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色彩减化现象研究

2011-08-15 00:47:00刘春蓉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四川川音621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6期
关键词:克莱因单色灰色

刘春蓉 (川音绵阳艺术学院 四川川音 621000)

中国油画在经过近百年的学习探索后,不仅在题材和内容上具有中国的特点,而且把油画与中国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中国人的审美观点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中国油画走向了自觉和自律。色彩上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把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朴素而为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澹然无机而众美之”“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等审美观点作为当代油画色彩的主要突破口,使油画的色彩呈现出单色化和色彩减少倾向,而且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油画创作中的色彩减化指的是一种色彩的主观处理,通常是对对象的本来色彩进行减少和提炼,用一种或几种较少的色彩进行油画创作。主要呈现出单色化和色彩减少两种方式,单色化是19世纪50年代印象派色彩以后开始出现的一种主要的主观性色彩,色彩减化则是当下油画特别是中国油画的主要主观性色彩新现象。

单色化

单色画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有马列维奇、伊夫.克莱因、格列琴科等。其中以伊夫.克莱因成就尤为突出。克莱因在1952年的时候到日本留学时,偶然的情况下接触到东方文化,对禅宗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顿悟到油画色彩的变革方向。开始了他的油画单色化探索和研究。他把东方的思想嫁接到了自己从事的油画艺术上,开始他画的是黄色的,橙色的,到后来发展到群青做的单色画,并冠以一个时尚好听的名字——“国际克莱因蓝”。他的举动开创了油画色彩的新纪元,对当时和后世都影响巨大,就连伟大的油画大师毕加索在20世纪70年代也进入了蓝色时期。

学习大师不是对大师作品的简单模仿,而是从大师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加以发扬光大。我以为克莱因的创造只能是他自己的兴趣点与中国文化的一次嫁接,由于他对东方文化的了解和理解都是局限的,而且具有很大时代局限性。所以他的单色画是简单和表面的,带有很强的实验性和探索性。但单色化符合了中国的审美趣味,受到了许多中国艺术家的青睐,他们吸取自己喜欢的因素并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改进和创新。所以单色化在中国进行了发展和突破,画面上呈现出两种或很少的几种色彩,徐晓燕、岳敏君就是其中的代表。

《怒放》是徐晓燕对油画色彩的一种实验和尝试。当她看到了农民采回来的不要了的白菜,突然一种灵感使她看到了那废弃的白菜用肉眼看不出来的美丽,那种美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所以她开始了他的单色白菜,开始画了绿色的,后来又画了蓝色的、红色的、黄色的和灰色的来象征春夏秋冬,都是单色的白菜的特写,而底色则是中国人普遍喜欢的灰色。这种单色与克莱因的单色画已有不同,具有现代社会设计上的一些特点,色彩上的理论原则是“随类赋彩”,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黑白中有万色,重视单一色的丰富色阶变化。

岳敏君的傻笑人在色彩的处理上,背景是具有混沌性的中国灰色,人物的皮肤的颜色也是进行提炼和纯化的虚假的近乎固有色的单一的黄色,衣服的颜色也是与背景协调的偏紫的白色,主要是通过色彩的主观处理:提炼和纯化,具有现代感和设计因素。在视觉上也呈现出一种不真实,实际上也是艺术家对那时人们生活状态和现状的怀疑,这与夸张虚拟化、典型化的形象处理相辉映,恰恰凸显出“生动和荒诞的生存处境……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切入现实的新的方式。

当下单色画的突出代表王怀庆,他试图把油画与中国水墨还有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更具有时代气息。

色彩减少现象

中国色彩上的理论原则是“随类赋彩”,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黑白中有万色。所以古典中国画的代表——文人画就不注重实际的色彩,而重视一种意境色彩,从而把重点放在了笔墨、材质和绘画的形式与语言中,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中国画作画的程式和欣赏尺度。

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具有很强的后殖民主义倾向,但不可否认张晓刚的作品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很深的影响:儒家文化根深蒂固——中庸之道、模糊的表达,委婉的批判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追求的形式语言又使他看似简单的画面多了一些内涵和可看性。他的作品用色是一种灰色,但他崇尚一种单纯美、柔和美、模糊美,这些美往往给人以想象空间,在视觉上延长了眼睛抚摸画面的时间,使作品更具有吸引力。作品中偶尔出现的一些特殊的锈蚀般的色彩,则是结合现代色彩构成学的原理,为了打破单色给画面带来的单一感,使无色与有色搭配,从而协调和丰富画面。

四川的画家们总偏爱灰色,这种近乎单色化的主观处理不仅跟画家的情感经历,文化熏陶有关,还跟生长环境、生活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关系。灰色在四川除了淡淡的忧伤外,会给人一种柔和的慵懒的感觉,有时也会把它与南唐时的文化艺术联系起来,给人一种矜持含蓄的感觉,更有中国文人画的那种儒雅的风度和韵味。灰色成为川派绘画的重要特点,在全国独树一帜。

杨春生和曹阳的作品的色彩就是一个重要的例证。他们神奇地把自己的喜好与中国气韵、盆地特点相结合,完成了绘画艺术内质完整的要求:即内心与外化的整体性。绘画语言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动声色,而且充溢着禅意,这些画被很多人喜欢。其原因主要因为这些画都是形与意的幻化,而从形式到内容更具当代的个人化体验,也体现他浓厚的背景性气质。绘画呈现出“褪色”的调子,直逼感受的真切,又留出了可能“模糊”的巨大空间,具有中国品味的文化气息和意境感。这都是有意无意流露出的中国人的审美特点,四川画家所特有的气质。

油画的色彩减化现象不仅是中国传统色彩审美学在人类历史和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积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传统的一种表现形式,也符合了现代人快速的生活工作节奏和精神世界的内在要求:消解一切附着在物质对象上的华丽修饰,还原事物的朴素形态。当下的油画色彩减化现象不仅是画家以审美眼光对待宇宙自然,主观处理色彩,更是达到“以情观物”“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的肯中国文化性的重要体现,所以中国油画走出自己的路已不仅仅是一个理想。

[1] 王庆生《绘画东西方文化的冲撞》[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

[2] 老子《道德经》[C].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

[3] 徐虹《女性美术之思》[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4] 《模糊艺术论》王明居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1998年3月第3次印刷.

[5] 《了了阁艺术档案——前后左右环境》[R].2006年12月出版.

猜你喜欢
克莱因单色灰色
克莱因:缔造“蓝色狂想曲”
伊夫·克莱因与他的蓝色秘密
河北画报(2021年8期)2021-08-04 15:56:47
浅灰色的小猪
单色不单调·灯具篇
现代装饰(2018年12期)2018-12-29 13:03:40
灰色时代
Coco薇(2017年2期)2017-04-25 17:59:38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Coco薇(2017年2期)2017-04-25 17:57:49
从德布罗意波到克莱因-戈登方程
彩妆去寻找春天
时尚北京(2016年4期)2016-11-19 07:51:00
世界记住他,因为他创造了一种蓝
女友·花园(2016年6期)2016-08-09 22:35:49
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