。

[1] 徐冰.对复数性绘画的新探索与再认识[J].美术,1987,(10):50.

[2] 齐凤阁.学院版画的当下语境[J].美术大观 ,2007,(6):5.

猜你喜欢
版画家版画学院
版画作品选登
初等教育学院
挥刀向木,大爱无声——著名版画家戴政生教授抗疫作品选
少儿美术(2020年4期)2020-12-06 05:59:50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少儿美术(2019年8期)2019-12-14 08:07:02
工友艺苑
工友(2018年12期)2018-12-21 05:28:54
版画之颠——当代著名版画家张敏杰
流行色(2018年5期)2018-08-27 01:01:26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小小艺术家(2018年1期)2018-06-05 16:55:48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