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项目贯通、岗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职课程体系

2011-08-15 00:45张玉秀彭素欣杨爽
大家 2011年7期

张玉秀 彭素欣 杨爽

实践“项目贯通、岗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职课程体系

张玉秀 彭素欣 杨爽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随着高职示范校和示范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课程的开发等成为各院校建设的基本工作。

一、“项目贯通、岗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坚持以服务企业和地区经济建设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与审计专业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以会计与审计社会工作岗位技能为导向,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会计仿真实训室、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建立“项目贯通、岗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带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围绕培养目标,科学选择和设计项目,以项目带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学院总体人才培养模式架构下,践行“诚信为本、坚持准则”的职业理念,依据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认证标准,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职业技能、职业态度等教学模块,形成以企业会计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证书导向、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按照会计职业岗位和会计核算工作过程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实行项目化教学,构建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二、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首先,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确定相应会计与审计专业培养目标。

会计与审计企业的实际岗位对会计与审计人才需要是有层次的,有基层和高层之分。基层是属于实务操作层次,而高层属于管理层次。岗位的业务内容也是有偏重业务处理和偏重分析管理之分。管理层次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应属于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而业务处理层次属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应以业务处理型为主要目标。

第二,通过走访人才市场和深入一些用人单位对会计与审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初步分析,现确定会计与审计专业会计核算类任务、财务管理与分析类任务、审计类任务、会计工作管理任务等典型工作任务14项。

第三,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人士和行业专家参与,参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标准和注册会计师考试标准,对会计与审计专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对14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出纳及会计核算、成本计算、报税业务处理、财务管理与分析、审计能力、会计工作管理六个行动领域。

第四,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打破会计与审计原有课程体系,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解析与重构,将六个行动领域转换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法、审计学、成本会计等20个学习领域。

根据会计与审计职业能力的通用能力要求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构建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和相应辅助拓展课程,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合格的政治素质,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事业心,敬业、爱岗,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具有较强的学习新技术与知识转移能力,调查研究与组织协调能力,提出安全、可靠的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从而具备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专业课程开发的思路

一是从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上着眼,重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有能力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现实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具备接受继续教育的可能性,从而为获得更有效的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创造条件。

所以,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既要考虑相关知识体系与社会需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重新优化、组合课程体系。

二是从岗位工作氛围上着手,突出“基于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就是基于真实的工作场景,职业教育只有基于真实的工作场景,营造岗位工作氛围,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习与工作更主动。

三是从教学效果上着力,构建以能力考核为中心的考评体系。在对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建立在学科体系基础上的以“终结性”考试成绩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中心、以过程考核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

(张玉秀、彭素欣、杨爽: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