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伦三 江玉海 (即墨市广播电视中心 山东即墨 266200)
电视纪录片是对客观现实的纪录,一涉及到纪录必然提到真实,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人物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一种类型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其表现对象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真实、质朴、自然、深入地再现人物的生活图景便成为 人物纪录片的要诀。
积累,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逐渐聚焦的意思,它作为 创作者思维方式的一个方面,在人物纪录片的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通过不断迭加的积累效果树立起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来。
积累塑造人物为何能给观众栩栩如生的感觉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首古诗:“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词中以生活中常见的景象不断迭加积累,完成了对一个主题形象的表达。尽管这是文学作品,但其足以证明积累能够塑造形象。
完形心理学认为:人们对于“形”的感觉是一种知觉对“形”的组织构建。“形”是由各种因素构成的,但它不是各种因素的相加而是完全独立于这些成份的全新整体。在人物纪录片中,我们如实地纪录下人物的音容笑貌、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并且陈述给观众。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活动、真实的语言……这些元素相积累叠加诉诸于人的视听器官,这是一种独特的纪实方式,其来源于真实,也必将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以下,本文将从积累与表现对象、时间空间、叙事结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人物纪录片中的表现对象,即是纪录片中所要表现的人物。世间千人千态,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及生活方式,积累意识要求做到:
对人来说,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动作,动作之中人物的表情神态,可以表现其修养、气质、性格。如果我们能纪录下人物个性化、特色化的动作,必然能反映出人物性格,刻画出人物形象。在人物纪录片中,个性化的动作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英国著名电影理论家林格勒说:“……不能把大部分篇幅用在描写上,即使描写部分较多,也不能光依赖词句。他的创作必须再现某些真正在发生中的事物,单纯描写性格是不够的,他必须将性格表现在行动中。”①电视片《半个世纪的爱》,就较好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
语言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运用人物自身朴素、自然的语言,将会给观众以直接的感染力。表现对象的言谈,因人而异,各有各的个性,我们从中可以了解人物的性格:或庄重严肃、或风趣幽默、或富有哲理、或热情奔放、或委婉细腻……人物形象悄然体现。
任何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与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言行往往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积累意识要求创作者将一系列纪录真实时间和空间的人物日常生活片段,经过选择、取舍、重新组合,构成人物的生活时间、空间形态,用积累纪录的方法,把人物置于其本源生活的场景中。我们注意到一些纪录片成功地运用了这一点,《望子5岁》的创作者伴随孩子成长长达5年的纪录,《东京五胞胎九岁》令人震惊的9年纪录,都是突出的实例。
具备了表现对象和时空的真实性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用令人信服的方式陈述出来。戏剧式结构中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一种直线式的积累意识,但人为的控制比较明显。在人物纪录片中,把人物生活经历中的几个能够反映出人物特色的生活片段串联积累起来,也是一种人物生活场景的横切面的手法,这样一来,所表现的人物因为浓郁的生活气息更易于打动观众。英国剧作家阿契尔对于小说作者所说的一段话对叙事结构也很实用:“某些小说家的确长于这样一种艺术:他们把一个性格或一种环境的变化阶段表现得那么委婉细致,以致在一页与一页之间简直使人很难觉察出来,正像在实际生活中那样,一直要等到我们过了相当长的阶段之后,再回顾过去,才能衡量出这种变化来。”②
一部好的人物纪录片创作,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它不是在脱离生活的书本中形成的。人物纪录片的创作目标是使观众观看后觉得实实在在地是这个人,与生活并无两样。愿创作者能够耐下心来,深入到生活中去,以没有文过饰非的做作、没有虚情假意的纪录来表现我们的生活。
注释:
①林格勒.《论电影艺术》.第42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年出版.
②阿契尔.《剧作方法》.第33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