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洲 卢昌模
大学宿舍被誉为“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教室”,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以及协调、学习、生活、休息、娱乐、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学习进步、道德提升、人格完善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是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人的必经途径,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精细化管理的逐步深化,学生宿舍成为当代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阵地,其作用日益凸显,正面研究高校学生宿舍舍风与学风的联系与影响,对高校教育管理和公寓文化建设有深远而直接的帮助。
在高校学生宿舍公寓化管理中,按年级、专业安排的学生分布模式是当代中国高等院校学生住宿的基本概况,这种住宿模式由于同一宿舍成员接受相同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作息时间而构成较紧密的寝室成员相同或近似作息生活规律,在长期的寝室人际交往以及构建中,逐步形成趋同化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生活态度乃至人生观世界观。在宿舍卫生以及保洁上,同处一个寝室的大学生表现出近乎相似的卫生习惯,体现在同一寝室的同学具有大体相同的良好卫生行为养成或者较差的卫生外在表现。从国内高校的具体宿舍卫生要求实践情况来看,有的高校基于卫生为个人行为从而对大学生宿舍卫生要求不高或者不作要求;有的高校基于从细节出发塑造学生的角度考虑,对大学生宿舍卫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宿迁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宿舍卫生问题,在学生公寓管理中,建立了较为详细、系统的大学生宿舍卫生要求规范和检查细则,并依托宿迁学院自管会形成周三下午普查和其他时间抽查一次的学生宿舍卫生检查机制。经过多年的具体实践,通过分析卫生检查结果与学生成绩、行为表现关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宿舍整洁程度以及由此而得到的宿舍卫生得分与大学生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关系。宿舍卫生检查得分较高(卫生程度高)的学生学业成绩较高,个人兴趣爱好健康,愿意服从学校、教师、辅导员的学业建议、工作安排;宿舍卫生检查得分较低(卫生程度低)的学生学业成绩较低,较多沉溺于网络、游戏、赌博等不健康活动,对学校、教师、辅导员的学业建议、工作安排服从度低;卫生状况最差的宿舍成员,普遍存在功课大面积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以及就业不成功等现象。宿迁学院二系2006级学生在每周二次卫生检查中,计有三间宿舍在四年中保持全部合格记录,分别为:7幢328室(男)、7幢331室(男)、18幢205室(女)。其中7幢328室四人:一人考取江苏省公务员,一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他二人通过教师编制考试成为人民教师;7幢331室四人:二人考取江苏省公务员(其中一位同时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一人经过考试进入商业银行工作,第四位同学进入中国石油工作;18幢205室三人:均考取硕士研究生。与此相反,一男生宿舍,四年卫生不合格率在90%以上,同寝室三人,一人因学业过差于大三退学,一人未能如期毕业,另一人虽勉强如期毕业但求职多次失败目前仍未就业。从全院范围以四级考试作为指标分析,卫生检查合格率在60%以上的宿舍(2437间),成员四人均通过四级考试的占比27.4%(668间),成员有三人通过四级考试的占比44.76%(1091间)。
大学生宿舍生活,是家庭式集体生活校园化表现,经过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的共同生活,同一宿舍成员生活习惯、学习模式、兴趣爱好、个人气质逐渐趋同化。在同一个宿舍居住环境中,由于道德因素、舆论环境、卫生落差、学校规章压力,卫生习惯较好同学的宿舍表现形成对宿舍其他成员的内在心理压力和外部行为引导,促使同一宿舍其他同学改善卫生状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行为模式。整洁干净的宿舍卫生是学生较高内在素养和较强自我控制能力的外在表现,成员更倾向于自我学习以及接受学校、教师、辅导员的教育及工作安排。对于宿舍卫生不理想的同学,在督促其打扫卫生和提高个人卫生标准的同时,应努力探寻其行为表现背后的潜在影响因素,寻求对策,帮助学生改善卫生行为和宿舍环境,引导学生建立良性卫生生活模式和学习行为。
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在宿舍内全部行为表现的总体,而不能简单地界定为宿舍成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不是宿舍人际关系构成的全部而仅仅是宿舍人际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换言之,宿舍人际关系既包括宿舍成员之间的语言交流,也包括成员之间的动作等非语言交流。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的共同作用、催化、耦合,构建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整体,它以有形的宣传感召和无形的潜移默化影响着宿舍成员,规范并调整着宿舍成员的思想与行为,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构建过程中,大学生除了要重视语言交流之外,也应特别重视非语言交流体系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构建中的作用和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如个体大学生在宿舍内的某些活动不会直接与其他宿舍成员产生语言交流、动作交流,但其行为表现却会对其他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在当代大学宿舍,这种典型行为表现是学生上网,个体大学生上网行为一般不会因动作、声响、语言而直接影响其他宿舍成员;但某一同学长期沉溺于网络的行为会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力,降低其他宿舍成员的学习动机,强化其他宿舍成员的上网冲动并逐渐延长上网时间,渐而至于造成全体宿舍成员学习意愿的丧失。基于同样的原理,宿舍内某一学生较强的学习行为会对其他宿舍成员产生很强的心理压力和行为压力,渐而带动宿舍全体成员的学习动机的上升和学习时间的增多。
学生辅导员制度是在我国高等院实行的一个优秀学生工作体制,它有力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国内各所高校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辅导员工作制度,宿迁学院在承接国内高校辅导员工作体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并在全院范围内推行辅导员进宿舍制度。三年来,宿迁学院辅导员进宿舍制度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上,学生宿舍卫生状况逐步改善,学生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并呈现出学风与辅导员进宿舍次数呈正相关关系。
辅导员进宿舍制度,使得辅导员工作中心由办公室转移到了学生宿舍,开拓了学生工作新阵地,密切了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宿舍卫生状况,督促学生净化宿舍环境,促进学生宿舍卫生状况不断改善。宿舍作为学生私人空间,具有私密性、封闭性,给学生带来心理安全;辅导员进入学生宿舍并与学生交流、谈心,容易打开学生心扉,真实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处理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有效化解各种矛盾。辅导员进入学生宿舍,近距离、直接观察学生行为表现,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行为异常、心理异常的苗头、征兆,迅速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及时介入,保障了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两方面人员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
总体上说,宿迁学院实行的辅导员进宿舍制度把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着力点落实在学生宿舍,使得辅导员能够以教师的身份和学生的视野接触、了解学生,能够贴合实际的了解、掌握学生思想、行为,能够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开展教育管理和组织宿舍文化建设。确实有效地促进了宿迁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及时排除、化解学生之间矛盾,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障碍并有效介入。