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春月 潘辛毅
“五四”时期思想启蒙运动,对女性争取男女平等教育,主张社交公开,婚姻自决,经济独立,从思想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作为一名三十年代的女性知识分子,在她的成长经历上,给我们展示女性在追求独立意识以及怎样才能获得妇女解放的艰辛。她的曲折经历,是三十年代许多革命青年,知识女性解放的缩影。
林道静出身在封建地主家庭,尽管是富贵家庭子女,但她的母亲却是佃户的女儿,生下林道静一周岁时就被林家赶出家门投河自尽。林道静从小就生活在继母的虐待之下,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养成了孤独、倔强、反抗压迫、同情不幸者的品格。长大后由于长得漂亮,继母在她身上做投资,送她去读书,“把她认定是一件非卖出去不可的商品”。在她高中毕业前夕,父亲破产跑掉了,继母把她当作摇钱树,逼她嫁给40多岁的国民党汉奸胡梦安当姨太太。而此时已是20世纪30年代,高中快毕业的林道静已经受到“五四”启蒙新思想的洗礼,具有反封建包办婚姻和争取女性独立、自由意识等“新女性”时代的品格,“我宁死也不能做他们那些军阀官僚的玩物”,可以视为她与腐朽旧家庭决裂的“宣言”。于是林道静像娜拉一样愤然勇敢地离家出走。第一次逃出家庭是林道静追求个性解放、个人奋斗的起点,走出家庭,这也是反对父权、获得解放的一种体现。在此继母是个将父权文化内在的女人,她是父权的代表,父权依赖她来实现。
逃出家庭的林道静怀着一颗纯洁之心走向了社会,尽管她多才多艺,然而她立即遭遇到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不料迎接她的表哥不在,校长余敬堂对她居心不良,她走投无路只好跳河自尽,用死来对社会的反抗,却被余永泽救起。余永泽仪表堂堂、文质彬彬,是北大的学生。在余的攻势下绝路逢生的林道静坠入余永泽小资产阶级情调的爱河中。林道静一心想做“一个独立自由的人”,想找个职业。余永泽虽然是个现代知识分子,他和林道静的结合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可是,在本质上,他却是个传统的男人,他以一个传统男人的角色定位自己。他之所以看重地位功名,因为他认为它既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家庭稳定和幸福的基础。他不希望林去外面工作,希望林做好家庭主妇,自己的责任则是好好做学问,将来有份好差事,能养活这个家。
林道静在离开余永泽以后,便开始了她个人价值的的追求——走上革命的旅途
卢嘉川是林道静第一个启蒙引路人。他既是学生运动的领袖,又是千百万共产党员的表率,除夕夜白莉平公寓卢嘉川对国民党罪行的揭露及革命形势的演讲,使林第一次听到革命宣传,受到深刻的革命启蒙教育。当林说:“我斗争过,反抗过,可是我还没有出路”时,卢为她指明光明的前途:“只有投身到集体斗争中去,把你个人的命运的大众的命运联系起来,那才有出路”时,孤军奋战的她看见了集体斗争的光辉道路,逐渐觉醒了起来,她从卢那里借来的革命书籍中寻觅真理,她的生命开始了一个新的春天!
江华是林道静的第二个引路人。在她第一次被捕,党及时援救她逃出魔掌到定县教书时,受到江华的引导教育与帮助,江华告诉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要了解农村,深入农民中间。”只有全社会的解放,才会有个体解放,妇女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于是她在教育爱国的同时,深入农村了解农民、走访家长,当看到看到农村的现实和参加党的斗争后她决心背叛自己的阶级,成为一个自觉地革命者。
林红是林道静的第三个引路人。在林道静回到北平第二次被捕入狱,林道静入狱后想一死了之时,共产党员美丽得如大理石雕式的坚强女战士林红,把牢房当课堂进行革命宣传,林红以她爱人的英雄事迹和自身榜样一字一句地鼓舞林道静“要活下去与敌人斗争到最后一息!”林道静在这上了“马列主义大学”,逐步消除着自身的脆弱与不健康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坚定了斗争信念,林道静不仅受住残忍和刑讯威逼利诱而坚贞不屈,在监狱和狱友们坚持绝食斗争取得了胜利。而且她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了起来。
林道静作为三十年代的知识女性,在反对封建伦理道德,争取男女平等教育,主张社交公开,婚姻自主,经济独立,从思想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数千年的冰山非一时能够消融,但现实生活中,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等封建文化观念仍束缚着一些人的行为,成为女性独立人格的桎梏。林道静在当时就有这样的觉醒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杨沫.青春之歌[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