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艺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家,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他将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融会贯通,将俄罗斯的音乐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他的音乐也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被誉为俄罗斯伟大的音乐大师。
柴科夫斯基于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乌拉尔的沃特金斯克的一个富裕家庭。柴科夫斯基有着舒适、快乐的童年,从小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些在后来柴科夫斯基大量的音乐作品和书信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深度,对生活与艺术的敏感而细腻的感受力、深刻的认识能力,都不能不说是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思想文化素质培育的一种结果。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也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这时期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代表作有: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1866)、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869年初稿,后两次修订)、《第一弦乐四重奏》(1871)、《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1876)、大提琴与乐队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1876)、舞剧《天鹅湖》(1876)、钢琴小品曲集《四季》(1876)等。除创作外,他还担任学校繁重的教学和评论、演出工作,并编写了《实用和声学指南》教科书。
柴科夫斯基的人生转折点从1877年开始。这个时期,通过鲁宾斯坦的介绍,他结识了影响他一生创作的重要人物——梅克夫人。梅克夫人是一位俄国富孀,非常热爱音乐,在与作曲家建立通信友谊后,非常欣赏并认可柴科夫斯基的才华,在与柴科夫斯基达成两人永不见面的共识后,资助他进行音乐创作长达十四年之久。在两人不断的通信中,柴科夫斯基向她倾诉了所有的希望与恐惧,梅克夫人也一直在经济上和精神上支持者他,他们结成了深厚友谊。
1877年至80年代后期,柴科夫斯基主要居住在乡间或国外,生活上的保障,使柴科夫斯基得以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创作和演出中。这时期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极盛时期,他的作品在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完美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他的两部天才作品《第四交响曲》(1877)和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1878)问世,还创作有《小提琴协奏曲》(1878)、《意大利随想曲》(1880)、庄严序曲《1812》(1880)、歌剧《奥尔良的少女》(1881)、钢琴三重奏《悼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1882)、歌剧《马捷帕》(1884)和《女巫》(1887)等。
19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柴科夫斯基的创作晚期,但其艺术则达到了顶峰阶段,一系列不朽的杰作都产生在这个时期。代表作有舞剧《睡美人》(1887)、《第五交响曲》(1888)、歌剧《黑桃皇后》(1890)、《约兰塔》(1891)、舞剧《胡桃夹子》(1892)和绝笔之作《第六“悲怆”交响曲》(1893)。《第六交响曲》是题献给弗拉基米尔·达维多夫的,它的标题是“悲怆”,这一标题是柴科夫斯基弟弟的建议。柴科夫斯基也曾说明:“这部交响曲的构图归根结底是‘生活’。”1888-1889年他访问了德国、捷克、法国和英国,与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古诺、马斯涅等人结下了真诚的友谊。他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在皇家歌剧院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沙皇为他颁发了“圣·弗拉基米尔”荣誉勋章。当他到俄罗斯南部旅行演出时,被当做英雄受到热烈欢迎。他还指挥全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在西方国家演出他的作品。1891年,他还来到美国指挥庆祝卡内基音乐厅落成的音乐会。除了在纽约,柴科夫斯基还在巴尔的摩、费城等地指挥演出。
这时的柴科夫斯基已经是一位蜚声世界的作曲家,因他在音乐上的贡献,在1885年他被选为俄罗斯音乐协会莫斯科分会的主席;1893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柴科夫斯基名誉博士学位。1893年10月16日晚,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了《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演出,而在10月24日晚,大师突然与世长辞(死因有多种说法),享年53岁。
柴科夫斯基一生的音乐创作中,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在交响乐、芭蕾舞剧和歌剧领域。他把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融会贯通,创作完成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然而在他的一生中,还创作了一百多首艺术歌曲。尽管他初期的艺术歌曲带有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与手法中的明显痕迹,但作曲家将俄罗斯本民族特有的音乐语言和流淌在俄罗斯人民中的音乐情感,融汇到从欧洲学到的作曲技法中,并继承了俄罗斯声乐抒情曲的传统,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的艺术歌曲,并以鲜明的旋律形象概括歌词的基本情感内容。在柴科夫斯基的艺术歌曲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俄罗斯色彩以及强烈的民族主义风格特点。因此,他的艺术歌曲同样具备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去发现与探索。
在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的第一个时期,于1869年创作了声乐作品Op.6《浪漫曲六首》,这虽然是他年轻时创作的歌曲,但也具有欣赏价值,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第六首《寂寞的心》,该曲旋律质朴生动,伴奏织体丰富,根据歌德的诗谱写而成,常用德语歌词演唱。此后,他根据不同的构思、不同的题材,创作了三十多首艺术歌曲,其中有的直接来自生活,有的接近民歌或民间舞曲。如1872年,根据麦科夫的诗写下了《催眠曲》,这首他Op.16《浪漫曲六首》中的第一曲;1874年创作的《金丝雀》是他Op.25《浪漫曲六首》中的第四首;还有《为何总是梦见你》《摇篮曲》《请勿离开我》《别着急》等。还有描写大自然的《早春》,这是作曲家的新感受,激动的情感与大自然的苏醒交织在一起,歌声与一波一波轻卷而来的钢琴伴奏非常自然地使情感得到升华。悲剧性的《朋友,请别开口》和戏剧性的《为何》,他采用了类似交响性的手法来处理歌曲的发展,其实在这个时期,他已经体会到人们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磨难。柴科夫斯基早期的艺术歌曲从形式上看虽然比较简单,但题材仍然丰富多彩,值得欣赏。
在1877年至80年代后期柴科夫斯基创作的高峰期,作曲家不仅完成了他最为著名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同时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也日臻成熟。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有些也反映了他的精神状态和心绪,试图摆脱精神上的困惑与痛苦。如1877年作的带有西班牙风格的《唐璜小夜曲》,歌词取自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诗《唐璜》中的一节,以歌剧的手法描绘了风流贵族唐璜在西班牙某一户人家的窗边,正一边弹着吉他,一边呼唤着爱人走到阳台。歌曲的前奏模仿吉他的声音,之后出现的男中音就唱出这段相当有力的呼唤歌声。《在喧闹舞会上》创作于1878年,也是出自阿·康·托尔斯泰的文笔,该曲朴素、清新,由圆舞曲风格的三拍子节奏贯串,优美的旋律充满这深情。这是作曲家Op.38《浪漫曲六首》中的第三首,并将此曲题献给他的弟弟阿纳托利。1880年《我祝福你,森林》表达了作曲家对生命、大自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整首作品旋律亲切自然、充满力量。1884年是柴科夫斯基艺术歌曲多产的一年,创作了《越过金黄色的麦田》《请不要问》《吉普赛之歌》《夜》《柔和的星光照着我们》等,其中《吉普赛之歌》是Op.60中的第七首,前奏的末尾采用了富于特色的吉普赛音乐音型,风格热烈,旋律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