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背景下的家庭伦理剧透视与思考

2011-08-15 00:47刘天宇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8期
关键词:金婚伦理婚姻

刘天宇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00)

从90年代至今,中国度过了一个旧世纪的终结和一个新世纪的降临、计划经济的渐隐和市场机制渐显的时期,社会转型的冲突、分化、无序与寻求共容、整合、有序的努力一起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电视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用“中国特色”来搭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桥梁的过程中,中国电视剧既经历着从国家文化向市场文化的过渡,又面临着国家文化与市场文化的共存。一方面是“主旋律”电视剧在继续努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权威,另一方面是大量的通俗电视剧通过市场机制来满足大众多层次的文化诉求。在社会生活的快速变革,调整发展中,家庭伦理剧从和谐社会构建的“家庭”细胞入手,分析理欲纠缠中的激进与保守,冲突与融合,抗争与妥协,探寻现代文明,继承和吸纳优良的中华民族的生长路径,中国电视剧在社会变革的巨大天幕下书写和谐构建的历史。

一、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发展现状及社会需求

作为电视剧的一种创作类型,从题材角度命名的“家庭伦理剧”是指以反映社会和家庭伦理道德为题材的电视剧,它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家庭为基本的表现对象,通过家庭中发生的各种事件,探讨爱情、婚姻、孝道等伦理道德问题,并从家庭伦理扩大到社会道德,权利,义务,责任等,由家而国,通过个体家庭的伦理道德选择映射国家社会的道德价值,以达到提升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目的。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它以儒家伦理为观念架构,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社会依托.引导并塑造着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和日常行为规范。由于浓厚而又根深蒂固的伦理本位文化传统的存在,表现家庭伦理一直是中国影视作品中的传统主题。当今,中国的家庭伦理剧已然成为最成熟的一个剧种,它将镜头对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境遇,从《牵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到《大哥》《浪漫的事》《结婚十年》《守候幸福》《王贵与安娜》以及《香樟树》《金婚》等电视剧无不在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都以直面现实的情怀讲述人间百态,在矛盾的纠缠中展现理性的宽容,在婚姻困惑中思考和谐的智慧,在艺术审美和心灵感动中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家庭伦理剧的热播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它有效地满足了当代中国社会百姓生活的客观需要。帮助人们从家庭矛盾的困惑中提升道德认知,回归主流价值选择,解决了共性的社会心理问题。其高度的社会认同和接纳原因在于:

1.中国家庭伦理剧成功的首要根基在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积淀。中国家庭伦理剧的重点均在于强调表现和探讨传统文化和社会伦理道德。从根本上说,中国的儒家文化中,伦理性文化占的比重很大的,家庭伦理剧迎合了中国民众爱看家庭伦理剧反映出亲情、家庭仍然是当代中国人最看重的价值。家庭关系始终是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促使民众更倾向于向家庭寻找心理安慰。中国家庭关系的复杂性,也使得家庭伦理剧有丰富的题材选择。形成了家庭伦理电视剧剧情矛盾的主要元素。因此,从源头上讲,家庭伦理剧在中国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挖掘力。

2.故事情节的平民化,大众化是家庭伦理剧保持高收视率的主体因素。家庭伦理电视剧的热播,满足了广大社会观众特别是当今担负中国建设的“中流砥柱”群体的欣赏要求。相对于电影的 “高雅”而言,以家庭为基本收视单价的电视剧本质上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家庭伦理剧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入手,表现普通白姓的人生,日常的悲欢离合,日常的生活体验,由于贴近观众的真实人生,因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观众便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自身,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做对比,对剧中人物和人物命运产生一种认同感。中年观众的生活感悟、感情经历、思想道德以及人生价值取向与家庭伦理剧中剧情相呼应,相共鸣,因而使其容易也乐意关注家庭伦理剧。对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和对美好人伦道德的渴望是人的天性,在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为生存奔波而疲惫不堪的人们更加渴望和需求家庭的温情。高度发达的都市社会却阻碍了现代人正常的情感交流,代沟日益加深,夫妻关系日渐冷漠,孩子日益感到孤独……这种普遍存在的家庭问题正在或已经演变为普通的社会问题。家庭伦理剧通过对普通平常家庭生活状态的描绘,通过对即将逝去的中国传统伦理的挽留,对重建仁义道德和家庭秩序的呼唤,呼吁人们珍惜美好的情感,坚守优良的伦理道德标准,这与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都市文明中封闭、冷漠的人情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观看这些电视剧的时候很容易对剧中宣扬的美好伦理道德产生向往,并由此得到一种替代性的满足和补偿。因而家庭伦理剧间接提高了大多数个体观众的现实生活质量和思想道德修养。

3.家庭伦理剧有效地引导观众走出道德选择的困惑,是其成功的客观因素。现代文明与传统道德既有冲突,又有联系,百姓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面临取舍的矛盾,这种理性认识的困惑具体反映在家庭生活中的夫妻争吵、亲情代沟、女子对抗中。家庭伦理剧对当代家庭生活矛盾的合理解剖使社会更加关注个体家庭的情感生活和婚姻质量问题,在吁求个体健康人格的建设、深入开掘人性和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以家庭为基点,由家庭关系延伸至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和批判,以传统的美德指引现实生活.借助美的感染力来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将主导意识形态与普遍价值观念相结合,推行和谐宽容的主流文化,无疑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中国家庭伦理剧对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现实影响

“和谐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历史,从孔子时代起,“大同世界”、“天下为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和谐理念就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和为贵、和气生财等思想同时也为历代先贤所推崇。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文化正是直接作用于人的,直接决定着人的思想、人的行为。所以说,和谐文化正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灵魂所在。离开了和谐文化,就无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文化形式外化的一种表现和展示,也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和具体方式。

现代化的电视传媒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覆盖面广、反应迅速、接受便捷而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其影响力和感染力都超过了其他传媒。尤其是电视剧作为全力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媒体主力军对构建和谐家庭乃至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教育和认知功能。

当下的家庭伦理剧在主题意蕴上涉及家庭婚姻情感方方面面的问题.表现了从传统伦理向现代化伦理的转变以及转变所伴生的时代精神震荡与个体情感痛苦,它呼唤情感真诚与美好人生,也吁求道德理性与家庭责任,回应着当下社会所吁求所缺失的道德理性与情感价值困惑。它构成了家庭剧在主流上表现出来的呼唤人伦之和、美善合一的总体审美取向,绝大多数家庭伦理剧以朴实自然的格调,传达朴素的平民意识,弘扬传统的伦理道德,彰显人文价值和民间立场,这一切使得它成为最贴近大众的剧种之一,在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同时,引导百姓反思生活,领悟和谐的本意。

1.家庭伦理剧引起不同年龄层次观众对婚姻的思考,引导走向回归家庭的价值选择。《金婚》的故事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横跨了50年,主要讲述蒋雯丽饰演的年轻漂亮的小学语文老师文丽和张国立饰演的重型机械厂技术员佟志的婚姻历程。其中两个人的争吵始终贯穿其中。正如蒋雯丽所言:“现代人选择回归家庭,《金婚》的温情打动了观众。《金婚》受到观众的喜爱反映的是中国人对亲情的回归。”中年人看了《金婚》思考自己,咱们的婚姻跟《金婚》比是幸福还是不幸福,这辈子是值还是不值;青年人看了《金婚》也会思考自己,尤其是对潜婚族,单身贵族,单亲族,解除婚姻恐惧症,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来让自己在人生路上不走同样的弯路。客观上达到了社会离婚率下降,社会稳定,婚姻诚信,构建和谐家庭的目的。

2.家庭伦理剧引导百姓正视婚姻生活中的矛盾与争吵,客观解读“幸福”本意。《金婚》是人生的三个阶段,年轻的时候是两个人自己折磨自己,互相折磨,那时候没孩子,文丽一点小事也得跟人家闹一会。到四十来岁以后这段时间,第三者折磨这两个人才开始有了整个故事的主要矛盾,因为有矛盾了,才吊人胃口,其他人包括大庄也跟着这个矛盾走。再老了,第三者也没了,孩子大了,老了懂事了,不怎么互相折磨,也没有那个劲头了,孩子们开始折磨老两口。在这个马拉松式典型的中国婚姻里,我们不难看到争吵与妥协两大婚姻生活主题。佟志和文丽为无数鸡毛蒜皮的事吵过架,为钱吵,为老人吵,为孩子吵,为亲戚吵,为情人吵,几乎什么事情都能吵起来,并且一生都在为家庭成员关系散与和之间奔走。这种矛盾一方面是应运故事情节的推动而生,另一方面也是婚姻生活的客观需要。剧中这种婚姻吵闹是我们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造成的,在现实生活当中每对夫妻都会有吵闹,但强烈到这种程度的也不是说很全部,谁最幸福,就吵一辈子最幸福。这种吵吵闹闹的一生完全可以理解,也是有合理性的,其中也不乏在吵闹当中得到乐趣。吵到最后也能哈哈大笑,也是一种快感。并且只有之前“吵的分崩离析”过,才能体现出之后“二人和解”的重要与美好。在二人不断的散与和中,让观众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从而达到互相理解,互相宽容的目的,从中体味和谐家庭的构建的基础。

3.家庭伦理剧引导百姓学习婚姻中的妥协智慧。如果说《金婚》更多的是体现二人之间性格不和使矛盾不断衍生,那么《王贵与安娜》则是着重表现夫妻客观条件的差异以及对婚姻进行的妥协。王贵出身下层,安娜则有着优越的童年成长背景以及鲜明的小资情节,因而无论从文化教育上还是生活习惯上二人都容易发生各种摩擦。当梦想与家庭,自我与儿女等发生矛盾时,他们更多的是顺应生活选择妥协。从个体上看或许有残忍和不幸的因素存在,但从夫妻和睦,家庭和谐的角度上讲,这些妥协已全然升华为一种宽容大度和理解,让个体变得高尚。在道德责任感的影响下,我们做出的舍己为家的一切选择终究彰显了传统文化道德的美感和中国和谐思想的光晕。套用俄罗斯文学家高尔基对小说创作的阐释:“家庭伦理剧(小说创作)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了解他自己:就是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就是和人们中间的鄙俗作斗争,并善于在人们中间找到好的东西:就是在人们心灵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 其实幸福和浪漫都是在一粥一饭的日子里,而不是在貌似完美的传说中,只有把酸甜苦辣都尝遍了,才能琢磨出人生的味道。家庭伦理剧以其对当下中国普通百姓身心状态和生存境遇的深切关怀,以其朴实的平民风格,赋予中国传统道德的美感,紧紧抓住普通大众,为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家庭伦理剧在解读矛盾与和谐中应注意到的的问题

家庭伦理剧在2004、2005的热播,直接引发了它的创作热潮。这必然会使得家庭伦理剧过度泛滥,也势必会影响其赖以生存的制作质量。但在火爆的同时,不少作品尤其是探讨婚姻伦理的家庭伦理剧也引发了观众广泛的争议,《中国式离婚》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部探讨婚姻伦理的作品,深刻揭示和反映了当下社会、婚姻、家庭中存在的某些本质性问题以及人们在这些问题上的困惑与迷茫。从某种程度上说作品着重凸出明显的男权意识,忽略了婚姻中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在对人物进行伦埋评价时偏离了道德理性,其放大婚姻不和谐、不宽容、不理性所带来的伤害与疼痛,从而引发当下人们对婚姻的容忍、信任与责任的思考,因此,家庭伦理剧对当前家庭婚姻状况首先要有客观准确的反映,其次处理好文化差异与社会心理共鸣的关系,提升审美认知水平,不使家庭矛盾扩大化。

从长远来看,家庭伦理则还需要自身类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必须意识到:平民化的创作姿态并不意味着对市民价值取向一味地追体和迎合,也不仅仅局限于对琐碎庸常的生活细节源源不断的描述和挖掘,“生活化”、“民间化”的口号也不能成为创作者谄媚世俗的借口和理由。如《王贵与安娜》让我们从安娜从高雅到平常的变化中体味到的辛酸,没有反映出王贵生活情趣的提升。艺术创作的源泉当然来自于生活.展现生活的真实也能够拉近电视剧与观众的距离.但琐碎的生活并不就是电视剧本身,艺术创作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审美创造的,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过程,必须在创作过程中坚持鲜明的、正确的道德立场和价值主张。不加辨析地迎合低俗、媚俗、庸俗的不良倾向,只能与艺术创造的宗旨南辕北撤。家庭伦理剧的创作必须遵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规律,处理好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不能仅仅停留在个人情感得失和家庭悲欢的漩涡之中,而应超越世俗,对生活进行艺术的升华,让观众能够推已及人,由一己的悲欢上升到对社会道德的理性思考,从家庭矛盾中看阶层恩怨,从婚姻状况中看社会问题,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促进人们的理想完善和道德完善,净化人们的灵魂,并积极倡导一种健康的格调,歌颂美好的人伦情感,展现生活的亮色,在大力弘扬新型家庭伦理的同时,引导人们建立和谐圆满的家庭关系,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电视剧也许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但他可以用艺术的方式尝试调节各种矛盾对立的意识形态,化解对立情绪,这也是当代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杨静《中国电视剧与民族叙事审美文化传统》.《现代传播》.2002年第1期.

[2]尹鸿.《论90年代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版.

[3]李志川.家庭伦理剧的兴盛与困惑[N].文艺报.2008年.

猜你喜欢
金婚伦理婚姻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金婚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金婚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光华自在金婚时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