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与医学论文摘要的英译

2011-08-15 00:45:37王庆华
大家 2011年12期
关键词:医学论文目的论译者

王庆华

翻译目的论与医学论文摘要的英译

王庆华

医学论文摘要有重要的信息交流作用。通过分析已发表医学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发现目前此类论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翻译目的论原则为理论指导,举例分析研究医学论文摘要的汉英翻译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而加强译者在翻译工作中的目的意识,提高医学论文的准确性和功能性。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医学论文成为医学工作者对各种科研成果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年来电子数据库迅速发展,绝大多数电子数据库都提供论文摘要的免费阅读。而摘要是否明确,是否与读者关心的研究方向有关,直接决定了读者是否阅读源文本。因而,论文摘要已成为读者最先接触和了解论文内容的重要途径和交流工具。在作者传递信息和读者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因此,这就要求作者们更加重视对摘要的英文翻译。

翻译目的论在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功能学派提出和发展。这一理论强调译文的功能,注重实用性,为翻译研究工作打开了全新的视角,对当代翻译界影响巨大,其核心观点之一即“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本文以翻译目的论基本理论为依据,从医学论文摘要的目的性出发,举例分析医学论文摘要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研究医学论文的汉英翻译策略,阐述翻译目的论的各项原则在医疗科技论文汉英翻译中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翻译者的目的意识,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充分发挥科技英语的预期功能,填补文化及习惯差异,以充分实现医学论文的交流功能。

一、医学论文摘要的特点及英译现状

2010年4月,国际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 tteeofMedicalJournalEditors,ICMJE)发布了最新版的《生物医学杂志写作编辑统一要求》(UniformRequirementsformanuscriptsSu bmittedtoBiomedicalJournals:WritingandEditingforBiomedicalPublica tion,URMSBJ),其中规定了生物医学科研论文应包括14个部分。由于受到近年来医学伦理学、知识产权意识和电子数据库快速发展的影响,URMSBJ在很多方面进行了适应性地调整,与1997版的12个部分相比,新版的很多内容都进行了调整。论文摘要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仍然保留,并强调由于电子数据库的出现,摘要的撰写需要进一步受到重视。

通常出现在论文标题、作者及单位之后,正文之前,是对论文主要内容的总结,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根据URMSBJ的定义:“摘要的功能是概述科技论文,使读者能够在无需浏览全文的情况下掌握其主要内容和个别重要细节。摘要应当能够独立成文,也能与全文相匹配。”为了统一格式,便于阅读和归档,生物医学论文的摘要有明确的内容和格式要求,这为其翻译提供了便捷,但同时也导致汉译英的过程中容易落入对照式翻译的误区。

(一)医学论文摘要的特点

1.结构清晰

医学论文摘要可分为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abstract)和资料性摘要(informativeabstract)两大类。指示性摘要只报道主题,多为一句话内容,用于目录页。本文中讨论的摘要是资料性摘要,是目前国内外各种杂志普遍要求应用的摘要格式。资料性摘要可进一步分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摘要两类,结构性摘要要求依次列出“目的(objective),材料与方法(materialand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4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下为相应内容。非结构性摘要可视为整合成一段的结构性摘要。

2.内容明确

摘要的结构要求明确了其内容。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是必需内容,根据实验水平,杂志要求等,可能还需要添加“研究背景(summaryofbackground)”,“实验设计(design)”,“循证级别(levelsofevidence)”等。

3.文字简洁

不同期刊对摘要的长度有不同要求,例如:《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AMA)规定摘要不得超过135词;《美国医学杂志》(AmericanJournalofMedicalSciences)规定不宜超过200词。

4.语言特点

科技论文摘一般要求语言准确、客观、书面化。医学论文有大量专有词汇。句式采用被动语态和过去式居多。但多数杂志和审稿人对非英语母语作者的论文态度较为宽松,只要求能够准确表达意思。句式、时态的错误不会被挑剔。但准确,客观的原则丝毫不能放松。

二、目的论翻译理论

德国翻译家赖斯(KatharinaReiss)于1971年提出,译文应该在形式,内容和功能上对等。但这种理想化的情况十分难以达到。所以,赖斯又进一步提出译文的功能目的重于对等程度的原则。费米尔(HansVermeer)在赖斯的理论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翻译目的论,以及目的论的三大原则:目的性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

翻译目的论以译文和目的读者群为视角,进行翻译工作,强调译文的预期功能决定了译文的翻译策略和形式。翻译目的论是翻译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理论,与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针锋相对。目的论认为译文只要能达到预期功能,无论采用逐字翻译源文本,全文改写或介于两者之间的方法都可以。这种形式上的灵活性赋予了翻译者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国内学者已将翻译目的论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医学论文不同于文学作品,没有隐含内容需要表达。但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言、句式、思维模式各方面存在巨大的表达差异,翻译中转化结构以准确传达信息的难度并不亚于文学翻译,这就需要翻译理论原则的指导。

三、目的论翻译法则的运用

依据目的论理论,翻译是译者出于某种特定目的所进行的创造性工作。通过这一工作,使目标语言本文与源语文本保持一致,打破语言间的隔阂,跨越种种障碍,进行有效地交际。翻译工作的好坏,要看译文是否能适应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能否符合译文的使用环境,以及能否达到翻译的目的,是否满足译文的预期功能等。再看URMSBJ对医学论文摘要的功能要求,摘要应当能够“概述科技论文,提供其主要内容和个别重要细节”具有“独立性”和“内含性”。目的论理论认为,翻译的重点应当是明确和选择翻译的目的,根据目的论的三大原则,可以指导医学论文摘要的翻译工作和评价译文的质量。

(一)目的性法则

目的性法则,即翻译的目的或译文的预期功能决定了翻译的过程和方法。这一法则决定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化行为,更主要的是一种有目的的文化转化行为。医学论文摘要的目的是表达论文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细节。尽管这种具体内容的表达较文学作品的意境,隐喻等内容来,更明确客观,可直接表达,但由于科技论文对逻辑性要求很高,这就要求译者不能停留在直接字面翻译摘要内容,而是要从英文语境和逻辑出发,发现论文的要点,并以读者能够接受的方法表达出来。

(二)连贯性法则

连贯性法则又称语内连贯(intra-textualcoherence),服从于目的性法则,要求译文符合其读者群的语言习惯,能够让读者理解,在使用环境中具有实际意义。

科技论文无论中英文,都会经常使用复合句或长句,以严谨客观地表达现象或内容。汉语的复合句关联词较少,其主次,从属关系不明确。而英语当中常用关联词,介词来明确各分句关系。在翻译时应注意到这种语言习惯的不同,在理解中文复合句逻辑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关联词和介词使译文能准确表达源文本的内容和逻辑关系。如果对于英语复合句的掌握还不能达到自由运用的水平,那么我们宁可将原有的中文内容拆分,用多个单句来表达,以求准确表达其内容。

(三)忠实性法则

忠实性法则又称语际连贯(inter-textualcoherence),要求译者保持原文和译文之间的一致。目的论要求译者根据译文的功能目的,来判断源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是否能够满足目的读者和环境的文化习惯和要求,必要时允许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源文本进行再创作,但在满足目的读者和环境需要的同时,也要忠实于源文本。而忠实于原文对医学论文摘要的翻译尤为重要。译者绝不可以为了突出研究成果,任意添加评价和形容词。如中文论文中容易出现的“首例”,“第一”,“显著(增加或减少)”这类的词汇在翻译中都应该避免,如果情况确实属实,应当添加必要的数据支持。实际上,英文医学论文在结果的表达上相当的谦虚,实验过程和结果大量使用过去式陈述,结论中“可能(may)”的使用频率极高,只有经过正反多方实验严格证明的内容或公认的理论才使用现在时表达。尽管杂志和审稿人对此类时态并未做严格要求,但在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和论文中,这种时态和表述方式被广泛应用。

四、结束语

医学论文翻译不同于文学作品或者科普文章的翻译。医学论文对译文的忠实性、逻辑性的极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翻译工作者的发挥创造。所以,医学论文摘要的重要性决定了这一特殊文体绝对不能停留在字面翻译的低水平,而应该从其英文摘要的应用功能出发,平衡翻译中的目标文本的可接受性和对原文的忠实性,使摘要充分发挥其交流信息的作用。

翻译目的论理论把翻译由一一对应的单纯技术上升为了有目的、经过译者处理的翻译过程和行为,使之成为文化科技交流研究的重要内容,为翻译开启了新的视角,甚至被视为“解开了翻译的禁锢之链”。运用其理论核心可以有相对性地解决目前医学论文摘要翻译的落后问题。“功能目的翻译理论”指导译者从翻译目的着手,摆脱等值翻译或对等翻译的束缚,更好地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翻译实践中,除了严格执行医学论文摘要的格式、内容要求,应当深入研究源文本内容,打破汉语的原有结构,遵循英文习惯和逻辑思维方式,做到内容充实、逻辑清晰、语义明确,从而完整清晰地阐述相关研究成果。

[1]Reiss,Katharina:MöglichkeitenundGrenzenderÜbersetzun gskritik.München:Hueber,1971.

[2]张顺兴.医学英语读写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王庆华: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翻译理论。)

猜你喜欢
医学论文目的论译者
医学论文中引言的写法
医学论文中引言的写法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医学论文中引言的写法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医学论文中引言的写法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外语学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