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之所在
——在艺术的发展和变化中寻找美的真谛

2011-08-15 00:45仇媛媛
大家 2011年12期
关键词:艺术家美的艺术

仇媛媛

美之所在
——在艺术的发展和变化中寻找美的真谛

仇媛媛

“艺术”一词有着宽泛多样的含义和形式,在人类生活的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艺术的功能和面貌不尽相同。但是,我们之所以统称为“艺术”,是因为即使我们不了解创造它的时代、地域和艺术家,仍能从中感受到美丽的情怀。

艺术远远早于文字,出现在史前人类的遗迹中。被视为旧石器时代洞窟艺术顶峰之作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用红、黑、黄三色生动写实的描绘了大量的野牛、野马、野鹿的形象。这些野兽姿态丰富,有站,有卧,有奔跑,有嘶叫,还有负伤的,造型写实略带夸张,显示出原始先民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丰富表现。奥地利《维林多夫母神》,距今两万年左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雕像。原始时期,人类的生存艰难,富足和繁衍是最本能、最强烈的愿望。这件女性雕像体积很小,有意夸张和强调了女性的生理特征,以肥胖、成熟而有力的形态显示出了宏伟的纪念碑式的气度。这种造型很可能是作为神灵偶像,插在松软土地上以供崇拜。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的经典之作《舞蹈纹彩陶盆》,不仅反映出当时制陶工艺的成熟,还通过五位手牵手载歌载舞的人物形象再现了先民庆祝丰收的热烈场景。原始时期的艺术家在最基本生产中,不断地试图装饰和美化生活,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关于艺术起源的观点有很多,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提出“模仿说”,德国作家席勒和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游戏说”,德国考古学家雷拉克提出“宗教魔法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奈勒、弗雷泽和美国心理分析学家弗罗姆提出“巫术说”,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心灵表现说”,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提出“劳动说”等等。这些观点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艺术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是都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艺术的起源问题是复杂和多元的,是以上几种观点,几乎不分先后的综合作用。不可否认的是,艺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共同进步着……

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中,艺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在社会生活的需求中发展,呈现了多种多样的功能:记录、信仰、装饰、祭祀、殡葬等等。在人类的发展进入封建社会后,宗教信仰成为艺术最大的服务对象。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是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文学、艺术、哲学,一切都要按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为教义服务。绘画和雕塑应装点教堂和服务教会的需要,主要题材是圣经故事及人物。在中国,封建统治长达两千多年,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自南北朝时期开始,皇室大力推崇佛教信仰,在全国各地兴建石窟、寺庙。留下了以敦煌壁画最具盛誉的壁画艺术,佛像雕塑也是中国传统雕塑的主要表现形式。在那个时代,强大的社会需求无疑是艺术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集权统治者的旨意、宗教信仰的驱使,加强了艺术实践的力度,艺术工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断地探索,追求技艺的提高,追求更新更完美的创造和对美的进一步的阐释。与此同时,艺术自身的魅力逐渐强大起来。对于美的向往也许是人类的本能,伴随着人类进化进程和对外界认知能力提高的脚步,人类在创造物质世界的同时,也在精神领域的不断充实和追求着。

数代艺术家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在历史的不同阶段留下了伟大的成果,也逐步建立了完整的艺术理论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的理念和表现技法也在不断地进步,从简单到详尽,再到超越现实。抽象派的艺术摆脱了具象形态的束缚,艺术家把自身的感受更强烈、更纯粹的抒发出来。同样,中国的写意水墨画,大胆、夸张的运用笔墨,并非毫无根据的肆意妄为,而是让艺术感受力能够更加自由奔放的驰骋于纸上……

更具鲜明个性的是当代艺术。作品的主题具有极大的自由性,在这个空前民主的时代,艺术不受限于任何单一主题,艺术家自由的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生存感受和思想观念;作品内容具有强烈的独创性,艺术表现的内容超越了现实事物形态,以表达艺术家的自身情感和独特观点为宗旨;作品的形式和材料也开始多元化,不仅对传统艺术形式和材料有新的推动和发展,而且开始综合使用多种艺术形式和材料进行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家也在不断的尝试运用新型的科技成果,使艺术品有更加新鲜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当代艺术还具有超前性,超出了大众的审美水平,具有引领时代的能力。

宏观艺术的发展和变化,艺术家对于自己内心的美的不懈追求和表现是巨大的推动力。

其实,在每个时代,每个地域,甚至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不同的对美的衡量标准,唐朝以胖为美,当今却流行骨感美,非洲人喜欢花很大的心思做发型,欧洲的时装发布会引领着世界潮流……但这些标准是大众追捧的模式化的美,实质上是狭隘的。

艺术家眼中的美并非大众眼中的。

艺术家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同时用自身的经验来推动艺术理论的发展。中国清代画家石涛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极为杰出,其作品气势奔放,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他在论著《石涛画语录》中写道:“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被解释为“山川千奇百秀人物错综复杂。鸟虫动物与花草树木都有性情,池榭楼台都有严谨的规矩尺度。对以上这些自然人生现象,不能深入了解其本质道理,曲折地辩明社会百态,终究未得到一画所要求达到的宏大规模与范围。”十九世纪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在《罗丹艺术论》中,他有这描述:“艺术所认为美的只是有特性的事物。”“特性是任何自然景物中之最强烈的‘真实性’:美的或丑的,也即所谓‘两重真’。因为外表的真,传达内心的真。”中西方的艺术家对于美的探索得到了相同的答案:源于自然真实的、深入内在的美。这种美是万事万物独具特性的表象和内在生命,没有固定模式,是广义的。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同类事物都有不同之处,甚至是一棵树上长出来的两片叶子,都各具形态,长得饱满、标志是一种美,瘦弱、不对称同样具有自身的美感。世界上也没有雷同的面孔,美的趣味就在这不同的特性之中。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艺术家丢勒为纪念自己的母亲,画了著名的素描画《母亲像》,相信至今还有对这个衰老、贫苦,市侩的母亲形象的质疑声。难道我们身边没有这样的母亲么?贫困艰辛的生活和家庭的重担让她们容颜苍老,艺术家创造的是活生生的现实。《蒙娜丽莎》也不是大众心目中的美女,达·芬奇通过精湛的写实技艺塑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形象,在这幅画作上,蒙娜丽莎温婉神秘的微笑让人感受到鲜活生动的永恒生命力。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花鸟鱼虫在他的笔下生灵活现,各具性情,令人叹为观止!

我初学画的时候,常去人群集中的火车站候车室练习人物速写,那里的人形色各异,有的优雅的享受旅途,有的艰难的奔波谋生,有的悠闲的等待,有的匆忙的追赶……也经常有人说:别画我,我长得丑,衣服也破旧。但是我想说,您不丑,在这嘈杂的人群中,昏黄的灯光下,您的此时此刻的姿态神情真的打动了我!

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独特的情态和生命,有敏锐观察能力的艺术家视其为美。这种丰富的,千变万化的美也因观者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自然生活给我们提供的是真真切切、无穷丰富的美,艺术生命永不枯竭的源泉正是深入的感受和真情的表现。

也许在当代艺术中,大众更难找到美的所在。在这些姿态万千的艺术作品中,美感更强烈的表现为情绪、意境、气氛、观念等等,是艺术家在细微的观察和深刻的体会之下的富有艺术智慧的创造。

纵观艺术发展史,艺术作品的形式和面貌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艺术领域对于美的探索和表现也在不停的深入。其方向和原则始终如一,即在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中,各类事物、各种现象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情态的真实体现。这种超常敏锐的洞察能力,以及艺术家强烈的情感和独特的解读,再加上高超的艺术表现的技法,便是艺术作品的美之所在。

(仇媛媛: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雕塑的形体语言。)

猜你喜欢
艺术家美的艺术
打破平衡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