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欢
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喻欢
舞蹈教学是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当前舞蹈教学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如何解决好它,是进一步推动舞蹈教学工作开展所必须研究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调查法,对当前高校的舞蹈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一些观点和对策。
舞蹈教学 现状分析 对策探讨
学生参加舞蹈培训学习的时间长短不一,其接受的教学内容和对舞蹈的认识水平也不一,如何在四年的教学时间中,把他们由不同基础的状态,培养成为具有丰富的舞蹈文化、熟练掌握各种复杂的舞蹈动作,具有一定程度艺术审美眼光的人才?这是各综合大学舞蹈教学所普遍面临的难题。
与许多大学专业有所不同,往常我们所听到的评论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应用,要注意手脑结合,培养成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不能光学习书本知识,要多运用,多体会。然而,对于舞蹈专业来说,情况却恰恰相反,从社会到教师,对于舞蹈专业的认识多停留在一项运动、一项肢体技能的认识层面上,因此,在舞蹈教学工作中,往往基础功、动作训练等方面的教学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对于舞蹈的知识理论及其他教学理论却较少涉及,由此也造成了学生对于舞蹈的艺术理解深度不足,难以进一步深造,同时也造成了舞蹈的创造和编导想象力不足的问题。
多年来,舞蹈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教学方法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时,注重技术训练与风格养成,而忽视理论教学与语言技能培训,在授课时,仍以灌输方法为主,启发式的教学较少,简单重复,没有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而艺术,却是一种需要一定理论知识功底和想象力才能从事创造的工作,这也是当前教学工作面临的一个问题。
“教学能力培养法”是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动作技术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从示范、领做、讲解、表演等几个形式培养学生组织、示范、讲解等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去,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刺激,使所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情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传统单一课程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传统的舞蹈训练模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或者是“学生做(动作),老师纠”,学生很难摆脱被动学习的状况。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教师不妨在教学计划的框架内,让有条件的学生当一当临时老师,或者有组织地让学生们互为师生,互教互学,互相纠错。这样,学生们得到施展才智的实践机会,既能得到锻炼、增强自信,又能体会出老师授课的意图和要领,察觉出自身的不足。当学生既当学生又当老师的时候,他们便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训练,而是参与创造。这时,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是最深刻的。“教学能力培养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运用时要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
整体示范动作能够给学生提供较完整的视觉感受,使学生形成对动作最初的视觉形象,从而对舞蹈动作的风格、韵律、节奏进行整体性的把握,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学习动作时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而分解示范动作则能够提供给学生较细致的动作学习过程。通过分解动作的示范,学生能够细致地观察舞蹈动作的细节,提升舞蹈动作学习的质量,从而使舞蹈动作的学习达到精致化。舞蹈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作技能、技巧逐渐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要经过认识、模仿和熟悉三个阶段。但不论哪一层次阶段,整体示范动作与分解示范动作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师反复的示范,反复的观察与模仿,学生内心的视觉形象与自身学习的舞蹈动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再进行不断的纠错,逐渐完善已形成的动作表象,把单一的动作连贯成完整的动作系统,再不断规范、熟练,从而形成巩固的动作定型。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是示范舞蹈教育的需要。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正在不断缩短,就舞蹈领域来看,发展相当快,新的东西层出不穷,原有的概念、观念也需要不断的更新。面对这样的现实,最有效的对策,就是抓住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个重要课题。舞蹈动作只是舞蹈的物质材料,材料要靠人来掌握,缺乏创造素质的学生只能墨守成规,充其量是复制别人的成品。但无论你复制得多么好,如果没有自己的创新、个性特色,你永远不会接纳一个复制机式的所谓舞蹈人才的。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开发创造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是衡量舞蹈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所以舞蹈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培养开拓、创新的舞蹈人才竭尽全力。
[1]武小影.试论启发式教学在舞蹈训练中的运用[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季刊),2008.
(喻欢:江西萍乡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