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唱表演中内心的“听觉与视觉”

2011-08-15 00:47王一冰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演唱者声乐歌唱

王一冰 (咸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论歌唱表演中内心的“听觉与视觉”

王一冰 (咸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歌唱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准确生动地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表达出作品中最隐秘、最丰富、最具有创造力的情感,以此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达到更深层面的情感交流。在歌唱中,内心“听觉与视觉”可以使我们正确判断歌曲风格,培养我们的歌唱想象能力,提高我们的试唱能力;内心听觉与“视觉” 是调整歌唱中发声技巧的基础,记忆的基础,获得正确形象思维的基础,情感的基础。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 对于声乐演唱至关重要,当人们有意识地去认识它的存在,并努力培养和积极运用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它在歌唱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歌唱;内心听觉;内心视觉

音乐艺术创作是以人类听觉为基础,获得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为目的的。人类听觉既是作曲家创作的基础,又是声乐演唱的基础,更是音乐审美的基础。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音乐已不仅仅是声音的艺术,创作者创作声乐作品过程中,会通过一系列的语言符号将自身的情感依附在需要内心视觉去关照的具象和意境上,具象和意境成为情感的载体。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主动将情感注入,景由情生。所以,声乐歌唱作为一种艺术,同时由于其自身特性,使得调动内心视觉形成内心视像的过程尤为重要。李斯托威尔曾经说过:“艺术的想象往往是通过某种特殊的视觉形象来进行的。[1]因此,重视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给演唱者的技巧发挥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增强音乐的艺术效果,使歌唱更趋完美。

一、歌唱中内心“听觉与视觉“的概念

歌唱的内心听觉是人的内心所进行的歌唱活动,它作为歌唱中音乐听觉特有的表现形式,不依赖于音响,是仅凭人的记忆表象和思维而准确地构成内心音乐意象的一种能力。[2]

歌唱的内心视觉是指在歌唱中,艺术作品的接受者根据作品外在表现出来的抽象或有限形式,经过自己的思考体会,在内心深处形成一个具体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画面)。[3]

二、内心“听觉与视觉”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对声乐演唱非常重要。当我们意识到它存在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它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内心“听觉与视觉”在歌唱中的作用。

1.能正确判断歌曲风格

在声乐的学习中,初次接触某首歌曲,我们就会对其节奏的快慢,音乐旋律的起伏,音色的明暗产生愉快,感动,悲伤等各种不同的生理反应。这其实是一种内心听觉的“审美反射”。比如我们听贝多芬《欢乐颂》,就会有一种积极的情绪。因为《欢乐颂》是对光明的直接赞美,表达的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它是歌颂和平。而《土拨鼠》则不同,“我曾到过许多地方,把土拨鼠带在身旁”,前面的四句歌词,似乎有一种萦绕不尽的忧伤。它所表达的,是一种伤感的情绪。所以,对于不同的歌曲风格,我们应该依靠自己的听觉,作出正确的判断。

2.能培养我们的歌唱想象能力

在歌唱中,歌唱者必须把自己置身于作品所设计的情景之中,形成一种特定的内心“视觉”,再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指导自己的声音状态,达到情景交融的歌唱效果。例如歌曲《大海啊故乡》。《大海啊故乡》创作于1983年,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曲。这首作品除去反复部分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为第一段,感情朴素无华,富有叙事性;后两个乐句感情真挚,表现出主人翁对大海、母亲和故乡深厚的感情。如果没有内心“视觉”与“听觉”,就无法感受到大海辽阔、宽广的音乐形象,也就无法表达出对大海的热爱、对母亲和故乡的眷恋之情。再如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这首歌是一首追忆背叛自己恋人的歌曲,它表达的是少女对感情顽强、坚定的态度。如果没有内心画面感,也就表现不出伤心少女在银色月光下,朦胧而执着的感情,就表达不出这首歌应有的意境。多听多想,多接触作品,就能依靠内心“听觉与视觉”,慢慢地培养我们的歌唱想象能力。

三、内心“听觉与视觉”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是演唱者在演唱中的内心活动,作为一种表演艺术的心理状态,它紧密地伴随着我们的歌唱表演,演唱者的内心“听觉与视觉”的形成是唱好一首歌的重要因素。

1.能够调整歌唱中发声技巧的基础

演唱者发声的声音概念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歌曲的演唱。[4]凭借正确声音概念的帮助,利用“听觉”去辨别声音优劣,调整发声的状态,对于声乐表演至关重要。张学友曾经在《雪狼湖》的巡演中,有过跑调的现象,但是因为他听觉上的灵敏,(内心听觉依附外部听觉,首先听到的是客观的外部音响所发出的声音,再由外部音响所产生的结果直接作用于自身的内心“听觉”)所以他很快就把声音状态调整过来。最后的演出同样获得成功。

2.能够提高歌唱记忆的基础

拥有良好内心听觉的音乐家往往都有着惊人的音乐记忆能力,歌唱记忆依赖于自身的内心“听觉与视觉”。在歌曲演唱中,我们可以通过听觉形象向视觉形象的转移来帮助我们记忆,把自己置身于作品所设计的情景之中,形成一种特定的内心“视觉”。[5]例如《卡门》选段《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头脑中必然会出现女主角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而《费加罗的婚礼》选段《你们可知道》,出现的则是公爵的男侍凯鲁比诺男扮女装的形象。这些特定的形象,都可以加深演唱者的歌唱记忆。

3.能够获得歌唱中正确形象思维的基础

“音乐感受能力”对于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6]对于演唱者来说,想要在演唱中得到动听的音色,首先就要建立起内心“听觉与视觉”概念,要在内心想象中准确地知道声音形象。就像演员在表演某一角色时,他首先会在头脑中先有个角色形象。同样,在歌唱中,我们也应该先在头脑中设计出歌唱的声音形象,然后自己按照这个设计好的“声音形象”进行演唱。如果预先设计好的“声音形象”与表达的音乐风格相吻合,那么我们就获得了正确,完美的歌唱。这种预先构思好的“声音形象”,使演唱者对歌曲需要表达的声音色彩、力度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就是一种联想,或者说是想象。例如歌曲《扎红头绳》,此段表现的是喜儿和杨白劳期盼过个好年的欢乐情绪,所以当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出现时,我们脑海里出现的是喜儿天真活泼的形象。

四、如何在歌唱中培养内心“听觉与视觉”

所谓听觉上的训练,是指依靠听觉来感知和感受音乐作品中的速度,旋律,节奏,强弱等诸要素。[8]要了解音乐的特性,必须要先了解声音,了解听觉表象的实质,这是感性基础进入到音乐审美意识的一个过程。听觉与视觉的培养可以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聆听

著名的美国作曲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这样说道:“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由此可以看出,聆听对于音乐歌唱显得非常重要。不断的倾听音乐,就会越来越多地获得音响美感。通过不断的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了解中外音乐史上不同时期、风格、流派的的各类音乐作品,才能慢慢的学会辨别音乐表现的好坏优劣,体会到音乐作品带给我们的内心听觉感受,进一步激发在情绪和情感上的共鸣。世界著名歌手惠特尼休斯顿,中国著名歌手孙楠都是出身于音乐世家,从小接受音乐的熏陶。

2.记忆

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是内心听觉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拥有良好内心听觉能力的音乐家都有着非凡的记忆能力,莫扎特就因为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而被称为“音乐神童”。而在后天记忆的培养中,我们可以通过背谱来提高。背谱演唱可以使歌唱者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这个过程其实是音乐表现力全面提高的一个过程。当歌唱者在背谱演唱时,只有运用内心听觉回忆旋律、音色、音质,才能唤起听觉表象,使思维、情感、听觉、视觉、肌肉、神经达到最理想的协调。

3.想象

听觉意象是音乐想象的基础,内心听觉的形成离不开想象。[9]音乐想象是评判内心听觉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因此,提高音乐想象能力会进一步完善演唱者的内心听觉。歌唱者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知识,提高自己的音乐形象感受,并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歌唱之中。这些丰富的生活阅历都可以使演唱者的演唱更具有充沛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歌唱艺术不是塑造生活中触手可得的实体形象,也不是通过科学试验或说明概念来表情达意,而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元素(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觉),借助声音技巧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以此引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可以说,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在歌曲演唱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演唱者通过内心听觉的培养提高,使得内心视觉也开始变得敏锐,通过音响听觉的刺激,唤起演唱者的“形象记忆”,以此引导他们通过思维活动获得鲜明生动的“内心视觉形象”。

《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皆本于心”。[10]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的建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歌唱中的“声情并茂”,使演唱升华为返璞归真的歌唱艺术,到达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1]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2]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3]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10月

[4]周映辰.歌唱与聆听—中西方歌唱技术的历史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

[5]王梅.论声乐教学中的内心视觉[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3月

[6]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

[7]孔云霞.关于“内心听觉”及其培养[J].中国音乐.1999年4月.

[8]普凯元.音乐内心听觉的心理学原理[J].交响.2000年2月.

[9]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10]蔡仲德注译.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

王一冰(1985-),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作曲理论。

猜你喜欢
演唱者声乐歌唱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论发声练习与歌唱的关系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