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

2011-08-15 00:42:45
飞天 2011年18期
关键词:远大前程上流社会小姐

黄 洁

英国现实主义大师查尔斯·狄更斯晚年所著的《远大前程》分成纯真—堕落—反省—成熟这四个阶段,描述了孤儿皮普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发展历程。在这本书中“远大前程”是一句反话,并不是真的指皮普有什么真正的远大前程,而恰恰是指的一种幻想的幻灭,人生真正意义的领悟。

第一,年幼善良的皮普。皮普自幼父母双亡,是姐姐乔·葛奇里夫人“一手”抚养长大的。文中这样写到:“我的姐姐乔·葛奇里夫人比我要年长二十多岁。她一直说我是由她一手带大的,因此在左邻右舍享有很大名气,倍受夸奖。从小我就想了解这里的“一手”究竟是什么含义。我所知道的她的手,是结实笨重而又冷酷严厉的,因为她特别喜欢把她的巴掌打在她丈夫的身上,当然也喜欢打在我的身上。”即使在这样充满了暴力的家庭里长大,皮普依然保持着天真、质朴的性格,文中有一段对吃面包的情景描述来展示他的天真可爱:“在吃晚餐时,我们有个习惯,要比较一下吃面包的速度,不时地悄悄拿起所啃的面包比一下,并且相互会心地表示赞美。这样,我们啃面包就越啃越有劲。”幼年的皮普也是善良的,一切痛苦自己承受,从来不去伤害别人。独自一人在沼泽地教堂公墓凭吊死去的父母与五个未成年兄弟时,遇到了又冷又饿的凶恶的逃犯,在极度恐惧中,他能体验到这个逃犯冷得发抖、饿得能吃人的痛苦,是他极具同情心的体现。对皮普来说,跑回家向乔或警察寻求帮助,比偷取食物和锉刀更容易,但是,皮普履行了自己对一个正饱受困苦煎熬的人的承诺。当皮普得知警察在搜寻逃犯时,他甚至为逃犯的安全担忧。而且,他当时只满足于自己极为普通的生活,他的理想就是成为姐夫一样的铁匠。所以这个时期的皮普是敏感的、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

第二,思想波动的皮普。当皮普第一次造访萨提斯庄园时,对华丽辉煌的装饰、鬼魅的气氛和悲凄的神秘色彩所震撼,就对“非常漂亮、非常高傲”艾丝黛拉则是一见钟情并萌生欲望要成为艾丝黛拉能够接受的人,所以对自己卑微的出身和粗俗的举止觉得自惭形秽,思想上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当他回到铁匠铺,皮普开始讨厌自己的平凡,一心期望成为上流社会的绅士,以便好与艾丝黛拉般配。皮普开始厌恶自己“那双粗糙的手和那双笨头笨脑的皮靴”,用皮普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现在对这些东西很是瞧不起了,这些东西过去没有烦恼过我,现在却使我烦恼了。它们确是些粗俗不堪的东西。”也开始埋怨起一直“以诚相待,推心置腹”的“伙计”“我决定回家去问问乔,为什么他总是告诉我那些牌叫做贾克,而实际上应该是奈夫。我想,如果当年乔的教养高一些,我也不至于落到这地步。”皮普开始讨厌他身处的环境,皮普是真实的,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那种对虚荣的爱慕情结开始萌动,那种摆脱现状的想法开始不可遏制的出现,并很快的开始实施“一两天后的一个早晨,我醒来时突然想到一个非常好的主意。我要使自己走向不平凡,最为上策的办法是去找毕蒂,学会她所知道的一切东西为自己所用。”从这一刻开始,皮普对现状的不满愈发明显,对自己曾经的梦想也开始怀疑,开始厌弃,其结果是,他不再像以前那么纯真,他背离了那与生俱来、极富同情心的善良本性。

第三,命运逆转的皮普。直到律师贾格斯给了皮普一个成为上等人的梦想,他内心的欲望与实现虚荣的可能推向了顶峰。这个梦想让皮普精神焕发。“次日清晨,我已经是一个不同的人.我的人生远景也已改变。”这种膨胀的自负使皮普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架势,在乔和毕蒂面前也表现得相当势利。“要是乔和我一同去释站,在我们两人之间必然有着明显的差异。当时,我还在心中自己骗自己,说我役有这种卑鄙的用心。”几乎一下子,皮普心中的利己主义就开始极度膨胀,从而傲慢自大,瞧不起那些普通但又忠诚、善良的朋友。可惜的是进入伦敦的皮普没有学到“上流社会”的学识,却学会了“上流社会”的奢华,开始了花钱如流水的生活“我们在花钱方面从不计算,有多少花多少。我贪图安逸享乐,由小乐而到大乐,这是必经之路,最后弄得一身债务。”此时腐朽的上流社会生活已深深地影响并改变了皮普,浮华、虚荣使他傲慢、自私,腐朽正一点点地吞噬着他的纯朴与善良。在这个时期,他待人的态度一直都是傲慢自负、冷漠无情。当乔满心欢喜地从乡下赶到伦敦看望交了好运的皮普时,此时,面对乔的已不再是从前的皮普,可怜的乔对于皮普冷淡的“礼貌”,简直手足无措,他很难堪,因为找不到“一处合适的地方放他的帽子”。这顶帽子成了皮普与乔之间鸿沟的象征,诉说着乔的忠实与皮普的背叛。乔甚至称皮普为“先生”,这也表明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皮普失去了他原有的天真纯朴,染上了纨绔子弟的恶习。

第四,幻灭顿悟的皮普。虽然皮普突然从一个普通人一跃成为上等人,但他却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不快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已开始有所反省。然而,他对豪华生活方式的迷恋并未达到不肯慷慨助人的地步,他仍无私地暗中帮助朋友赫伯特开店经商。可以说,他没有丢弃本质上的善良,所以皮普道德上的堕落只是暂时迷失了本性。一直以来,皮普始终坚信自己和艾丝黛拉一定会结婚,但是当他得知幕后的资助者是那个他曾经救助过的逃犯而不是郝薇香小姐,郝薇香小姐也根本无意把艾斯黛拉许配给他,他的梦想破灭了,同时使皮普得以从道德上复苏,使他认识到背叛了乔和自己的善良本性,成为皮普长大成人的重要里程碑。

随后的四件事情说明了皮普已经完成了从天真无邪、充满幻想的少年经过了人生的实践后变成了一个成熟的、能经受道德的人。事件一:皮普没有因为郝薇香小姐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巨大不幸而怨恨她。相反,当郝薇香小姐提出要给皮普一笔钱作为补偿时,皮普拒绝了,并提出希望郝薇香小姐资助赫伯特的生意。后来,当皮普再次看望郝薇香小姐时,发现她身穿的那件旧婚纱着火了,便冒着生命危险去救郝薇香,可见皮普善良的本性已经复原。事件二:皮普对马格韦契感情上的变化是他良知返归的重要标志。虽然皮普最初的想法是尽快逃脱马格韦契,但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意识到这个人对他恩重如山,而且与自己所作所为相比,马格韦契却要高尚百倍。这鲜明的对比使皮普原谅了马格韦契的过去,因此,皮普尽一切力量帮助马格韦契免于被捕。在帮助马格韦契偷渡出境的时候,皮普在心理上已经完全长大成熟。原来那个怯播、心里充满矛盾的小男孩现在已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大人了。事件三:在马格韦契死后,皮普也大病了一场,乔来到他的身边照顾他“乔依然是当年的乔,一点也没有变。过去在我眼里的乔和现在眼里的乔一样。他依旧如同昔日那般纯朴忠实,依旧如同昔日那般纯洁正直。愿上帝保佑这位善良的基督徒吧!”皮普的坦诚和真实的话语表明他受乔的言行感化,已迷途知返。事件四:当乔悄然离开伦敦回去以后,皮普在刚刚能够走动时也回到了乡下。在乔的铁匠铺,皮普感到十分满足、愉快。在小说的最后,皮普和艾丝黛拉的重逢似乎也在预示他的“远大”前程的真正开始。

为了追求不切实际的所谓远大前程,皮普曾由一个单纯善良的小孩变成了高傲无情的势利小人,但是,经历了人生的诱惑和切肤之痛的磨砺和考验,皮普走出了迷茫,走完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最终重拾道德成为真正的绅士。人的一生中会遇到无数的考验和磨难,尽管一时的误入歧途可能会为付出极大的代价,但只要坚持最真最美的信念,在困境中最终会获得成长。

猜你喜欢
远大前程上流社会小姐
蛇舌草小姐要改名
艺术收藏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
艺术品鉴(2019年9期)2019-10-16 08:57:46
缺牙小姐
“等一下”小姐
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日本“上流社会男性”什么样?
环球时报(2017-11-16)2017-11-16 05:11:28
改编电影《远大前程》的多层主题探究
电影文学(2016年22期)2016-12-20 15:08:50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佟丽娅狂虐老公陈思诚趁佟丽娅不在和郭采洁谈恋爱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
考试周刊(2016年70期)2016-09-20 13: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