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慕春
一般来说,许多小曲组合起来其实就构成了组曲,而巴赫的组曲是有其固定的组合的:一般分成库兰特舞曲、阿勒曼德舞曲、小步舞曲、萨拉班德舞曲以及吉格舞曲。在近现代这种组曲组合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乐曲组合形式,被作曲家们普遍运用。巴赫d小调大提琴组曲中的每一首舞曲,组曲的标题顺序是完全一样的,当然也包括了前奏曲,它们每个部分都是需要反复演奏的,并且都可以被分成两个部分。接下来,我们主要对巴赫d小调大提琴组曲进行分析,一起体验巴赫d小调大提琴组曲艺术形象与演奏特点。
巴赫的d小调大提琴组曲是由六首舞曲组成,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分析。
组曲是有其固定的组合的,虽然他们都是由许多小曲组合起来,但顺序不能乱:首先第一首阿勒曼德舞曲、然后便是第二首库兰特舞曲、接着便是第三首萨拉班德舞曲、再后来就是第四首小步舞曲以及最后一首吉格舞曲。在17、18世纪,这种组曲组合被作曲家们普遍运用了,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乐曲组合形式。在《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中,除了依照以上这种标准的组合模式外,巴赫的这套里面的每一首组曲在最前面都加上了前奏曲,而且在每首组曲的第五支小曲上也有略微变化,例如第二组曲d小调采用了小步舞曲,第一组曲G大调、第四组曲降E大调采用了布列舞曲,第三组曲C大调、第六组曲D大调他则采用了嘉禾舞曲,而第五组曲c小调。
d小调组曲的标题顺序是完全一样的,组曲中的每一首舞曲,它们都可以被分成两个部分,当然也包括了前奏曲,并且每个部分都是需要反复演奏的。这首d小调组曲是依照一定的舞曲顺序来演奏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如何加以区分辨识呢?下面,大家可以根据每首舞曲所表现的不同的曲风、节奏以及作品的形象等来加以体会,我们也会对每一首舞曲进行分析。
阿勒曼德舞曲:基本拍子相当慢,是一种古老日耳曼的正规的中速舞曲,因此有时偏离这个基本走向。在一首组曲中,它往往是约定俗成的开头曲。分为两段式,第二部分而言比第一部分平静,前、后两段的长度几乎相等,节奏变化也较少。
前奏曲:这首前奏曲是带有即兴风格的,当然一般组曲中的前奏曲也都不例外,乐曲中又不仅包含了即兴风格,并且巴赫采用了和声音型的发展来写这首前奏曲,所以还是与严谨结构不可分开的。但力量与幻想的结合,这点与其他组曲中的前奏曲都是相同的。
萨拉班德舞曲:给人的感觉是缓慢庄重,是十七世纪西班牙一种三四拍子的舞曲。巴赫在写这首舞曲的时候,在表现与其它舞曲最大的不同,就是充分运用了和声,而并不是一味的用旋律推动的音乐向前发展,这首舞曲和弦虽然用的很少,但却十分恰当,以稳重的和声结构来推动音乐的缓慢发展,因此音乐听起来要比看上去丰富的多。后来,它成为奏鸣曲慢板乐章的前身,尤其以海顿时期的奏鸣曲最为明显。同样这首曲子被写成两个部分,而且后一部分的时间较长。
库兰特舞曲:是一首节奏要比阿勒曼德舞曲快一些的舞曲,也是三拍子的不带幽默而充满活力的快速舞曲。浓郁的主调调性情绪使乐曲增添了严肃性,并且与被和弦打断的流动性节奏,但也绝没有呆滞感。
吉格舞曲:基本上是以三拍子为固定节拍,是一种流传于英国民间的古老舞曲,也有人说这是源自意大利西西里的节奏,这种舞曲具有活泼快速的特征。这首舞曲主题间模进现象多次出现,常常彼此模仿,也可分为两个部分,而且第二部分就是从主题模进开始的,第二部分的长度比第一部分稍长。吉格舞曲通常被放在最后当成整首组曲的终曲。非常坚定、有力,完全不像标题所提示给我们的那种快活舞曲的含意。
小步舞曲:两首小步舞曲的形式在巴赫在d小调组曲中得到很多的采用,而且这两首乐曲在组曲中的份量较轻。土风舞其实是小步舞曲的来源,起始于法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曲,描绘的多是贵族社会中优雅的舞蹈。但是,巴赫自始至终都突出地体现了它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萨克斯等认为,造型艺术经验使得音乐的巴洛克风格得以很好的借鉴,如旋律的“隐线”手法就是一种典型的雕塑艺术手法:把从属形象隐藏在主要形象背后。巴赫的这首d小调大提琴组曲中,比如萨拉班德舞曲和第一小步舞曲,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从属音调在最初人们认为只不过是一个陪衬,刚开始给人印象深刻的当然是主题音调。但是通观全曲,我们会发现这个从属的音调每一次它的调性和结构都在变化,并且在乐曲中出现了至少三次,并且发展不亚于主题音调。
意大利古典主义时期巴赫的这种音乐语言手法就开始形成了,但是当时那只是一些萌芽状态的语言,他却从中运用从属音调和主题音调多层次的手法,创作出了新的弦乐音乐语言,以多层次的手法大大地发展了这种语言,最终形成了弦乐语言的奇观。
前奏曲也可称为即兴曲,它也并不缺乏浪漫和自由的幻想风格,第二首组曲中的前奏曲坚强并且有力。以开始的三小节为例,它是由一个平稳的长音来形成,重音是在第一小节的四分音符上,并且第三个四分音符与第一、二个八分音符组成了d小调的主三和弦。这首前奏曲的最后是以五个和声来结束的,支撑着即兴的旋律,这五个和声的高音部分不仅融合于旋律之中,推动着音乐往前行进,而且它们的低音都含有“动力”,把旋律的流动性与和声的严谨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种低音和高音重叠着的和声进行,形成了巨大的音乐推动力。这种即兴的音调是和一些具有调性的明确性的和声结构相结合的,而并不是单一展现的。而这说明巴赫在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把严谨结构和即兴陈述这两个互不关联的东西融合在一起。并且巴赫在进行音乐创作的同时,能够注意到严谨结构和即兴旋律相结合。
巴赫的作品充实而优美,其中世俗的情趣多种多样,其艺术价值不低于前两者。例如小步舞曲,巴赫把小步舞曲这一体裁连起来写了两首,虽然短小生动,但是显得充实了很多。他在两首小步舞曲中创作的形象是以塑造优雅的世俗形象为中心,而不是不像前面那样充满高昂的宗教情感,相反却说明巴赫的作品,既有反映出极多彩的现实生活情趣,同时又有极深的宗教情绪。
古老舞曲吉格,巴赫则充分利用了快速和活泼这两个特点,创作出了这首具有强有力的、激动人心的几个舞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且塑造出了丰富的形象。在巴赫的这首d小调大提琴组曲中,巴赫用快板来体现吉格舞曲充满乐趣活泼这样的形象的直观感受。由上可以看出,巴赫的这首吉格舞曲音乐强弱上多使用强音和渐强,主题上连续使用模进的创作手法,主题音型每次出现都是旋律快速活泼,并且坚定有力的,而且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巴赫的音乐不仅结构上和感染人的程度之深,而且听起来优美动听。
巴赫在组曲中爱用萨拉班德舞曲和阿拉曼德舞曲。以慢板萨拉班德为例,是一首抒情舞曲,两次运用同一音乐语汇,再以阿拉曼德为例,壮烈的情感充满了这支乐曲,它是一支慢板舞曲,充分体现出悲怆的情绪。也由此可以看出,巴赫运用古老的慢板舞曲能够真正抒发出悲怆的情绪。下层人民的悲惨境地、诸侯混乱、宗教革命以及市民阶层的觉醒,这些都是使得巴赫的创作流露出这种情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